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们参加“天津市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在汉沽区宝田养殖场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高效试验。经187天养殖,69亩池塘共收获成鱼69359.3kg,总收入76637.7元,平均亩产1005.2kg,亩纯收入4278.6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塘条件试验塘为1995年秋新开发塘,共有池塘五口,其中1、2号池面积均为12亩,3、4、5号池面积均为15亩。各池常年水深l——2.4米,水源主要为蓟运河水,并配有机井一眼,水质条件良好,每池配置了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两台。1.2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规格及投…  相似文献   

2.
<正>我区不少养殖户从事鱼种培育多年,效益一直不高。2007年我区开始参与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高鱼种培育池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8年6月,我们选择西亭镇草庙村示范户戴国成池塘进行鱼种池套养小龙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准备1.选塘该示范户有6口鱼塘,面积共28亩,其中8亩种植河藕,20亩用于培育鱼种。所选试验塘面积  相似文献   

3.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1989年我们利用鱼种池空闲季节先生产,(?)季以鲤鱼为主的食用鱼,再生产(?)季以鲤鱼为主的鱼种,取得亩产食用鱼803公斤和鱼种1281.3公斤,获得高产和高效益。试验情况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条件:选择本场鱼种池一排8号,  相似文献   

5.
刘宗进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3,20(11):20-20
鱼种并塘越冬后,一些空闲鱼种池要等到明年5月份才用来培育鱼种。这些鱼种池,如果能巧妙利用起来囤养成鱼,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1.提早腾塘放鱼,加强管理 鱼种并塘后,及时囤放成鱼,放养鲢、鳙、鲤、鲫为最好,每亩放300克左右的鲢、鳙450条;鲤、鲫200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大规格鱼种尤其是优质鱼种的产量,满足本县的鱼种需求,1985年我们做了池塘培育以草鱼为主的鱼种高产试验。结果,当年两口试验塘平均亩净产鱼1,326斤,平均规格每尾0.17斤,其中优质鱼(鲫、草鱼)占58.5%。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情况 (一) 试验塘条件试验在南汇县水产养殖场进行,为了试验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两口条件相似的池  相似文献   

7.
因天然资源衰退,大水面放流蟹苗成活率不高,开展河蟹池塘人工养殖已提到各级水产部门议事日程,为此,我们于1988年在绍兴县新围乡渔场进行了鱼种与河蟹混养的试验。总面积12.5亩,经五个多月饲养,其收获鱼种3839公斤,河蟹402公斤。现将试验汇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 我们选择泥池四只,面积最小的为1.5亩,最大的4亩;塘堤坡度1:3;池深1—2米。除一只1.5  相似文献   

8.
<正>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在我省移植驯化的可能性,80年6月至9月,81年5月至10月,我们在定县鱼种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与家鱼池塘混养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条件及经过 1.池塘条件: 80年试验用4排1号池和4排3号池,各1.5亩,水深1—1.3米,因准备工作较仓促,未行清塘,池中杂鱼小虾较多。 81年试验用成1号、2号、3号池,各4亩,水深1~1.5米,石灰清塘,1、3号池行回水灌塘,2号池灌注机井水。  相似文献   

9.
国营杨西湖渔场井边三号鱼种池培育鱼种,主要是混养荷元鲤,提高池塘水体生产力,突破产量关,在1984年亩产330公斤(荷元鲤40公斤),出塘规格鱼种平均15厘米,荷元鲤0.75公斤的个体的基础上,1985年重点探讨提高出塘规格和提高荷元鲤产量的技术措施,鱼种突破18厘米这一规格关,取得了出塘平均规格达21厘米,亩净产582.5公斤(荷元鲤79公斤)的试验结果。现将1985年的试验情况摘要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土池一口(井边三号),水面3.3亩,平均水深1.35米。 2、鱼种来源。鱼花除岳阳市水科所提供孵化的荷元鲤外,其余是本场孵化的。鲢、鳙、草、鳊、荷元鲤夏花系本池中发花  相似文献   

10.
潘明芳  孙本彦 《河南水产》1998,(4):12-12,14
1995—1997年在夏邑城湖渔场利用39~#、40~#池为示范塘,进行了新建池塘高产养鱼综合防病技术试验。试验池平均亩产531.5千克,亩效益1084.3元。1 池塘条件与养殖模式1.1 池塘条件:试验池选择长方形、东西走向的39~#、40~#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7亩、8亩。池深3.0米,水深可达2.5米,水源为地下水,pH值7.5—8.5,每口池塘配有3千瓦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11.
汉寿县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至1985年两年时间,利用鱼种池空闲时间种植稻、稗,实行“以青代精,以塘养塘”培育鱼种的生产方式,取得了亩产鱼种352.25公斤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放养鱼种前(4月份),排  相似文献   

12.
1988年在胜丰乡板桥湖渔场、城关镇水产场和护城乡五星村渔场进行了稀土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面积206.5亩,56口池。其中鱼种池79.1亩,39口池;成鱼池127.4亩,17口池。对照池面积102.4亩,32口池;其中鱼种池31.5亩、19口池;成鱼池70.9亩,13口池。均系1978年至1984年建成的商品鱼池,水系畅通,水深1.5—2.0米。 2、鱼种放养:(1) 鱼种试验池于6月上旬投放夏花鱼种396130尾,亩平5008尾,其中草鱼155310尾,亩平1963  相似文献   

13.
延寿县自1994年实施池塘驯化养一茬鱼,单产在400至500kg较为普遍。为了利用鱼种培育池放养夏花前这段空塘期养一茬成鱼,实行一年养两茬鱼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2000年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我们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验池25个,面积74亩、引用汤河水库中上层水为水源,采用φ159mm铁管地表注水管路,建成一种微流喷水养鱼设施,进行培育鱼种试验。1988年6、7月初放养3—4cm鲤、鲢、鳙、草鱼夏花,11月1日出塘,试验池亩产517kg,尾重67g;对照池亩产313kg,尾重47g。1989年6月放养建鲤、鲢、鳙、草鱼夏花,10月10日出塘,试验池亩产560kg,尾重80g。经两年试验证明,微流喷水养鱼,能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省池塘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我省条件的养鱼增产技术规程。一、基本条件 1.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10亩左右,水深1.7—2.5米;鱼种池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塘保水性能好,成鱼池底泥保持在15—20厘米。 2.水源:地上水和地下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山区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优质鱼的产量,我们于1996年引进了斑点叉尾细这一新的养殖品种,在利用土池就地培育苗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1997年又开展了斑点叉尾细养成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试验塘条件选择建厦市鱼种场的23‘池作为试验塘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到我国,并于1987年繁殖成功。本文报告了1984年、1987—1990年在池塘中网箱、水泥池、鳗池、池塘和咸淡水池塘中饲养鱼苗、鱼种试验情况。饲养方式为单养和与鲢混养2种。饲养鱼种单位产量和饲养时间均超过80年代美国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92年5月至6日,如皋市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用光合细菌培育夏花鱼种的试验。试验塘与对照塘放养同批孵化的草鱼、鲢鱼苗,规格均为1.1厘米,于5月22日放养。试验塘除施用光合细菌外,池塘条件、放养量和管理措施等均与对照塘相同。以草鱼为主的池塘6月22日出塘,以鲢鱼为主的池塘于6月  相似文献   

19.
为摸索铁岭地区一般鱼池培育大规格鱼种的高产经验,我所继1981年在牛其卜水库鱼池平均亩产270斤的基础上,1982年在该库承担了地区科委下达的“池塘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鱼种”的试验项目。本项目搞了一个试验池,二个部份项目的对照池。其中9号池经铁岭地区科委、水利局联合验收,取得了利用本地苗、三类鱼池、亩产平均4.1寸鱼种534斤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与鱼种混养高产试验为了摸索罗氏沼虾与鱼种混养高产技术,1994年笔者进行了鱼虾混养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池塘与放养选用本场一只面积1398.6平方米、水深1.4米左右、进排水方便的鱼种池。5月16日干塘、曝晒,18日用漂白粉干法清塘,翌日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