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杀铃脲属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不仅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而且对环境和天敌安全。在用该药进行小麦粘虫防治试验的同时,还做了该药对天敌作用的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明确了杀铃脲单剂不同浓度、不同剂型对麦田瓢虫、蜘蛛等主要天敌无杀伤作用,室内处理后的试虫仍能正常化蛹和羽化。杀蛉脲混剂低剂量对天敌无影响,中剂量有一定影响,高剂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德州市麦田天敌昆虫共有70多种,其中对麦田害虫种群影响较大的有中华草蛉、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蚜茧蜂等;同时,对麦田主要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作了系统观察,分析了影响天敌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并对主要天敌昆虫对麦蚜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49号.供试药剂为20%杀铃脲,35%硫丹乳油. 2.试验害虫 1~2龄棉铃虫幼虫.其天敌为瓢虫成虫. 3.试验设计 在2代棉铃虫幼虫发生盛期进行田间和室内相结合的药剂防效试验.喷药时期由于田间天敌数量较少,所以无法试验该药剂对田间主要天敌昆虫的影响程度,仅在室内试验观察该药剂对天敌瓢虫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4.
夏莉 《河南农业》2012,(8):48+51
自2009年以来系统调查了驻马店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及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58科72种昆虫组成;优势种为麦长管蚜、麦圆叶爪螨、龟纹瓢虫和麦蚜茧蜂.群落的总个体数和丰富度随调查时间而变化.麦田天敌昆虫对麦田害虫有明显制约作用.在施用化学农药时,要首先做好田间调查,适当降低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来防治麦田害虫.  相似文献   

5.
1 瓢虫瓢虫是麦田最常见、种群数量较多的天敌,对麦田中后期蚜虫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从发生数量看,以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最多,控制作用最强。1.1 发生规律1.1.1 七星瓢虫七星瓢虫在黄河流域麦田一年发生3~5代,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 粘虫是小麦后期的暴食性害虫,常造成严重减产.摸清粘虫发生量的规律,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县11年来粘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田间幼虫密度与蛾量、水分积分指数的关系,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现分述于后:一、预报因子的挑选及方程的建立影响麦田粘虫发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蛾量、雨日、雨量、粘虫天敌、蜜源植物、早春温度等,尤其是蛾量、雨日和雨量对发生量影响较大.因蛾量是虫源基础,一头雌蛾  相似文献   

7.
阐述粘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粘虫发生轻重与迁入雌蛾总数、温湿度等方面的关系,提出诱捕成虫(蛾)、诱卵和采卵、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适期、药剂防治等五项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试验,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麦蚜自然天敌的影响,筛选对小麦蚜虫高效且对自然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药剂.[方法]麦田网捕收集自然天敌成虫或幼虫置于封闭的容器内,在室内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天敌的安全性试验.[结果]25;吡蚜酮悬浮剂62.25和125.25 g a.i/hm2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和叶色草蛉成虫微害,93.75 g a.i/hm2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微害、对叶色草蛉成虫中度有害,3种试验浓度处理对大灰食蚜蝇幼虫均无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大灰食蚜蝇幼虫微害,对多异瓢虫成虫和叶色草蛉成虫有害;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对供试的三种天敌均有害.[结论]在麦蚜防治中,可根据当地田间主要天敌种类与发生情况,选用吡蚜酮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公维松  安传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32-11133
[目的]筛选对小菜蛾有较好防治效果、对天敌安全的低毒药剂。[方法]2006年进行3种低毒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应用除虫脲、除尽、虫酰肼防治小菜蛾,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结论]除虫脲、除尽、虫酰肼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防治小菜蛾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色板粘贴法和植株调查法对宁夏设施黄瓜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明确宁夏设施黄瓜西花蓟马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为确定西花蓟马防治关键时期、建立生物与化学等防治因子协调控制技术以及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等提供依据,为制定西花蓟马综合治理策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西花蓟马1—3月虫口数量整体较低(平均低于4头/板),4月虫口数量明显上升,5、6月达到高峰期(虫口数量可达16头/板),随后虫口数量有所减少,9月随着秋冬茬黄瓜定植时间的延长,蓟马虫口数量又有所波动.西花蓟马天敌昆虫主要有小花蝽(Orius similis)、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小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等.其中小花蝽数量较多,活动时间较长(4月至9月),5、6月小花蝽达到高峰期(平均可达1.2头/株),7月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其他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小十三星瓢虫、中华草蛉虫口数量均较低,平均不足0.2头/株.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筛选出能有效控制麦田粘虫的适宜药剂,特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麦田粘虫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的防效均达100%,但鉴于药后3d对照区虫口数为0,因此,本试验各药剂的防效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la (Thumberg)]成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成虫、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幼虫与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Thumber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r Kirby)共存条件下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天敌一麦蚜捕食模型。该模型可反映麦蚜存活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失拟因素。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影响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自身密度、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影响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自身密度、大灰食蚜蝇。分析了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两种麦蚜的存活影响,初步建立了天敌控制麦蚜的最佳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13.
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nchnidae),蜘蛛目(Aranede).蜘蛛种类繁多,其中许多种是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农田中的蜘蛛,扑食量大,扑食面广(可扑食蚜虫类、红蜘蛛、棉铃虫、烟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稻叶蝉等),活动时间长(在5℃以上的温度下即能活动扑食),寿命长(1~5年),不趋扑黑光灯.是防治粮、棉田害虫一个有利用价值的天敌.现将我们对朝阳地区棉田扑食性蜘蛛的种类、分布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捕食性瓢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与其他天敌昆虫相比,具有种类多、食性广、捕食量大的优势,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是实现捕食性瓢虫大规模繁殖的基础,研发并利用人工饲料进行高质量、规模化繁殖捕食性瓢虫对于推动天敌昆虫产业化、农药减量化和害虫防治有重要意义。从捕食性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配方、剂型、生殖影响、制备的关键因素和注意事项及发展趋势6个方面展开综述,为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繁殖捕食性瓢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叶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茶尺蠖的药剂,且对茶叶及茶尺蠖天敌安全。推荐使用剂量为125mg/kg,折合4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16.
1农业防治冬季采用刮病虫皮和老翘皮、树干涂白、清扫枯枝落叶、杂草、剪除病虫枝果、减少果园病虫侵染源和它们的繁殖场所。2生物防治2.1施放天敌培育和释放捕食性、寄生性害虫天敌防治桃园害虫,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草蛉、各类天敌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等,也可在害虫捕捉器械中使用昆虫外激素等性信息素或其它动植物源引诱剂。  相似文献   

17.
在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玉米种植地针对二代粘虫开展田间不同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药效快,但药效时间短,对控制粘虫危害的作用时间也短,而20亿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和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药效慢,但药效时间长,对控制粘虫危害的作用时间也长。建议在今后防治玉米粘虫过程中,选用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与20亿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或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配合使用,或者选用药剂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与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或8 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配合使用,每种药剂用量减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粘虫是为害小麦的暴食性害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是粘虫的主要天敌之一。粘虫被寄生率一般在20—30%,高的80%以上,对粘虫为害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我们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进行了较系  相似文献   

19.
麦—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 ,结果表明 :蜘蛛类、食虫蝽类、隐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 ,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上的麦杆上 ,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 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 10cm以上的数量 ;麦收后 ,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 ,其中 ,瓢虫类和草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 ,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 ;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 2 5 .7倍 ,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 ;距离麦田 2 5 ,50 ,75m的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 2 5m >距麦田 50m >距麦田 75m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柑桔害虫的天敌——食螨瓢虫、草间小黑蛛和日本方头甲的毒力。结果表明:水胺硫磷对3种天敌毒力均大,氧化乐果对食螨瓢虫,pp321对草间小黑蛛和食螨瓢虫,松脂合剂对草间小黑蛛戊酸醚脂对食螨瓢虫的毒性均大;杀虫脒和胶体硫对3种天敌毒性相对较低。防治柑桔害虫时,应注意保护天敌,慎重选用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