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林生长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落叶松林生长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贺眉寿(巫山县林业局)日本落叶松(Larixleptolepis)是四川东部、鄂西山地华山松大面积枯死后引进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弄清日本落叶松造林后的生长情况,预测其发展前景,特对四川东部巫山县梨子坪林场及毗邻村、社...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献,概括了川东、鄂西山区华山松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有:大气污染和酸雨;酸雨酸雾和二氧化硫污染;低温等气象条件和松干蚧危害所致。但目前对华山松大面积死亡原因做结论的科学依据还不够充分,应继续深入研究。根据目前研究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华山松疱锈病是危害华山松林分最为严重的一类病害,其渍疡斑常环绕树干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目前防治华山松疱锈病的方法收效甚微,以华山松疱锈病为例,就如何防治松疱锈病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技术,为有效防止松疱锈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为研究对象,从华山松Pinus armandii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发生情况,并对林区各林场乡镇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发生与寄主华山松的面积分布占比、斑块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04和0.379;与华山松斑块个数、景观形状指数不相关。林区华山松面积占比最大的地区是温水林场,斑块密度最大的地区是红坪林场,因此温水林场和红坪林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风险最大,危害风险最低的是宋洛乡和红花朵林场。风险预测结果显示林区中部和西部的华山松斑块受侵害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秦岭林区优势先锋虫种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寄生蜂种群的林问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选择华山松大小蠹虫害木作为解析木,分期分批采集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蛹进行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有寄生蜂7种.在河谷地带华山松林中寄生蜂种类最多,7种寄生蜂都有分布,总寄生率最高(37.5%~42.5%),其它依次为竹子华山松林、鹿蹄草华山松林、苔草华山松林、山坡下部华山松林;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不同部位寄生蜂种群组成和总寄生率不同,华山松大小蠹寄生蜂种群在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相吻合,说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和寄生蜂种群长期以来建立了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是四川东部地区海拔1300—2000米中山地带的主要速生、优质的用材树种。近几年,华山松林区相继发生大片落针拈死,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严重,实为全国所罕见。这一森林生态性灾害,不仅对林业建没和生态效益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也给林区职工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因而,普遍引起社会各界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984年6月,万县地区林业局曾组织调查,提出紧急报告,要求查明枯死原因。同年11月,中国林学会组织了中国料学院等单位,对奉节县茅草坝林场进行考察(一天),认为大气污染促行病虫害盛发,导致林木成片枯死。华山松林区大面积枯死是我省(包括鄂、陕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和表达特性,为揭示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适应性、耐寒性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华山松大小蠹c DNA转录组中克隆获得的扩增序列经Blast同源比对鉴定基因,应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在不同低温环境与时间序列的表达特性。【结果】从华山松大小蠹cDNA转录组序列克隆出1条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DarmCSP。Blast比对结果显示,华山松大小蠹DarmCSP与黑山大小蠹CSP最为相似,相似性达92%。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DarmCSP在越冬期间(9月—次年3月)的表达特性,发现DarmCSP在越冬期间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DarmCSP在1月的相对表达量是9月的4.26倍,3月的2.90倍。越夏成虫(7月)和越冬幼虫(1月)DarmCSP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表达。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在-10℃1~24 h低温胁迫下,DarmCSP的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4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而在-2、-4、-6和-8℃低温下胁迫12 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这说明0℃~-10℃低温胁迫均能诱导华山松大小蠹DarmCSP的表达。同时,越夏成虫在4℃~-6℃低温胁迫下DarmCSP也呈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小于越冬幼虫。【结论】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DarmCSP的表达受低温诱导,参与了华山松大小蠹对低温适应过程,这对进一步研究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华宁县东山林场、楚雄紫溪山林场及东川202林场等地华山松人工纯林的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对危害病状进行分析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出现大面积丛枝、衰退与华山松球蚜、云南松大蚜及螨的危害有关。受害寄主顶枝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缩短,生长停滞,甚至枯死;侧芽生长,形似扫帚状;球果发育不良,结果量、产籽量减少;整个植株生长势衰弱。危害部位主要是中幼林的主枝顶芽及大树的侧枝顶芽。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林业生产中华山松主要病虫害(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综合治理的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华山松主 虫害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以华山松为保护对象,以4种主要病虫害为治理对象,做好预测预报,采取以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在阈值原理调控下,科学地采取生物、物理、化不防治等治理措施,逐渐增加华山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其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最终达到华山松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和华山松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为华山松生产谋取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疱锈病,又名五针松疱锈病或松疱锈病,其是华山松林最具毁灭性病害的一种。华山松染病后,溃疡斑环绕树干,直接造成受害林木大量死亡,目前华山松疱锈病防治效果较差。本文基于华山松疱锈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从加强检疫、营造林措施、化学防治、加强林分抚育等方面入手,分析华山松疱锈病的综合防治对策,希望能够为华山松疱锈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寄主树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唐明  陈辉 《林业科学》1999,35(6):63-66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 Ophiostoma sp .和Leptographiu m sp .) 是克服寄主华山松树木抗性系统的先导和致死寄主树木的主要原因。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木质部树脂道泌脂细胞的分解和菌丝在寄主树木树脂道内的大量繁殖,堵塞寄主树木树脂道,使寄主华山松泌脂系统失去活性和抗性功能。同时,随共生真菌在寄主树木木质部内的发育,菌丝分解寄主木质部薄壁细胞,使寄主树木木质部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寄主华山松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通过对秦岭林区海拔1600~22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小蠹虫种类和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林区入侵危害寄主华山松的小蠹虫有19种,其中能构成竞争和共存的小蠹虫主要有11种。虽然,这11种小蠹虫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但各小蠹虫可依据其对寄主树木营养和空间需求的不同、种群密度的相互制约,以及入侵寄主树木时序的差异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系统的建立,首先是由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并通过携带蓝变真菌入侵寄主树木,迅速克服寄主树木抗性系统,使寄主树木树势衰弱;其次松六齿小蠹、暗额星坑小蠹和松十二齿小蠹,作为秦岭华山松的主要次期性小蠹,迅速入侵衰弱的寄主华山松;最后其它次期性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利用寄主华山松剩余营养和空间。从而实现秦岭华山松立木小蠹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3.
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辉  袁锋 《林业科学》2000,36(1):53-57
研究了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具有前胸背板体壁凹陷和刺毛构成的贮菌器,用于携带和传播真菌,其所携带真菌种类以穿孔细帚霉和小线嘴壳为主,以真菌孢子为唯一携带方式,并在在虫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检针携带真菌孢子接种于华山松木质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不具有含菌细胞和特化的带菌结构,消化道内存在的真菌也没有菌丝发育形成的附着孢或吸盘结构,使真菌不能被有效地贮存或携带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受酸雨危害和未受酸雨危害杨树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化学性质的对比研究表明:酸雨对杨树生长和木材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减缓,年轮宽度变窄,受害材的年轮宽度较健康材相对降低12.67%。受害材与健康材的pH值无明显差异,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差异。与健康材相比,受害材的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相对升高1.43%和3.72%,而综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减少3.45%,灰分的含量相对减少8.34%。受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单萜和倍半萜组分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一荤  胡先菊 《林业科学》1992,28(2):161-166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鉴定了华山松皮油树脂中12种成分。对贵州省平坝县华山松良种场华山松种源试验林中13个种源树皮含油树脂样品分析,观察到单萜总量和倍半萜总量,包括α-蒎烯、双戊烯和蛇麻烯等成分的含量与其种源产地纬度有极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云贵高原种源为以双戊烯为主的单萜类型;秦岭—大巴山地种源是以蛇麻烯为主的倍半萜类型。  相似文献   

16.
混交林疏密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个以云杉、华山松、落叶松、桦类和阔杂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小班疏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按优势树秆与分树种合计计算混交林小班疏密度之间的平均相对差异的绝对值为:云杉(25.63%)>阔杂(11.90%)>华山松(8.90%)>桦类(7.66%)>落叶松(1.73);同一优势树种,这种相对差异随优势树种组成系数的下降而呈增大的趋势。建议用分树种合计计算的方法准确、客观地得到混交林的疏密度。  相似文献   

17.
吕昌仁  詹仲才 《林业科学》1989,25(6):577-582
华山松是我国亚热带西南部山地一种主要速生优良用材树种,集中分布在川、黔、滇以及秦巴山地。湖北省神农架和鄂西海拔800—2400m的地带,华山松林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湖北的华山松林除神农架近30万亩天然林外,其余大部分均系60年代引种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100余万亩。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华山松不断死亡,而近年来死亡现象日趋严重。据作者在神农架原始林区调查,华山松枯死株率达36%;而调查与之毗邻的巴东县绿葱坡人工纯林,枯死和濒死株率高达60%以上。如今不少地方不得不将未成材的华山松砍伐,而神农架原始林区的大量枯立木则任凭风吹雨打,病虫侵蚀而成为废物,经济损失巨大。自50年代起,国内不少学者和科技人员先后调查这一地区华山松的死因,但结果一直  相似文献   

18.
Asai  Futai 《Forest Pathology》2001,31(4):241-253
To elucidate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e measured the sap flow rate in the stems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needles of 10‐year‐old Japanese black pine trees, Pinus thunbergii and 12‐year‐old Japanese red pine trees, Pinus densiflora, after exposure to simulated acid rain (SAR, pH 3) or tap water (TW, pH 6.3) as a control. The heat puls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sap flow rate. No appare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ap flow rate betwee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and TW, bu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needle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than in those exposed to TW. When the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the causal ag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as inoculated onto the Japanese black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repeatedly for 1 year, the period to death was shortened. Japanese red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for 2 years, however, did not show any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after the nematode inoculation, suggesting that acid rain only affects pine wilt disease slightly, if at all.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抗寒性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0-1988年间26个产地的华山松实生苗和幼树的冻害情况,看到原产云贵高原亚热带山区的华山松,引种到暖温带气候区种植极不抗寒,基本不能越冬,云贵高原区域内种源的抗寒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尤以西部(云南保山地区)最弱,东部和北部(云南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部)较强,因而不经试验,不宜把云贵高原华山松种子调入暖温带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选择初侵染木作为防治对象,使用农药氧化乐果与敌敌畏乳油混剂(1),采取打孔注药法对华山松树体内大小蠹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30-35倍液,其杀虫率可达85%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