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优6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和高异交率优良不育系D62A作母本,同内江市农科所的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而成,1993年定型。经几年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猪瘟病,适于四川、河南、湖北、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一季中稻及再生稻区种植。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河南、陕西、云南、湖北等省示范种植30多万hm’。(-)产量表现该组合1993年大区试验,平均7771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1994年双列杂交,三次重复,平均9675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1994年冈.D型协作…  相似文献   

2.
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光江 《作物研究》2003,17(2):96-96,9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而深受农民的青睐。1998年道县富塘乡曹家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0.38hm2,两季产量12130kg/hm2,其中再生稻产量达4500kg/hm2。2002年,全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面积23.1hm2,占全村稻田面积的92.7%,两季产量12000kg/hm2。2002年,全县此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0hm2,两季产量11500kg/hm2,其中再生产量3000kg/hm2。1 少耕直播栽培的好处1.1 再生穗多少耕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不仅节省秧田,而且节约了种子。每公顷用杂交种量18.7~22.5kg,而常规栽培法两季用杂交种量每公…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季中稻区改一季稻为中稻一再生稻,单产普遍比单种提高50%~70%。但再生季单产水平相距颇远,大体可分为四个档次,即低产:<3000kg/hm2;中产:3000~4499kg/hm2;高产:4500~5999kg/hm2;超高产:≥6000kg/hm2。为使再生稻产量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挖掘再生稻的巨大产量潜力,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现就再生稻高产与超高产、实现两季“亩产超吨粮”(st/hmz)的可行性及技术阐述于下:(-)“吨粮田”开发的可行性福建省经7年的试验示范,已有300O多公顷中稻一再生稻田达到两季“亩产超吨粮”(l儿mz)。其中,头季稻平均单产10…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种期对C两优34156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和农田资源,以C两优34156为材料,进行了C两优34156不同播种期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34156在湖南省中方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最佳播种期为3月21—26日,头季产量均高于10.78t/hm2,再生稻产量均在5.20t/hm2以上,两季总产均超过16.00t/hm2。4月5日以后播种,再生稻虽然仍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因齐穗期已迟于当地的安全齐穗期,生产上受寒露风影响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激健’在直播稻田控害除草、农药减量的作用效果,针对常德水稻主产区的主要草害,2016年开展了应用‘激健’减量控害水稻直播稻田除草试验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激健’可以显著减少除草剂用量,促进直播稻田水稻产量的提高,其中以添加‘激健’0.225 kg/hm~2、除草剂减量20%处理的控草与增产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大区试验水稻增产达16.6%,小区试验增产达23.5%。  相似文献   

6.
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首次引进再生稻栽培技术,示范方头季稻平均产量10201.5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401.2kg/hm2,两季稻产量达到15602.7kg/hm2,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示范表明,再生稻种植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种一次收两季,省工省力,是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和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德香074A与泸恢H1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四川荣县作中稻+再生稻示范种植,一般中稻产量9.09.5 t/hm2,再生稻产量2.79.5 t/hm2,再生稻产量2.73.5 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再生力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为粮棉夹种地区,拥有耕地10万hm2,耕作制以麦棉两熟和麦稻2熟两种形式为主。大麦为该地区夏熟主要农作物,草害历来是制约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每年损失产量占大麦总产的一成以上,因此,草害防除成为夺取大麦丰收的关键措施。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基本掌握了大麦田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除配套技术,概要报告如下:1草害发生概况全县大麦常年种植面积2.5万~3万hm‘,草害发生面积50%以上。单子叶杂草以硬草、看麦娘为主,阔叶杂草以婆婆纳、猪殃殃、播娘蒿、巢菜为主。稻茬大麦田以单子叶杂草为主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湘潭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深两优5814’与‘隆两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湘潭县开展了较大面积的超级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稻头季产量为9900~10 650 kg/hm~2,再生季产量可达3300~3735 kg/hm~2;头季与再生季成本分别为9288和1950元/hm~2,两季总纯收入为26 697~27 417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4%~53.06%。可见,超级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湘潭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Ⅱ优明86再生稻示范片的组织与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明86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是尤溪县近年再生稻和单季稻推广的当家种,2003年在尤溪县梅仙镇下保村进行了68 hm2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示范,取得全示范片平均产量头季11 328kg/hm2、再生季5 942 kg/hm2,年产量达17 27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现将Ⅱ优明8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千亩示范片取得的成效与组织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经勇 《再生稻》1997,(2):36-4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头季稻叶龄、抛植密度、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各种生育类型品种的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解析了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为制定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最适水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作对照,比较25个品种在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抗逆性。[结果]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高,抗逆性强;华优75、G优802、一丰8号、Ⅱ优9号、内5优5399、冈优1237等6个品种2季产量均达10 500 kg/hm2以上,再生力较强,再生稻产量也较高;宜香3551、泸优2号、川优89头季和再生季均表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产;天龙优504、冈优1237头季中稻产量较高。[结论]在川东南地区,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适合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用Ⅱ-32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超级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3),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站于2002年引进该组合在星村镇黄村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表现突出,再生稻栽培示范面积从2002年的0.24hm2发展到2005年的193hm2,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市南片的星村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栽培.其中2004年示范面积为40.9hm2,两季平均产量达915.3kg/667m2,最高产量高达1 012.7kg/667m2.现将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市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秋云  张纪媛 《北方水稻》2004,(Z1):102-102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会直接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防治病、虫、草害要在发生的主要时期提供准确的预报,并使用安全、有效、无污染、无残留的农药。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会直接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防治病、虫、草害要在发生的主要时期提供准确的预报,并使用安全、有效、无污染、无残留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5,32(2):19-22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调查和驻点指导示范,探讨了不施化学农药,实施生态控制茶园虫、病、草害的可能性。阐述了茶园虫、病、草生态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在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士壤类型的不同,以及栽培水平的差异,在推广应用中需因地制宜,优化栽培技术,完善配套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为此二年来我们在早育秧技术推广中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共对其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及稻作供试品种为汕优63;稻作类型为中稻──再生稻。(二)示范情况旱育秧再生稻畦栽示范15hm2,秧地每平方米播种量150g,以湿润秧再生稻畦栽9hm2为对比。秧苗素质调查,在秧龄35d时查10丘田块,每丘查50单株,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测产…  相似文献   

18.
兰朝晃 《中国稻米》2014,20(5):79-80
针对福建省武平县部分稻田光温资源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在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武平作再生稻栽培的天优3301等高产品种,并对这些品种作再生稻进行高产栽培示范和最佳播种期比较试验,总结了"早播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8—2019年在重庆水稻产区开展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展示,取得了较好成效。分析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介绍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及栽培技术措施,为推动重庆再生稻生产向轻简高效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谷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抗稻瘟病不育系谷丰A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组合,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2019年,该组合在闽中山区尤溪县作再生稻示范,头季平均产量12.37 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7.23 t/hm~2,两季总产量19.60 t/hm~2,最高总产量达19.68 t/hm~2,表现抗稻瘟病、产量高、适应性好,非常适合作再生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