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羊肚菌栽培现状、羊肚菌产业市场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产业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雯 《蔬菜》2018,(5):61-67
为了传递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形势的信息,使产业相关投资者和决策者理性看待我国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综述了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我国羊肚菌种植规模与种植区域的发展趋势、品种选育的重要进展、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有利的政策背景,指出了产业发展在种质资源调查、生活史与营养类型、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行业标准与规范以及产业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种质资源库、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科学投资与规划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十堰市区域性特色食用菌主导产业之一,同时十堰市也是国内重要的羊肚菌产区之一。通过对十堰市羊肚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十堰市羊肚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选育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模式、合理规划、发展精深加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现对我国的羊肚菌产业现状和市场行情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羊肚菌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两年出现的"羊肚菌热",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羊肚菌产业,栽培范围扩大到除海南、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所有省(市)区。分析与探讨羊肚菌产业发展和市场供给现状,以及市场前景等,提出"春播夏收""夏播秋收""秋播冬收"和"冬播春收"标准化栽培模式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2010年,对徐州地区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连续系统性调查,对本地区羊肚菌种类、分布范围、发生地环境条件、发生季节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本地区野生羊肚菌有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共9种。此研究对全面了解我国野生羊肚菌自然分布情况,对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羊肚菌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羊肚菌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贵州省羊肚菌生产现状、市场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推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概述四川金堂县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羊肚菌在金堂的历史渊源,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说明金堂羊肚菌的品质特点。简要介绍羊肚菌的生产技术规程,并论述产品品质与生产地域的关系。介绍金堂羊肚菌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羊肚菌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9.
纵述我国羊肚菌主产区之一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环境状况,甘南州羊肚菌的种质资源、分类研究、液体发酵及人工栽培现状等,提出今后须在羊肚菌种质资源及生境调查、深层发酵研究及良种选育3个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概述四川气候特点和羊肚菌资源分布。介绍当前四川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区域、品种和栽培模式;针对生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联系生产与研究现状,指出羊肚菌研究滞后于产业需求,该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当理性对待出现的"羊肚菌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辽宁省的羊肚菌资源,了解其产地环境及种属的关系,探寻羊肚菌在辽宁省发生的适合条件,对辽宁省7市16个羊肚菌发生地开展了资源调查,共采集到羊肚菌样本53份。采用ITS和多基因系谱一致性系统发育种识别法(GCPSR),对采集到的羊肚菌样本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羊肚菌样本被鉴定为5种,即Morchella sp.(Mes-6)、Morchella sp.(Mes-8)、Morchella sp.(Mes-9)、Morchella sp.(Mes-20)、Morchella sp.(Mes-21),其中,Mes-20和Mes-21为辽宁省新记录种。辽宁省的野生羊肚菌资源主要集中在朝阳市,以Mes-6为主。采用11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多态位点51个。在居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01±0.0466,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0.79%,居群内占39.2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  相似文献   

12.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良首选品种在黔西北冷凉山区推广栽培;简易平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羊肚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出菇整齐,是可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北方大同、朔州、晋中等地,利用暖棚设施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实践。从暖棚设施、菌种制备、整地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护、采收等环节总结并分析暖棚栽培羊肚菌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要点,为北方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保障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和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促进人工栽培,发展珍稀食用菌产业,简述了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对金耳和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及相应栽培措施,同时指出当前业界存在的缺乏更深层次关于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等问题。今后应注重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生理生化研究与分子机制研究同步推进,以更好地为金耳和羊肚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相似文献   

17.
Fourteen Morchella samples (eleven from Yunnan and three from Zhejiang Province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in fruit body morphology.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were amplified in each case using the universal primer pair, ITS-1 and ITS-4, and the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sequenced. Comparisons with sequence data in GenBank revealed that the 11 Morchella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Yunnan belonged to four species: Morchella elata, Morchella conica, Morchella crassipes and Morchella costata. The three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Zhejiang Province (M12, M13 and M14) were designated as unknown Morchella species. When Verpa conica (AJ544206) (from the genus Verpa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as Morchella) was taken as the outgroup, the 14 isolates formed three groups, M. elata, M. costata (Group 1); Morchella esculenta, M. conica (Group 2); and M. crassipes, M12, M13 and M14 (Group 3).  相似文献   

18.
羊肚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综述了近年来羊肚菌营养成分、有效成分,培养技术,以及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火龙果、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火龙果过冬管理期在火龙果行间套种羊肚菌,探讨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总结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