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蕴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茶就生长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以其外形满被茸毫,色泽鲜绿,香气持久,滋味醇厚而享誉海内外。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名优绿茶从古至今,久盛不衰。尤其是以无性系良种制成的名优绿茶,倍受青睐。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的高产优势、清香的特性,越来越受广大茶农欢迎,倍受……  相似文献   

2.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叶种茶以其外形满被茸毫,色泽鲜绿圆润,香气持久,滋味醇厚而享誉海内外。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滇江、沱茶、普洱茶及花色繁多、风格独特的名优绿茶从古至今久销不衰。尤其是以无性系良种制成的名优绿茶,在当今市场上供不应求。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的高产、优质、清香的特性,越来越受广大茶农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叶种茶种质优良,驰名全国。但其成茶香气低、滋味浓强,而小叶种茶成茶香气高、滋味鲜爽。针对大、小叶种茶的种性特点,我所从1978年开始进行大、小叶良种茶树人工杂交育种工作,完成不同父母本杂交组合14个,获得杂交F1材料203份,从初选的36份F1材料中筛选出13个优良品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茶文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祜族种茶历史悠久,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和贺开两大古茶山中的古茶树,就是拉祜族种茶历史的活见证,距今约有500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祜族走上了科学种茶的道路.拉祜族喜爱饮茶,有饮用烤茶等习俗.在拉祜婚俗中,茶叶有重要的作用.拉祜族还有独特的祭茶仪式.  相似文献   

6.
范良智 《湖南农业》2005,(10):25-25
张领导来了,说这里好种茶,于是开出茶山片片。李领导来了,说这里怎可种茶?种柑桔好,于是毁茶种桔。王领导来了,拍拍脑壳,还是改种药材吧,顷刻间桔林变成了柴火……类似这样的事,以往不少,现在还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7.
茶乡茶山     
自古名茶出名山。 陕南茶乡平利.号称西北名茶大县.种茶十余万亩,年产“女娲牌”名茶数千吨,民以茶富.而茶之名藻.蓋因有女娲山。  相似文献   

8.
广西垦区现有茶叶面积3万多亩 ,绝大部分茶园种植云南大叶种有性群体种 ,八十年代以生产红碎茶出口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 ,红碎茶缺乏竞争力 ,转为绿茶生产 ,而以大叶种茶制绿茶 ,外形品质均比不上中、小叶种茶 ,表现为苦涩味重 ,在茶叶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生产效益低。垦区现有的品种结构与资源不大适应市场的需要 ,制约着垦区茶叶生产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良种结构的调整 ,试验站于2001年开始引种试种乌龙茶。2003年3月通过调制乌龙茶产品 ,获得了成功 ,填补了广西无生产乌龙茶的空白。目前 ,垦区的龙北、北耀、先锋农场以及龙州县的周…  相似文献   

9.
大叶种茶功能成分研究及提取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叶中主要成分的医药保健功能和大叶种茶的一些特殊性质,回顾了这些功能成分在食品、医药、日化、建材、养殖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概括了茶叶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过程,为今后大叶种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叶种茶窨制茉莉花茶工艺初探何秀寰,曾福卿(广东省国营海鸥农场524132)茉莉花茶是我国特种茶之一,是用清高芬芳的茉莉鲜花与精制分级的绿茶坯窨制而成,茶吸附鲜花之芬芳,花香与茶香相结合,因此花茶具有花香馥郁、滋味醇爽的品质特点。我国北方人民普遍喜饮...  相似文献   

11.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云南省率先采用杂交技术,选用双无性系大叶良种与中小叶良种作亲本,开展了茶树种质创新研究。阐述了国内外及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进展,论述了杂交茶树良种(种质资源)的运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摊青是绿茶加工中首要的工序。采用“绿宝石”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加工的条件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摊青时间,分析摊青技术对茶青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和作用,明确“绿宝石”加工工艺中适宜的摊青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以筛网摊放,摊青厚度10~15cm,辅助鼓风机通风,摊青时间10—14h,摊青叶含水率73%-74%左右为“绿宝石”摊青技术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陈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45-14947
西湖龙井茶叶以色绿、味甘、香郁、形美四绝为我国十大名茶之首,除了当饮料品茗之外,还可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功能性作为调味料,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国菜肴中。在当今我国餐饮追求健康、时尚饮食的市场背景下,开发有机龙井茶茶菜,对弘扬我国茶文化和饮食文化,具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绿茶银毫、半发酵茶铁观音、全发酵茶普洱为研究对象,将其以1∶150的茶水比用沸水分别冲泡10、15、20、25和30 min,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和·OH的清除能力、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测定,研究3种茶叶水提物(茶汤)进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冲泡时间为20 min时,茶汤的抗氧化性能较好。同等条件下,绿茶银毫的茶汤比其他两种的抗氧化能力强。4种化学模型所测得的数据表明,3种茶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效果为:不发酵茶(银毫)半发酵茶(铁观音)发酵茶(普洱)。  相似文献   

15.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天缘”、“万兴”、“保得”作叶面肥,以传统农家肥和常规尿素作对照,研究其对有机茶园春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喷施“天缘”、“万兴”、“保得”3种叶面肥均能使春茶茶梢提早萌动和伸展,比尿素对照提早4~8d,比农家肥对照提早10~18d;鲜叶品质及制茶品质以喷施“天缘”最好,喷施尿素次之。因此,有机茶园可在早期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定期喷施叶面肥,能促进春茶提早开园,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大叶种茶,其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即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而紫娟茶是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茶树良种,其不仅有大叶种的优势,更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特别是其高花青素含量,在降低三高方面疗效显著。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花青素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预防和治疗功效,为该茶叶以及其内含成分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茶树硬枝,扩大无性繁殖系数,研究茶树硬枝短穗与扦插成活率、茶苗长势的关系。[方法]开展3、5、7cm这3种不同长度硬枝短穗和留全叶、留叶2/3、留叶1/2这3种不同留叶硬枝短穗的比较试验。[结果]茶树硬枝长度5cm、留叶2/3的短穗扦插效果较好,成活率达88.3%,平均着叶数7.6片,苗高27cm,25cm以上苗达85.6%。[结论]阐明了影响茶树硬枝扦插成活率及长势的内因和外因,提高扦插成活率的关键是剪取适合的短穗和加强苗圃管理。试验达到了茶树无性繁殖的效果,为茶树硬枝扦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茶树良种繁殖提供了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特有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其品种特性证明了凌云白毫茶鲜叶是制作高级白茶的原料.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加工凌云白毫白茶,只要掌握白茶在萎凋阶段的开青、拼筛、拼堆工序品质形成时的关键技术,就可以加工出外形、香味优良的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