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龙头鱼     
名称龙头鱼学名月。Harpodon neherus(Buchanan-Hamilton)属灯笼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属;俗名豆腐鱼、细鱼、狗吐鱼。该属仅有这一种。分布龙头鱼是温、热带性鱼类,广泛分  相似文献   

2.
龙头鱼     
名称龙头鱼学名Harpodon neherus(Buchanan—Hamilton)属灯笼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属;俗名豆腐鱼、细鱼、狗吐鱼。该属仅有这一种。  相似文献   

3.
真空油炸龙头鱼制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头鱼俗称虾底豆腐鱼、细鱼、狗吐鱼等,广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随着海洋水产资源结构的变化,龙头鱼的捕获量逐年增加,1997年统计产量达30万吨以上。龙头鱼含蛋白质729%-76%(干基),脂肪14%~21%,钙500-650mg,铁6~18mg,磷2800~3700lug,其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超过牛奶,达10000mg,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占蛋白质量皆超过IO0mg,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的营养强化食品原料。由于其肉质柔软多水、不易贮运保藏等原因,目前国内除大部分就地鲜销外,剩余的只是加工成盐干品或作鱼粉原料、鱼饲料等。有的厂…  相似文献   

4.
鲯锹Coryphaena flippurus,隶属于鲈形目、鲯鳅科,俗称厚刀鱼、阴凉鱼、飞鱼虎、鬼头刀、青鸟、万鱼,属暖水性大洋鱼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区,国外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夏威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的温热带海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的龙头鱼定置刺网渔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瑞林  陈志海 《海洋渔业》1986,8(5):215-216
<正> 龙头鱼定置刺网作业,是一种沿岸小型刺网渔业。龙头鱼系沿岸、近海小型经济鱼类主要种类之一,资源分布广、蕴藏量大。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龙头鱼资源日有增长,相应地龙头鱼定置刺网渔业得到发展,至目前已具一定生产规模,全省有作业单位800个左右。主要分布于苍南、平阳、洞头、乐清等地,以苍南作业单位最多,历史最早。该作业捕捞龙头鱼效果佳,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对主要经济鱼类幼鱼损害程度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小型作业,值得推广。现将此渔业的有关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姑鱼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是优良的养殖品种。我们承担了"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转化"项目,在苍南沿浦界牌海区进行试验,基本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条件实验选择在沿浦镇界牌村海区,网箱2个,网箱  相似文献   

7.
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俗称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及东海,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该鱼适应性、抗病力较强,在我国北方沿海可自然越冬,是增养殖的品种之一。一、养殖区选择1.水质条件以水质清澈、风浪较小、无污染的内湾为宜。在大潮流速0.12~0.31米/秒的养殖海区鱼生长良好。2.海区水温该鱼为冷水性鱼类。据观察适宜生长水温9~22℃,在表层水温0.3~29.6℃的海区鱼生存正常。3.水深条件该鱼常年栖息于水深四五十米以内的近海,养殖鱼则在水深4…  相似文献   

8.
国际渔业     
<正> 东海大陆架斜面太平洋柔鱼的分布调查东海未利用资源的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查明了该海域的大陆架斜面区域,有相当数量的太平洋柔鱼可以捕捞。该所底鱼生态研究室长入江隆彦等的研究小组,由调查船阳光丸等的拖网调查表明,太平洋柔鱼广泛分布于北纬26度至32度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近缘种分布于南海,与小带鱼完全有区别,最近已由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经研究调查证实。这种带鱼在中国称作小带鱼,韩国称作粉桩鱼,一直被认为是与分布于南海的 E·muticus 是同一种类,经调查表明,不仅分布水域不连续,它脊椎骨数、背鳍鳍条数、  相似文献   

10.
<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俗称海鲡、海龙鱼等,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军曹鱼属(Rachycentron),为中型暖水性海水鱼类,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热带水域,在我国的三亚、北海、台湾等南方海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亦称白氏文昌鱼,是世界上稀有的头索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及台湾浅滩。但唯有厦门刘五店沿海及附近海区形成渔场。几百年前当地就有以文昌鱼为捕捞对象的渔业,年产量高达60吨左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昌鱼渔业。历史上厦门文昌鱼渔场主要在刘五店沿海的鳄鱼屿海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1956年以后由于高崎——集美海堤和东坑、策槽围垦先后建成,渔场淤积日益严重,文昌鱼赖以生存的沙质底面积不断缩小。目前鳄鱼屿海区的底质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见图  相似文献   

12.
龙头鱼(Harpodonnebereus),主要分布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以我国东南沿海近岸线及河口底部最为常见,是近海张网作业的主要渔获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海洋水产资源结构的变化,龙头鱼资源富增,因此国内部分厂家开发出多种龙头鱼调味干品的生产工艺,但因原料水分含量高,以致烘干时间长、能耗高,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随着龙头鱼产量的逐年上升,如何快速、及时地完成制干,是一项既符合经济效益.又能合理利用资源的海洋渔业生产经营新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龙头鱼:市购新鲜原料,条长2(:L-25c。2主要仪器设备:酸度计pHB-l,离…  相似文献   

13.
温台渔场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及最适开捕规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相似文献   

14.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Schlegel)俗称白(鱼免),为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的近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其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价格高于鰤鱼。日本黄姑鱼由于生长迅速,病害少,易于养殖,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海水鱼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之佼佼者,倍受养殖业者欢迎。但其海区野生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15.
黄海鳀鱼越冬洄游分布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1~2003年间秋、冬季调查资料,对黄海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利用一个以温、盐为参量的刻画海区物理环境对鳀鱼适合程度的指标(环境适合度),对环境因子在鳀鱼洄游分布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定量探讨。结果表明,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呈现出一种为温盐环境因子所“驱动”的态势;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是其两个主要控制因素。秋季黄海冷水团决定着鳀鱼的洄游与分布,鳀鱼主要聚集于黄海冷水团的边缘、底层水温11~12℃等温线附近,冷水团边缘应是鳀鱼越冬洄游的主要路径。冬季黄海暖流决定了鳀鱼的越冬分布,鳀鱼主要密集于黄海暖流入侵所形成的暖水舌边缘、水温11~13℃等温线附近。物理环境适合度与鳀鱼的分布有着良好的匹配,适合度由低到高的负梯度方向决定了鳀鱼的越冬洄游路线,适合度高值区恰是越冬鳀鱼的密集区;表明适合度可作为一有效环境指标在预测鳀鱼密集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是鲭科中的一种小形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温带海区。在越冬和生殖季节往往形成密集的群体,是机轮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黄海鲐鱼产卵,仔鱼数量的分布做过调查,如张孝威等(1953~1957)对烟威渔场的调查,姜言伟(1964)对海州湾产卵场的调查。七十年代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对东、黄海区鲐鱼产卵场也做过初步研究。日本人对东、黄海鲐鱼的产卵,生态群系等曾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张进上(1980)对南海北部鲐鱼的生物学做过简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对南海北部鲐鱼的产卵场和产卵期还没见有专  相似文献   

17.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的大洋性头足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捕获自3个作业海区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各海区茎柔鱼肌肉脂肪酸种类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秘鲁外海样品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多(共28种),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样品含有脂肪酸27种,而智利外海样品所含脂肪酸种类最少,只检测出24种。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9.68%~69.28%),其次是饱和脂肪酸(20.71%~27.28%)和单不饱和脂肪酸(10.01%~13.04%)。各海区茎柔鱼肌肉中C16:0、C18:0、C20:1n9、C18:2n6、EPA和DHA含量较高,均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1%以上。脂肪酸组成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各海区C16:0、C18:2n6、C20:4n6和DHA的含量不同造成的,这种差异可能与各海区海洋环境、食物来源和个体能量需求的差别有关。本研究说明了脂肪酸分析在茎柔鱼食性研究中的潜在作用,对分析不同海区茎柔鱼营养成分和资源合理利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渤海鲐鱼的行动分布与海况,气象等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1972~1979年渔况、海况和气象等资料,分别对水温、水系、跃层,饵料生物以及风、气压、月龄等环境因素与鲐鱼行动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与黄、东海表层水温呈正相关系,即水温高鲐鱼进入黄海的时间提早。以黄、东海5月1日表层水温距平值x和黄海中部围网初渔期y(5月y日)为指标,其关系式为:y=9.8762-0.8808x,r=0.678,r>r_(α=0.05)=0.666,S=3.22天。因而4月末至5月初黄、东海表层水温可以作为预测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迟早的重要依据。 2.春汛黄海鲐鱼产卵场的位置与水系分布关系密切。鲐鱼产卵场通常在外海水与沿岸水等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在鲐鱼资源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外海水向北伸展的势力强,鲐鱼产卵场偏北,反之产卵场偏南。而32‰等盐线以及外海,沿岸水系的分布可以做为预测产卵场位置的重要指标之一。3.黄海鲐鱼主要摄食太平洋燐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脚蜮(Themisto gracili-pes)和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等。其索饵场的位置往往在鲐鱼尚未进入索饵期时,临近产卵场的太平洋燐虾等饵料生物丰寓的海区,在鲐鱼进入索饵期后,由于鲐鱼大量摄食而使索饵鲐鱼渔场中心通常出现在饵料生物密集区的边缘或附近。因而,鲐鱼进入索饵期以前,临近产卵场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以及鲐鱼索饵期饵料生物密集中心的边缘附近海区,是探察索饵鲐鱼渔场的重要指标之一。4.有明显温跃层的海区,栖息在跃层上方的鲐鱼起群比较稳定,可能形成良好的围网作业渔场,而明显的强度较大的温(盐)跃层对鲐鱼的垂直移动有制约作用。5.黄海鲐鱼的起浮与风向、风速、气压及月龄有关。偏南、偏西风,风力2~4级的天气适宜鲐鱼大量起浮,而北向风或6级以上大风不利于鲐鱼起浮。鲐鱼大量起浮往往出现在气压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低气压转向高气压,气压在1000毫巴以上的天气,气压过低(低于994毫巴)或过高(超过1010毫巴)不适于鲐鱼大量起浮。另外,鲐鱼大量起浮日又多出现在近月朔期以及月朔与月望之间,而较少出现在月望时和下弦期。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区龙头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8年4月~2009年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所捕获的渔获样品,对龙头鱼进行食性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属肉食性鱼类,且存在严重的同类相食现象。龙头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4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六丝矛尾虾虎鱼等。其中,春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六丝矛尾虾虎鱼、细螯虾、龙头鱼等;夏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中国毛虾、七星鱼等;秋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细条天竺鲷等;冬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七星鱼、带鱼、龙头鱼等。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樱虾类、磷虾类、长尾类为其次要饵料类群。龙头鱼全年摄食率为47.26%,平均饱满系数为35.43‰,龙头鱼胃平均饱满系数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0.
河豚趣谈     
河豚,学名河鲀,古名肺鱼、鯸鲐、鳆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豚鱼等,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齿鲀科、三齿鲀科、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属的鱼类.河豚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中国的各大海区中捕获的河豚有30余种,其中,假睛东方豚经常洄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泊中,是当前主要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