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双极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PSCAD/EMTDC软件对线路输电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在不改变线路参数情况下,计算220k V等级输电系统的功率、电压传输特性,为发展单导线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涛  罗斌 《农村电工》2003,11(9):29-30
1配电线路雷击断线的过电压1.1配电线路雷击断线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根据近几年的统计,雷击过电压造成线路绝缘子闪络、导线烧断,从而引起断路器跳闸的事故较多。雷电过电压引起的断线事故较为严重,抢修费工费时,该类断线十分频繁。其主要原因有:1.1.1配电线路绝缘子老化,耐雷水平低是造成断线事故的重要原因。发生断线的线路大多已运行20余年,线路老化,老式绝缘子绝缘水平低下。为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一般来说,10kV钢筋混凝土电杆配电线路应采用瓷横担。如采用铁横担,选择P—20T绝缘子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过电压跳闸率较为有效。如…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电磁振动排种器振动上板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振动上板子系统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析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冀北电网中的应用可行性与经济性,并根据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形成仿真模型,结合冀北电网500 kV主网架某项工程,分析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冀北电网500 kV输电线路中的调压效果及过电压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寇丽君 《南方农机》2019,(5):117-117
本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实验的分析方法,根据给定的车辆参数,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设计具有轨道激扰的完整曲线线路。在不同的速度下,分别求解建模后形成的运动控制微分方程,得到计算结果。通过对运算结果的分析,衡量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容器组时的操作过电压产生机理,并结合电力系统的典型电路和试验数据,使用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EMTP)建立了能模拟这种过电压的计算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电力线路巡检中的应用。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孤立点数据比较敏感、实际应用中聚类数目通常都是未知的等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电力线路巡检中天气、地质、巡检线路等级、材料等突出的几项影响因素建立电力线路巡检模型,通过降低孤立点的影响,对聚类数目进行优选,采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该算法应用在电力线路巡检中能更准确及时发现缺陷,利于及时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低压配电线路的低电压问题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借助ETAP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低压线路电压变化仿真模型,分析低压线路电压降落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农村低压配电线路而言,线路长度、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对电压数值降落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线路长度和有功功率大小对线路末端电压影响较为明显。农村低压电网的电压影响规律具有和高压输电网络不同的特点,在进行低电压治理时应该考虑有功功率变化对电压水平的影响作用。本文对农村低压电网低电压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将一条空载线路合闸到电源上,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操作,这时出现的操作过电压称为合空线过电压或合闸过电压。空载线路的合闸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正常手动合闸和自动合闸。重合闸过电压是合闸过电压中最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采摘机器人最优设计,建立了采摘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模型,借助D-H矩阵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分析的理论模型,确定了机器人各运动构件与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采摘机器人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到了ADAMS仿真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虚拟仿真软件可以得到转动副角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依据此方法可以求出每个转动副的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整个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对于采摘机器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网负荷波动大,变压器负载率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配电变压器根据负荷的变化自动改变容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调容开关均为机械有触点式,不适合频繁动作,可靠性低。为此,提出了采用复合开关作为调容开关的配电变压器有载自动调容方案,该复合开关由电力电子开关与机械式有触点开关并联组成。针对变容过程中出现的过压、过流及其限制问题,利用Mat 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调容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调容开关调容时会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通过在调容开关两端并联合适大小的缓冲电阻,可以有效地抑制该过电压与过电流。  相似文献   

12.
当前,10kV 配电线路绝缘保护配置较低,雷电过电压对其影响较严重。介绍雷电对10kV 配电变压器的危害及产生原因,探讨10kV 配电变压器防雷的有效措施,为配电网的雷电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典型的陆空两用车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用车飞行与行驶不同工况需要切换与同步的要求,设计一款能够满足传递与切断动力的同步装置。经过方案三维建模、相关零部件的工程化设计、建立实验平台等一系列过程,完成了陆空两用车工况切换同步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型参考的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合悬架在单一控制模式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馈能性存在相互制约问题,本文基于模型参考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确定了各模式之间切换规则来控制直线电机和可调阻尼进行切换。然后基于Simulink/Stateflow进行了1/4混合悬架的切换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并进行了快速原型试验论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切换并达到切换目标,提高混合悬架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黄鹏程  林雪 《农业工程》2022,12(11):14-17
针对传统刚性机械手在果蔬采摘过程中出现的驱动电机数过多、气源不便于携带等应用性问题,设计了由驱动模组、固定与切换模组和抓取模组3部分组成的果蔬自动化采摘执行装置。通过驱动模组的旋转电机配合切换结构,实现抓取模组绕着转轴整体旋转和抓取模组自体式旋转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完成执行装置的位姿调整。同时,通过伸缩电机控制抓取爪的联动开合,取代传统的气动夹爪,实现对作业对象抓取。   相似文献   

16.
配网自动化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运行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简要介绍配电网中常用柱上开关的功能和特性,分析柱上开关设备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使用的解决方案,实现区分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使故障区的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恢复送电。  相似文献   

17.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med模型,采用重叠网格和不连续网格两种方法对直道超车过程的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重叠网格应用于超车过程外部流场数值仿真上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应用重叠网格方法实现了变道超车过程的外部流场数值仿真,揭示了在变道超车过程中,两车外部流场相互干扰的流动特性。通过以上计算,指出了重叠网格在解决诸如变道超车等问题的潜力,为解决实际车型的变道超车等问题提出了简便实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PX4构建高可靠农用微小型无人机数据链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微小型无人机在精准农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正在成为农机行业新的亮点和热点。农用微小型无人机数据链的可靠性是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农用微小型无人机数据链,选用PX4开源飞控,以3 DR电台和QGround Control地面站搭建的数据链设备为平台,设计了数传电台冗余切换系统及相应的电台联机质量测试系统,分别来提高和检测数据链的可靠性。同时,主要介绍了冗余切换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及电台联机质量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农用微小型无人机数据链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4 kW便携式智能蓄电池充电器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制了一种4kW便携式高频软开关智能蓄电池充电器,主电路采用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全桥PWM逆变器,移相式开关电源专用芯片UC3875作为电压/电流调节器,单片处理机89C51作为智能控制器实现充电方式的自动切换控制。对硬件电路的构成及单片机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同时给出了充电器的主电路实验波形。实际应用表明,该充电器具有根据充电过程自动调整控制结构参数以及故障自诊断等智能功能,可以实现充电过程的无人值守,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