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2.
1975年我县多点示范棉花育苗移栽.据统计,约有4万亩左右,占全县棉田的1%,其中薄膜育苗移栽近2万亩.由于广大干群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实践,敢于革新栽培技术,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认识和掌握规律,我们对部分棉田考察资料和调查座谈材料,进行了初步整理,供研究探讨.一、不同类型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特点各地育苗移栽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早育早套栽(薄膜育苗,营养钵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块)育苗移栽在生产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所以近几年来我省移栽面积不断扩大,1975年最高达到91万亩。为使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更加普及,现根据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调查,对当前我省棉花营养钵(块)育苗技术措施提出几点意见。一、苗床地点的选择和钵土的配制苗床地点的选择,应便于移栽为原则,选择向阳背风,水源方便,地势平坦即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普遍应用和推广,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移栽期、苗龄、温度与缓苗和棉苗生育的关系,找出育苗移栽的适宜时期和苗龄及培育壮苗的措施,为生产提供依据,我们于1975—1977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研究。一、试验方法试验地为两合土,PH 值7.5左右,地下水位约1.5米,有机质0.76%。试验均采用营养钵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品种为徐州142。1975年试验面积为1亩。3月20日播种育  相似文献   

5.
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解决棉油、棉麦两热争地争季节的矛盾,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有利于棉苗管理,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据试验,育苗移栽比直播棉一般每667㎡可增产15.5%~18.6%,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现将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7.
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普遍应用和推广,收到了显著地增产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移栽期、苗令、温度与缓苗的关系,从而找出育苗移栽的适宜时期和苗令,我们研究了棉花育苗移栽中的几个问题。研究方法试验地为两合土。PH7.5左右,地下水位约1.5米,有机质0.76%。试验均采用营养钵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品种为徐州142。1975年试验面积为一亩。3月20日播种育苗,4月31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到1980年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900万亩的9%.为了发展棉花生产,进一步提高育苗移栽技术,我们曾先后两次到商丘、鹿邑、扶沟、鄢陵、南阳等县棉花育苗移栽较好的社队进行考察.这五个县植棉面积122万亩,实  相似文献   

9.
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介绍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要点,并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硼素是棉花生育中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我区试验研究与大面积施硼实践结果表明,一般棉田喷硼2至3次,棉花增产15%左右。1984年全区棉田喷硼面积达60多万亩,占植棉面积的30%以上。因此,推广棉田喷硼技术是一项施用安全(无毒害)、投资少(每亩4至6角)、效益大(一般亩增产15斤皮棉、增收20元)的经济植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推广移栽地膜棉再创棉花新水平江苏省响水县农业局潘龙天,顾文亮,祁克琳,蒋宝洲,钟文芳移栽地膜棉(即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开发性新技术。在江苏省响水县作为农业重点工程之一,1995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  相似文献   

12.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50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60年代面积又有扩大,直到1974和1975年发展到40万亩以上,随后种植面积又有缩小,每年约10万亩左右,1979年又上升到29万亩,1980年扩大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的9%,达历史最高纪录。棉花育苗移栽虽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加之费工多,成本高,而未能大面积推广。近年来,随着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棉花育苗移  相似文献   

13.
<正> 棉花育苗移栽不仅早熟优质增产,而且节约种子,利于两熟栽培.为了迅速大面积推广育苗移栽技术,我县和各地一样,先后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育苗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践,各有特点.其中,最为简便易行的是就地熟土育苗.1980年全县示范推广一万多亩,从大面积的对比情况看,这种简易方法与营养钵育苗在大体相同的地比直播棉花增产三成左右.现将就地熟土育苗的特点、技术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宿松县重要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引进高品质棉花,提高棉花品质档次,适应纺织企业需求;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是宿松县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通过引进高品质抗虫杂交棉品种,规范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全程化控、配方施肥等措施,达到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是宿松县棉花持续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棉花无土育苗、无钵移栽方法”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研究所经多年努力研究出的一项实用型农业新技术,打破了多年来棉花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克服了营养钵育苗费工时、成苗率低、易染苗病、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病,使棉花育苗移栽成为一项简便、快速、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1 育苗移栽 在水源紧缺地区,大面积等墒会延误适宜播种期,采用育苗移栽法,可分期分批造墒移栽或雨后移栽. 育苗移栽优点 一是可以早播,如棉花可提前10天以在苗床上覆盖地膜育苗,加上营养钵育苗和精心管理,可培养壮苗;二是苗床面积小,育苗期用水量不大;三是移栽时间比较灵活;四是成熟期稍早,比直播增产.有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移栽后一般茎秆矮壮、根系发达,抗旱、抗涝、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体系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5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开始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初步总结了棉花育苗移栽的综合栽培技术,肯定其早熟增产作用.自此,棉花由直播逐步改为育苗移栽,使棉花生产技术有了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9.
<正> 1982年全省麦棉套种(以下简称麦套棉)自然面积达392.87万亩.这类棉田在棉麦共生期间,由于争水、争肥、争光矛盾突出,缺苗、迟发、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年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初步缓和了这些矛盾,获得麦棉较好产量.1982年又进一步对麦套棉进行地膜复盖栽培试验示范.据周口、开封两地区和新乡、民权、睢县统计,麦套棉地膜示范4686亩.现将试验示范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棉花育苗移栽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及华东各地,运用育苗移栽技术,于前作收后移栽棉花,使前作能充分成熟,棉花能适期播种,以增加两熟产量。但这项技术在华中麦棉合理间作地区的使用价值,迄今各方看法相差颇远,而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亦有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1956年本所特布置了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测定、营养钵育苗播种期和育苗移栽密度等三个试验。兹将研究方法、经过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