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2.
产后瘫痪又名生产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性疾病,通常是由于体内钙磷含量不足、分娩过程中肌肉神经受损等原因引起。笔者对生产中发生的一例荷斯坦高产奶牛的产后瘫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h,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病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中兽医称之为产后风,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岁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后72小时以内发病。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急性血钙和血糖降低所致。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虽然大多数产后瘫痪患牛出现血钙和血糖水平偏低,但这并非唯一的主要致病原因,从治疗的效果看,其主要病因应是一时性脑贫血所导致的脑皮质缺氧。现从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知觉丧失,多发于3~6胎的高产奶牛,治愈母牛在下次分娩时,有可能再度发生。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72 h内最易得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不完全是日粮中钙的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而是血钙调节机能的急性衰竭,血液中的钙质随乳汁大量流回乳房集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后卧倒不起综合症是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肢体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产后受潮湿影响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性疾病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降低、奶牛酮病、奶牛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产伤性麻痹等原因而导致乳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瘫痪、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类疾病症状相似,加上缺乏临床诊治手段,诊断较为困难,通常会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针对临床上最多见的低血钙症、醋酮血症、低磷酸盐血症做一鉴别比较并提出治疗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中西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症状的代谢疾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 ,又叫生产瘫痪、乳热症 ,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此病常发生于高产母牛 ,特别是 3~6胎多发 ,且常发生于分娩后 12~ 72h。其临床特征为体温降低 ,卧地不起 ,四肢瘫痪 ,知觉丧失 ,伴有咽、舌部及肠道麻痹。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前后体内钙的代谢紊乱 ,血钙浓度急剧下降。1 血钙降低与生产瘫痪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 :患产后瘫痪的病牛血钙浓度都有明显下降 ,健康奶牛血钙浓度在 9~ 12mg ,而患病奶牛血钙一般在8mg以下 ,多为 2~ 5mg。目前普遍认为 ,分娩前后血钙急剧降低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奶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常见于产奶量最高时。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温下降、四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生产瘫痪后不及时治疗,给奶牛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牛奶价格持续上涨,饲养效益稳步增长,饲养户注重奶牛高产而无度榨奶,导致奶牛产后瘫痪成为我县成年母牛常发、多发病之一.2000~2010年,我们对全县的22个规模饲养场进行了跟踪技术服务,本病一般见于5~8龄(3~6胎次)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一般在5%~8%,各季均有发生,并且呈散发.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天以内发病,产奶量越高,榨奶越多,发病越多.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臌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患牛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青冈县某奶牛场60头围产期母牛,共出现了12头产后瘫痪病牛,占产房母牛总数的20%.而上年同期本病的发生率为10%,呈现上升趋势.现就本场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容易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缺乏钙、磷等矿物质造成的。母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高产母牛,且该病全年四季皆可发生,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牛产后瘫痪一般发生在母牛分娩后3 d以内。一旦出现该病,母牛会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呼吸减慢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母牛被淘汰,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母牛分娩后瘫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知觉丧失。多发生于3~6胎的高产奶牛,治愈母牛在下次分娩时,有可能再次发生。1发病原因该病是由于血液中钙的含量和糖的含量急剧降低引起。血钙之所以急剧减少是由于钙质随着初乳大量排出和脑垂体前叶分泌催产素增多,使血钙下降,血中镁的含量相对过高,从而引起四肢瘫痪;血糖过低是由于胰腺活动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目前在兰州市红古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是奶牛生产后比较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较多,了解这些病因并做好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1)季节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怀孕奶牛在分娩前后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如果赶上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奶牛体内的血糖等能源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神经体液的调节水平等都较低,使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环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容易发生的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疾病。产后瘫痪是舍饲高产奶牛围产期常发的一种与营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膨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使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由于本病常常无前兆地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耽误抢救时机而致使病情加剧难以治疗。治愈后高产牛因产奶量下降而变成中、低产牛,损失很大。本文结合生产中对奶牛产后瘫痪防治实际,综合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症状的代谢疾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1病因①饲料单一,缺乏青绿饲料,造成奶牛营养物质缺乏。②奶牛分娩后随着泌乳的开始,大量的钙通过乳汁而被排出,使血钙含量急剧下降,丧失的钙超过从肠道吸收和骨骼中动用的数量总和时引发该病。③该病多见于5~8岁高产奶牛,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胃肠钙的吸收明显下降,骨骼中的钙很难溶解,故导致血钙下降而发病。④缺硒也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土壤、饲料、饲草中缺硒严重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