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大麦远缘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起昌 《小麦研究》2010,31(2):16-25
小麦是我国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小麦生产对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缘杂交,将小麦近缘种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拓宽小麦遗传背景,创造新的优异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获得新突破步入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耐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适宜晚播、受干热风影响小,对小麦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黄矮病等有较高抗性等特性。将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从1896年至今小大麦杂交的研究历程,对小大麦杂交困难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杂种后代的应用进行了着重介绍,以期为进一步进行小大麦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发展多熟种植的有利条件。因此,为发挥本市大麦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市作物研究所在本市部份丘陵地区开展了大麦间套种植的生产示范试验,其主要种植方式是。 (1) 大麦双季稻:大麦—早稻—晚稻。 (2) 早四熟:大麦+小麦/玉米/红苕。  相似文献   

3.
栽培大麦×普通小麦杂种及其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 《作物学报》1984,10(1):65-72
本文论述1979~1982年大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研究结果。在以大麦为母本的23个杂交组合中得到了种子,平均杂交结实率为2.8%。其中以早熟3号、PF51811、PF5801大麦为母本,中国春和京722小麦为父本的组合,杂交结实率较高。带有提莫菲维细胞质的小麦品种与大麦也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杂种胚50~70%可以萌发长成  相似文献   

4.
Wernjcke等人(1976)将烟草花药放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比琼脂培养基中更高的再生植株。其后很多人相继用水稻、油菜、大麦和小麦等的花药进行了悬浮培养试验,从而确认这种悬浮培养比琼脂培养能诱导更多的愈伤组织。然而,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花药进行悬浮培养时虽然能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但是从愈伤  相似文献   

5.
大麦品种     
莆大麦4号莆大麦4号,系福建省莆田市衣科所用早熟3号×罗马尼亚早熟种杂交育成。1987年2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品种春性,属二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35-140天。比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的灌浆特性,以小麦品种‘宁麦13’、大麦品种‘龙啤1号’和青稞品种‘昆仑15号’为试材,利用Logistic模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3种作物粒重增长进程和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大麦和青稞千粒重分别为51.60、49.01、46.43 g/(1000grain),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籽粒有效灌浆时间为45.89 d,分别比大麦和青稞长9.84 d和3.59 d (P<0.05);小麦粒重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大麦和青稞,青稞与大麦无显著性差异。大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1000grain·d),高于小麦和青稞18.10%和24.55%(P<0.05);大麦籽粒粒重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小麦和青稞,青稞与小麦无显著性差异,但大麦在快增期灌浆速率下降最快。可见,小麦与大麦、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大麦与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的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7.
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张万霞①孙立军①张京①高达时②林玉福③李兰芳众所周知,大麦品种的早熟性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现有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早熟性进行鉴定评价,从而筛选出早熟性稳定的品种供育种者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  相似文献   

8.
淹水对大麦与小麦基干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王三根  何立人 《作物学报》1996,22(2):228-232
涝害使大麦和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幼苗干物重增长速度减慢,脱氢酶活性、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可溶性糖低于对照,但茎叶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则高于对照。大麦对淹水的反应比小麦敏感,膜透性增高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大麦与小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及植株蛋白质含量在涝害下迅速降低都是最为敏感的生化指标;而大麦本身最突出的变化还有茎叶可溶性糖及细胞电解质渗漏率的显著增加。适当喷施6-BA(10mg/L)可解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与野生大麦的属间杂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继明  刘大钧 《作物学报》1990,16(4):324-328
通过活体/离体幼胚培养获得了智利大麦(Hordeum chilense,2n=2x=14)、海大麦(H.marinum,2n=2x=14)及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之间的属间杂种。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在形态上偏向父本小麦,而平展大麦×小麦杂种除穗部性状外,其形态明显偏向母本。所有杂种均自交不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阻,用生物素(biotin-16-d UTP)标记的大麦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法解析了来自杂交组合CS×(CS+Betzes 2H)杂种后代X99-13的遗传组成,此材料含有42条染色体,其中1条大麦染色体,2条小麦-大麦易位染色体和39条小麦染色体,鉴定为小麦-大麦代换易位系。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此代换易位系是涉及小麦染色体2B和大麦染色体2H的代换易位。为进一步选育小麦-大麦2H纯合易位系及利用其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川大麦1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于1986年,用85V15和85V24(均引自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杂交,经5年6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抗病大麦新品种。1996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它属春性、早熟、多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80天左右,比威24早熟2~5天。灌浆退色好,籽粒饱满皮薄,人工易脱粒。分蘖中等。幼苗半直立,长势旺。植株中高秆。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一般每穗45粒,千粒重31~35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和赤霉…  相似文献   

12.
蒋华仁  李尧权 《作物学报》1982,8(4):261-268
选用了42个普通小麦品种、9个品种间杂种 F1和一个 F2作母本,分别与苏联球茎大麦和匈牙利球茎大麦及其不同株系杂交,其中的部分品种还同黑麦进行了杂交,以研究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同小麦与黑麦的情况相似,供试的两个球茎大麦及其株系间在可杂交性  相似文献   

13.
超早熟小麦新品系“花特早”的诱导选育及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杂种F1花药培养,选育出在北方冬麦区罕见的超早熟小麦新品系“花特早”,其突出特点是抽穗早,前期灌浆强度大,比一般小麦早熟7d左在,高抗赤霉病,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粒重稳定,丰产性好,为良好的早熟源及赤霉病抗源。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5.
大麦α-淀粉酶抑制基因对小麦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世和  陈孝 《作物学报》1998,24(6):763-767
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是小麦生产和加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大麦,小麦,黑麦和小黑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对小麦α-淀粉酶作用的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并测定了具有大麦α-淀粉酶抑制基因或小麦种子休眠基因的发育种子内源α-淀粉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可在小麦遗传背景中抑制α-淀粉酶-1活性。小麦种子萌动时,α-淀粉酶抑制蛋白使α-淀粉酶-1受到抑制,α-淀粉酶-2-的合成以及整个发芽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举办了全国大麦(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示范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活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等多家科研单位(机构)的有关专家,以及新疆、四川、青海、甘肃、西藏、云南等省(自治区)植保站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新疆大麦(小麦)主产区技术人员、先正达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了培训。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野大麦耐盐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盐生植物野大麦、甜土植物中国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野大麦、小麦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含水量、地上和根部离子含量、脯氨酸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浓度增加,野大麦的细胞膜透性、Na 含量、脯氨酸含量、Na /K 、PEPCase活性增加,含水量、K 含量下降;但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野大麦地上部和根部Na 含量明显低于小麦,而根中K 含量高于小麦,表明野大麦可能具有拒绝吸收Na 和维持高K 含量的能力;野大麦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小麦,表明在盐胁迫下野大麦不是通过脯氨酸的积累来达到体内渗透平衡的;野大麦PEPCase活性增加明显高于小麦,说明提高光合效率可能是野大麦实现盐适应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保山市“十改栽培技术”确保啤饲大麦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十五"农业发展纲要》在提升特色种植业部分指出: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啤饲大麦"。从保山市种植制度改革,小春种植结构调整,解决大小春两季节令矛盾,提高冬闲田地复种指数,有效提供优质饲草饲料,加快畜牧业发展,保障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等方面考虑,通过"十改栽培技术"的有效实施,确保了保山市20年来啤饲大麦快速、持续的发展;从2007年起,保山市啤饲大麦成为小春生产第一大作物,全市2008年啤饲大麦种植面积比1988年增加12倍,多年来啤饲大麦产量比小麦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两大麦类栽培作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杂交极不易成功。本文通过生物组培技术,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从而克服小、大麦远缘杂交不育性,把大麦的优良性状引入小麦,对小麦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麦条纹花叶病,又称大麦伪条纹病,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 侵染后引起,是目前已知大麦病害中唯一主要依靠种子传播的病毒病。该病除为害大麦外,还能为害小麦、燕麦、黑麦、玉米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