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以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抽梢率均表现良好,分别为81.3%和84.5%,其中长林53号成活率最高为92.7%,长林27号抽梢率最高为96.1%;各无性系苗木长势好,苗木高度、地径和根系、叶片生长都较茁壮,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变异幅度不大,成活率和抽梢率变异幅度分别为32.2%和35.2%,苗高、地径、高径比、根深和根幅,变异幅度为17.2%~44.4%,叶片生长数变异幅度稍大为50.8%。说明各无性系生长整齐、均匀,群体生长优势明显,适于湘西南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
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进国内外优树材料、优良无性系、人工杂交及天然实生苗230多份种质材料中,经过苗期选择、无性化繁殖,在湖区分3地、共71个无性系参加对比试验造林;经过7~8年的定位观测,选定美洲黑杨55/65×W07杂交组合FI的湘林-90、湘林-75、湘林-101,美洲黑杨W10×2KEN8杂交组合F1的湘林-77、湘林-92共5个美洲黑杨杂交新无性系为优良、速生杨树无性系。5—8年生,湘林-90等5个杨树新无性系的胸径、材积均大于试验林平均数+标准差,且生长量排序均位居参试无性系前列,显著高于对照I-69杨、中汉-17杨。8年生,湘林-90、湘林-77材积比I-69分别增产50.1%和44.8%,比中汉-17增产32.8%和28.1%,生长优势显著;湘林-101、湘林-92、湘林-75材积比I-69增产29.1%-25.3%,比中汉-17增产14.3%~10.9%,均达新种审定增产10%以上的增产标准。诸多无性系试验表明,新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需5~6年后才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1个红锥无性系嫁接1a后的树体生长调查研究,了解不同红锥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差异及变异规律,并为试验区初选适生的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红锥各无性系抽梢为3.0cm~66.0cm、冠幅为5cm~45cm、基径为2.80mm~16.45mm,冠幅的变异系数41.78%>抽梢36.56%>基径27.36%。个体无性系抽梢、冠幅、基径均值大于群体均值,无性系个数分别为22个、20个、20个,占比分别为53.7%、48.8%、48.8%。永安洪田镇忠洛村子代测定林的入选率最高,为36.4%,表明这些无性系在该试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长率;红锥41个不同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3个性状估计的重复力T检验显著,有选择的必要和可能。3个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0.62、0.76、0.48,属于中等及以上重复力性状,以抽梢性状为标准并按20%入选率初选出8个无性系充实红锥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7个处理、1个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用量对金花茶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250g 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72.33枝、平均新梢长为16.57cm ,比对照高分别为73.58%、31.20%;每株施天脊复合肥250 g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55.33枝、平均新梢长为14.50cm ,比对照高分别为32.78%、14.80%;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150g+天脊复合肥150g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56.67枝、平均新梢长为14.70cm ,比对照高分别为36.00%、16.39%;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150g +湖兴尿素50g 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67.00枝、平均抽梢长为15.73cm ,比对照高分别为60.79%、24.54%。施肥植株的叶绿素平均值为0.620~0.707mg/g ,而对照组的平均值为0.587mg/g ,施肥的植株叶片浓绿,枝叶繁茂,叶绿素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其平均值高于对照的5.62%~20.44%。  相似文献   

5.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山樱花(Cerasuscampanulata)1a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移植时间、叶量及土球对移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时间对成活率、地径和苗高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以休眠期移植效果最好,其成活率、地径和苗高均最高,分别为97.07%、1.86cm和1.85m。在抽梢期和生长旺盛期移植时,摘叶移植的成活率为83.80%,是带叶移植的1.18倍,但对地径和苗高生长影响不大;带土球移植的成活率和苗高分别为81.76%和1.55cm,分别是不带土球移植的1.12倍和1.07倍,但地径生长差异不大。福建山樱花苗木移植在休眠期进行最好,其次是萌动期,在抽梢期和生长旺盛期移植,需将叶片全部摘除并带土球。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刺槐的良种化进程,用细根段刺槐根系和硬枝扦插进行育苗技术研究,提高良种繁殖率。用粗0.5 -0.8 cm的根段进行钵插育苗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当年平均苗高和地径达2.5 m和2 cm以上,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利用ABT生根粉100 mg/kg进行硬枝扦插处理24 h效果最佳,扦插成活率、地径和苗高与对照相比分别高71.6%、28.9%和28.6%。  相似文献   

8.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茶芽苗砧嫁接过程中,对砧木品种、嫁接时间、穗条叶片保留数量、穗条采摘部位和穗条新鲜程度5个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抽梢长度和抽梢粗度有一定影响。中果油茶种子做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79.9%,不同砧木品种对嫁接成活率影响差异不明显,大果油茶种子砧木嫁接成活后90 d抽梢长度和粗度最大,分别为13.4 cm,3.6 mm。嫁接时间为5月15日的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最高,分别为90.0%,12.7 cm 和3.2 mm,嫁接时间越晚,成活率越低。穗条叶片保留面大小对成活率及生长因素影响不大。采用母树上部穗条,嫁接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与中下部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为91.1%,13.3 cm 和3.3 mm。当天采摘即用于嫁接的穗条,嫁接成活率、抽梢长度、抽梢粗度分别为92.2%,14.5 cm,3.2 mm,显著高于保存了3 d 再用于嫁接的穗条,穗条存放时间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对1a生川滇桤木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川滇桤木苗木的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1a生幼林施肥处理下的苗高、地茎和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13.01%、20.37%和11.52%,且差异显著;2年后肥料效应对地径影响显著,比对照增长21.13%;对苗高、冠幅的作用减弱,分别比对照增长6.97%和7.20%。1a生和2a生幼林施肥处理下,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的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未施肥处理的对照,且差异显著;叶片相对含水量也高于对照,且1a生幼林茎叶的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而2a生幼林差异不显著。2a生川滇桤木新造幼林根系从0.2~1.5cm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0.20~0.45cm范围根系最多;0.46~0.59cm范围内次之;0.60~0.99cm和1.00~1.50cm范围内最少。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引种秃杉与杉木、柳杉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引种秃杉与杉木、柳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1981年试验林 ,秃杉在 13年生前各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 ,15年生时已与杉木差异不显著 ;而 1990年试验林 6年生的各生长量已显著大于杉木、柳杉。15年和 6年生秃杉的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 0 .5 7m ,0 .77cm ,6 .6 8× 10 - 2 m3和 1.0 4m ,0 .5 2cm ,3.0 5× 10 - 3m3。 3树种苗期的苗高、最长根长差异显著 ,秃杉根系细长 ,根长是柳杉的 2 .31倍、杉木的 1.5 7倍。秃杉在广东生长期长达 2 4 0d ,比杉木、柳杉分别长 2 3,2 5d。秃杉在广东引种已获初步成功 ,其苗期和幼林都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穗条类型、长度的欧洲云杉扦插苗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欧洲云杉扦插穗条选择和扦插苗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2种穗条类型(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嫩枝)、3种穗条长度(5 10、10 15、15 20 cm)的嫩枝扦插苗从移植当年到第3年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结果]2种穗条类型扦插苗间的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但移植后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的苗高、新梢生长量、地径、侧枝数、冠幅、鲜质量、干质量差异显著,都是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大于嫩枝扦插苗。3种长度扦插苗的移植成活率、保存率的差异均显著;其中,15 20 cm长度穗条扦插苗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分别是98.00%和86.00%,不同长度穗条扦插苗移植成苗率逐年下降,而且与穗条长度有关,弱小穗条获得的扦插苗成苗率低;5 10 cm的扦插苗移植成活率为46.00%,到第3年时保存率仅为23.33%,且移植后苗高、新梢生长量、地径、侧枝数、冠幅、鲜质量、干质量的差异也显著,且都以15 20cm穗条的扦插苗值最高,10 15 cm穗条的扦插苗次之,5 10 cm的扦插苗最小。嫩枝带硬枝扦插苗的苗木质量指数(QI)是嫩枝的7.74倍,15 20 cm穗条的扦插苗质量指数(QI)是5 10、10 15 cm扦插苗的5.47、5.23倍。扦插苗地径初始值与移植当年地径、苗高初始值与移植当年苗高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扦插苗最初的生根状况和穗条质量影响后期培育过程中的存活和生长,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和15 20 cm穗条的扦插苗不仅移植成活率、保存率高,而且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都比短而弱小穗条的扦插苗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时间对杜茎山进行扦插繁殖试验,并在不同郁闭度环境下对杜茎山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以100%黄土做扦插基质,其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95%;50%营养土+50%黄土次之,其平均成活率为85%;50%细沙+50%营养土最差,其平均成活率仅为70%。扦插时间以10月扦插成活率较高,达94.5%;6月扦插成活率较低,为85%。杜茎山在郁闭度0.6~0.7的林下平均高88cm,平均地径0.423cm,生长较好;在郁闭度0.9的林下平均高仅22.5cm,平均地径仅0.33cm。  相似文献   

15.
杨树湘林新无性系不同部位育苗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杨树无性系田间扦插育苗成活率,在湘林~90等5个新无性系与对照中汉-17杨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以中汉-17最低;5个杨树湘林新无性系间均无显著差异,可满足大田扦插育苗要求。成活率在苗干区分段问总体上随所取穗条部住的升高而有所下降;但第2、3、4区分段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杨树种苗上部的有芽茎干可以用作育苗种条。在夏季无抗旱措施情况下,年末保存率比春季成活率平均有所下降。大田育苗的保存率、成活率与水培时的皮层凸起呈正相关,反映先期根原基多、水培时易形成皮层凸起的无性系及区分段,可以期望有较高的育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保存率与水培时的发根总长,苗高生长量与水培时的皮层凸起、不定根条数、总长间均没有相关性。试验显示,杨树新无性系扦插繁殖能力的鉴定,最重要、最可靠的程序是通过大田育苗的生产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16.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因其木质坚硬,色泽纹理美观,耐磨耐腐蚀,抗弯抗压及抗剪强度高,是制造地板、家具等产品的优质木材[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刺槐进行遗传改良,先后在次生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5],选育出了一大批生长表现良好的优良无性系[6-7],特别是于2002年在河南省选育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生长快,主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托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苗的平均死亡率8.88%,幼苗株数的增长大于幼苗的死亡,更新状况良好.幼苗高度大于20 cm的死亡株数占总死亡株数的7.89%,幼苗的死亡率呈现出随着幼苗的高度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臭柏幼苗生长速度以高度大于20 cm的植株最快,达到9.43 cm·a-1,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幼苗的高度级成正比.对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平均高度与冬季(11-3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夏季(6-8月)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冠幅与夏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的总株数动态变化率与冬季降水量和春季(4-5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编号幼苗的死亡率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油茶不同无性系嫁接育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M43、M48和M60为接穗,普通油茶芽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径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2.1%~84.9%和75.2%~79.8%,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62~11.67 cm和0.31~0.3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