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植被5-10月生长季内枯落物分解速率、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浓度和重量的季节动态以及相应土壤中的磷素季节动态进行了 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失重率为29.80%,最大日失重率为0.25%;小叶章枯落物分解残留物中磷素浓度与重量的变化变化则随分解的进行均呈减少趋势,当分解到157d后两者减少的量分别为57.69mg/kg和1.6199mg,分别占原有量的72.84%和76.30%;相应土壤中磷素的变化与其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同期变化具有较好的多项式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及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小叶章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但地下生物量则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二者地上生物量的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各器官对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2种小叶章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季节动态,但差异很大;二者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值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二者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模型(y=b0 b1t b2t2),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符合“S”型曲线[y=b0/(1 b1e-kt)],其R2大多在0.920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植被5~10月生长季内枯落物分解速率、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浓度和重量的季节动态以及相应土壤中的磷素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失重率为29.80%,最大日失重率为0.25%;小叶章枯落物分解残留物中磷素浓度与重量的季节变化随分解的进行均呈减少趋势,当分解到157d后两者减少的量分别为57.69mg/kg和1.6199mg,分别占原有量的72.84%和76.30%;相应土壤中磷素的变化与其分解残留物中磷素的同期变化具有较好的多项式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沼泽(常年积水)、沼泽化草甸(季节性积水)和草甸(地表无积水)3个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类型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变化。结果表明,与沼泽小叶章相比,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OJIP曲线标准化后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供体侧OEC活性有所增加,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均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在较高光强下也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另外,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PSII光能利用情况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吸收光能以无效热能形式的耗散比例及分配到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将吸收光能更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中心,以提高其PSII反应中心光化学功能。季节性淹水及地表无积水的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无明显差异,说明小叶章叶片光合PSII功能对不同水分梯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坡向对云雾山典型草原枯落物分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坡向对草地枯落物分解特性的影响,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云雾山典型草原主要优势种本氏针茅(Sti pa bungeona)和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茎、叶)枯落物在阴阳坡1年内的分解失重情况及营养元素动态.结果表明:枯落物分解残留率呈逐渐下降趋势,1年后失重率在18.8%~39.94%之间,分解速率呈快-慢-快变化.指数回归方程拟合得到分解速率常数κ值大小顺序为铁杆蒿叶(0.446)>本氏针茅(0.321)>铁杆蒿茎(0.220),阳坡(0.355)>阴坡(0.301),且不同物种和不同坡向对分解速率影响差异显著(P<0.001).枯落物50%分解和95%分解所需的时间在1.39~3.45年和6.22~15.12年之间.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解速率常数κ与枯落物初始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895),与C/N比成极显著负相关(r=-0.940).枯落物1年分解过程中氮浓度波动上升,磷浓度波动下降,钾浓度持续下降.总体上N,P,K元素绝对量均下降,养分累积指数NAI<100%.不同元素由于在枯落物中初始含量、存在方式及降解中微生物作用的不同,释放和积累模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中度和重度盐碱化草地采取铺沙+补播、施有机肥+补播两种修复处理措施,研究枯落物分解一年期间的质量残留率及养分残留率。结果表明:枯落物分解一年后各处理中枯落物分解速率快慢依次为对照>施有机肥>铺沙,处理间差异显著;中度盐碱化草地枯落物质量残留率、木质素、碳、氮和钾残留率等均高于重度盐碱化草地,纤维素残留率低于重度盐碱化草地;枯落物的残留率与碳、钾含量呈正相关,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不仅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还会参与枯落物的降解,间接影响土壤碳库。本研究使用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做枯落物,通过适宜孔径尼龙网分离AMF根外菌丝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探究植物功能群和刈割处理对AMF参与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AMF通过提升土壤中β-葡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加速对枯落物的降解。植物功能群的改变会影响枯落物分解,其中杂类草处理中枯落物分解率较高(2016年:31.72%;2017年:31.02%),C4禾草处理中的最低(2016年:23.22%;2017年:27.10%);但并不会改变AMF对枯落物的分解作用。刈割在短时间内对枯落物的分解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AMF促进了枯落物分解,植物群落组成的改变也会显著影响枯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8.
羊草草甸草原火烧地凋落物的分解与积累速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经常着火,火烧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正常而重要的自然生态因子。羊草草甸草原火烧后土壤温度升高,湿度下降,微生物区系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枯落物分解和积累速率产生差异。对比研究表明:火烧地羊草枯落物第一年分解消失率为0.25489g·g~(-1)·a~(-1),第二年为0.17344,而未烧地分别为0.34956和0.19913;火烧地群落枯落物分解消失率第一年为0.40797,第二年为0.25443;未烧地分别为0.46204和0.27003。火烧地群落枯落物干重损失99%需3.6年,而未烧地损失99%需3.3年;火烧地羊草枯落物干重损失99%需5.0年,而未烧地需4.1年。火烧地群落枯落物积累量达到50%稳定需2.0年,未烧地需0.4年,火烧地枯落物积累量达到95%稳定需6.7年,未烧地需6.9年。自火烧后第4年起,火烧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9.
选择锡林浩特东部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生态监测研究样地,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枯落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阐释。结果表明:(1)枯落物分解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知母枯落物分解速率高于大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枯落物总碳(TC)含量为富集-释放模式,在第120d时,知母枯落物TC含量高于其他3种植物。(2)大针茅、羊草、知母、糙隐子草枯落物所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CH 2、-CH 3;C=O;C=O、C=C;C-O。(3)不同植物枯落物官能团含量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知母的含碳官能团含量在分解结束后最低,而羊草的则最大,且知母和糙隐子草损失量最大,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TC含量的特征一致。(4)大针茅的支链化指数最大,羊草的最小;糙隐子草的芳香性指数最大,知母的最小。不同植物芳香性指数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小叶章草地枯落物动态的季节性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立枯物、凋落量及凋物分解等方面对小叶章草地枯落物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相应过程的动态模型,为小叶章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草地类型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江平原主要野生饲用植物为小叶章,草地类型为灌草丛、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天然草地的主要特点为草地地势低洼,地表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草地利用率较低。放牧与刈割相结合是天然草地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长期水分胁迫对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典型植被多样性特征研究,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为期3年的水分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水位梯度下,三江平原典型湿草甸、沼泽化草甸及沼泽群落多样性特征动态变化及响应差别。研究发现,沼泽化草甸群落与沼泽群落的3个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水位梯度的响应较湿草甸群落明显;3个典型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总体均表现为随水位梯度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且每个群落均以物种丰富度的响应最为明显;而群落均匀度指数随水位梯度的升高以及淹水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植物群落组成及格局在胁迫早期受水分条件影响最大,但最终格局是各环境及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间草地产草量及营养品质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 2 0 0 1年在大兴安岭进行了林间草地牧草产量及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草地小叶章占优势地位 ,牧草产量随年度和降水变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小叶章在抽穗期营养品质最佳 ,野豌豆在盛花期营养品质最佳 ,杂类草在初花期营养品质最佳。由此确立大兴安岭草地在品质最佳期前是良好的放牧地和割草地。  相似文献   

14.
在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小蓟、垂梗繁缕、蒲公英五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长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小叶章、苣荬菜、小蓟随放牧强度增大生长速度减缓,中度放牧更能刺激垂梗繁缕的生长,放牧对蒲公英生长影响较小。地上总生物量高峰值在7月,最低值在9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与不放牧比较,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6.85%、28.37%和44.64%。放牧对不同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设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三种放牧强度,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1年,三种放牧强度均能增加群落的物种数,增加的物种多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其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优。放牧降低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有小幅增加。放牧对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种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种群的密度降低,蒲公英种群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154-1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 414-7 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7.
Terrain can influenc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diversity, and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Solar radiation,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are dependent on terrain, which, in turn, can affect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rate of litter mass decomposition, and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A litter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ver 12 mo at a site representing typical steppe grassland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errain o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The study site had both northeast (shaded) and southwest (sunny) facing aspects with each aspect having three slopes: 15°, 30°, 45°. Litterbags were used for collection of plant community litter from each loc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lope and aspect bo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ecomposition rate of litter mass and release rate of C, N, and P. The most rapid decomposition rate of litter mass was on 45° sunny slopes (k value 1.82 × 10‒3 d−1). The most rapid release of C was on 30° shaded slopes with release rate of 4.54 g C yr‒1. The release rate of 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lope steepness but was more rapid on shaded compared with sunny slopes. The most rapid release of P (10.51 mg P yr‒1) occurred on 45° shaded slopes. The total effects of solar radiat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on litter mass decomposition were larger, with 0.91 and 0.93, respectively. Soil temperature, litter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initial C/N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itter C release. The release of litter N was mainly promoted by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appeared to promote the release of litter P. Overall, terrain influenced litter mass decomposition and C, N, and P release by its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lar radiation,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nd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initial C/N ratios, and water content of litter in typical steppe.  相似文献   

18.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优势物种凋落物:禾本科的披碱草、发草,杂草类的野茴香、鹅绒委陵菜、蒙古蒿、星状雪兔子、长毛凤毛菊等群落混合地上凋落物和群落地下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并未显著改变混合地上凋落物的分解周期,但是显著提高了根系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周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2)尽管不同种类植物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自然分解条件相比,模拟增温条件下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模拟增温对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释放过程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对模拟增温响应不显著,而模拟增温显著影响地下凋落物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利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研究贝加尔针茅、羊草和冷蒿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 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C残留率的季节变化与植物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呈释放模式。2)贝加尔针茅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79~5.75年。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12~6.34年。冷蒿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2.69~6.82年。3)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素添加响应不同,初始化学组成不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冷蒿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相关。5)本试验进行期间,氮素添加对各器官凋落物分解无一致影响,仅个别施氮水平对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氮素添加背景下,凋落物分解受到时间、分解底物类型及氮素输入水平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