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食用菌》2015,(5)
<正>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称蛹虫草[1],是我国一种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优质大型真菌。目前,以麦粒为基质的北虫草人工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在东北地区已实现周年规模化栽培。栽培的麦粒北虫草的品种主要有尖头北虫草、小圆头北虫草、大圆头北虫草三种,其中大圆头北虫草子实体外  相似文献   

2.
北虫草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因滋补、药用功效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我市每年可在3~5月和9~11月进行栽培,但由于气候的影响,往往容易导致栽培失败。如何利用控温控湿设备,减少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提高栽培成功率,降低栽培风险,提高栽培效益?将近几年来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成功经验和栽培技术作了总结,现整理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奉献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高产稳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苗  常尚连 《食用菌》2017,(1):42-44
<正>北虫草也叫蛹虫草,俗称不老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上等的滋补佳品,也是珍贵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品。随着人们对北虫草的认识与重视,北虫草的开发利用炙手可热。目前一些大型食用菌企业也正在加快进军北虫草工厂化栽培的步伐。然而北虫草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对栽培原料及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以及菌种极易出现退化不出草的现象。为此,笔者对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及生长环境调控技术进行综合评述,以满足企业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淑琴  宫文超  李凤新 《食用菌》2011,(6):53-53,62
试验通过采用三种容器即广口玻璃瓶、塑料盆和塑料袋栽培北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虫草专用玻璃瓶栽培虫草,生物转化率为77.8%;采用塑料盆栽培虫草,生物转化率为80%;采用平底聚丙烯袋栽培虫草,生物转化率为62%。  相似文献   

5.
许庆国 《食用菌》2017,(3):57-58
<正>北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北虫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鉴于北虫草菌种退化快,栽培中经常出现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造成生产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就北虫草菌种选用方法,科学优化培养基,严格转管传代,精细化栽培条件等环节进行多年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并进行小规模生产,接种3000个以小麦粒为基质罐头瓶栽培种,在30 m~2的恒温栽培室培养,收获北虫草鲜品  相似文献   

6.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7.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现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冬虫夏草菌种分离与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冬虫夏草菌种分离与培养的初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110161)俞孕珍,迟海鹰,刘志恒北冬虫夏草Cord-ycepsmilitaris又称蛹虫草,是高级滋补药品和名贵中药材。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蛹虫草的培育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一,大米饭培养基培养出...  相似文献   

9.
北虫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北虫草为冬虫夏草同属药用真菌,为该属的模式种,为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而且北虫草已在人工条件下育成完整子座。由于它含有的虫草菌素(又名虫草素,Cordycepin,3’-Deoxyadenosine,C10H13O3N5)能干扰RNA和DNA的合成,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盆栽北虫草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更快地推广盆栽北虫草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的产品紧缺问题。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液体菌种、发菌管理、出草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北虫草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盆栽北虫草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更快地推广盆栽北虫草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的产品紧缺问题。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液体菌种、发菌管理、出草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北虫草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优化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保证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质量和产量。以菌球大小、菌球均匀度、生物量、生长周期、北虫草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北虫草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起始pH 6.0,装液量80 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20%。  相似文献   

13.
概述北虫草和冬虫夏草具有相似的药用成分和保健功能,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虫草素、虫草酸、腺苷、多糖体、麦角甾醇、SOD等都很类似。而北虫草可以进行人工大量栽培,其寄主专一性不强,可以感染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近200种昆虫的幼虫和蛹。略述北虫草子实体生长的3个阶段及其条件,以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栽培情况。指出樟芝是中国台湾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药用真菌,它具有多种保健、治病的功效及其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介绍台湾地区利用牛樟树段木人工栽培樟芝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大米袋栽高效益北虫草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虫草 ,又称蛹虫草、北冬虫夏草 ,是我国的一种名贵药用真菌 ,与天然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医疗保健功效。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防病治病功效的天然冬虫草需求不断增长 ,有限的资源日趋枯竭 ,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规模栽培 ,于是人们开始转向生长期短 ,可人工栽培的北虫草替代价高的天然冬虫草 ,以缓解资源和需求的不足。1 原材料要求1 1 菌种 :应选用菌丝洁白、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出草快、性状较稳定的速生高产优质菌种 ,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据我们反复栽培 ,北虫草菌种应从有良好质量信誉的科研和专业厂家购买 ,先少量引进试…  相似文献   

15.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真菌,其药效与冬虫夏草相似,具有滋肺益气、增精益肾、止血化痰、抑制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蛹虫草己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但在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螨类和跳虫类.笔者在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蛹虫草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病虫害,并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虫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文中概述了北虫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模式、栽培设施、菌种选择和室内栽培技术,包括菌种制备、配料装盒、灭菌、接种、发菌培养、促进转色、子座培养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王金寿 《食用菌》2011,(6):33-34
蛹虫草即北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药材。2008年笔者从安徽省砀山县天益真菌研究所引进试种并获得成功,经过3年多的努力,现已进入批量生产。现将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蛹虫草比较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虫草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虫草真菌在人工栽培生长过程中,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表现的真菌生物变异性.结果表明,在温度18℃~25℃,湿度45%~60%,每日光照培养10 h的情况下,获得了稳定传代的白色虫草子实体.北虫草真菌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基因发生自然突变,并能够稳定地遗传,北虫草真菌与其它生物物种同样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条件及其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米合成培养基培养北冬虫夏草,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及与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每50g培养基产鲜虫草子实体约25g。分析栽培虫草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表明,北冬虫夏草在许多成分上与冬虫夏草相似,某些药用成分更优于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20.
北虫草的分离及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彦怀 《食用菌》1993,15(5):13-13
北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L.)Link 同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是一种具有较高医药和经济价值的药用真菌。北虫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以东三省为主。近年来,我们主要着力于北虫草的分离及人工栽培,从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报如下:一、菌种分离培养(一)获得母种选取新鲜虫体,用清水轻轻擦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