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我在湖北省枣阳市清潭镇租房养蜂,转眼在此养蜂已有十多年。近期有一位养蜂人在离我租房养蜂的地方50m处购了一套房,他说我影响他养蜂,要我立即搬迁,否则就要怎么怎么。我该怎么办?这位养蜂人有权令我搬走吗?如果我非搬走不可,我可向这位养蜂人要求赔偿搬迁场地所受的损失吗?我的房东可向他提出赔减少房屋出租费的损失吗?(湖北省枣阳市璩兆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相邻各方,应当按照…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养蜂人为什么养蜂?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这样说:为了得到蜂产品、为了生活才养蜂。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为了给农作物授粉而养蜂。如果哪位养蜂人这样说:"我将蜂义务为农作物授粉,受益的是你,付出的是我,这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这位养蜂人肯定会被人家赶走,因为凡人都有自尊心,伤了人家的心,人家不会原谅!我假设个案例来说明:某养蜂人(编者注:以下称"蜂友")将  相似文献   

3.
少时读书,从课文上读过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对文中的养蜂场景及人物的描述印象尤深。特别记住了“养蜂大厦”的名称和领笔者参观的养蜂人———老梁(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挺稳重。)我想,受到作家称赞的人,定是个了不起的人。谁曾想到,读过课文后15年,我竟入道养蜂。急急找出落尘的课本重读《荔枝蜜》,更想知道我的这位前辈“老梁”是谁,还在养蜂吗?翌年,中国养蜂学会在北京通县成立,时任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的朱荣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以行家口气谈到了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作用,进而建议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逐日提高,健康长寿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人民群众吃好穿暖后,想健康长寿是当前重要话题。我养蜂近40年,感悟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荒山;我得山丘平易过,只将养蜂胜神仙"。不是吗?以人们公认的长寿职业,养蜂人位居榜首。根据科学家调查,养蜂人平均年龄90多岁,对长寿职业分析,得到共识,为什么养蜂人能长寿,奥秘在哪里?我感悟到有如下几点。1养蜂能锻炼体魄  相似文献   

5.
王继法 《蜜蜂杂志》2005,25(6):45-46
李明路绰号的由来在山东省嘉祥县有这样一个养蜂人,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闪电手”,90年代被称为“养蜂能手”,进入新世纪他又被称为“蜂疗妙手”,他就是本文主人公李明路。为破解李明路绰号的由来,笔者于2003年3月下旬,专程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问:请谈谈“闪电手”的由来好吗?答:我们这里习武强身已成为传统,我10岁就投师学武,16岁时,被当地人称为“闪电手”。记得我刚养蜂不久,在四川放蜂,一天深夜,一个蜂友告知有7个地痞正在他的蜂场闹事,我闻讯忙让蜂友赶快报案,当我赶到蜂场时,这几个地痞闹得正凶,好言相劝不起作用便动起手来,我沉…  相似文献   

6.
张洪强 《蜜蜂杂志》2012,32(8):25-25
转地养蜂,是养蜂人寻找优质蜜源,提高养蜂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日常养蜂生活中,不少养蜂人总为搬一次家就损失一批蜜蜂而苦恼。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养蜂基地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出转地养蜂的实践经验,避免了搬运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赵建华 《中国蜂业》2003,54(5):39-39
我是从事蔬菜育种工作的 ,近年来由于繁殖蔬菜种子需要蜜蜂授粉 ,也开始养蜂。接触了很多养蜂人 ,常听他们谈蜂产品难销和价低问题 ,特别是农村家庭备用白糖食用 ,为何不吃蜂蜜等问题。养蜂人讲 :“不管怎么讲人家都不太相信” ,我说 :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 ,咱们养蜂人看看自己和家人的身体 ,不是和别人一样或更差吗 !当然养蜂人风餐露宿 ,野外工作对身体消耗是大的 ,但不是所有的养蜂人都是这样。我认识一个养蜂人 ,平时不吃蜂产品 ,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是直肠炎 ,我劝他说 :还是服用蜂产品吧。他吃了一段时间蜂胶和蜂蜜混合花粉后 ,我…  相似文献   

8.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3,(12):40-41
2003年春,我省七台河市红卫镇青年养蜂人刘某50群越冬蜂全死光了,他恳请<蜜蜂杂志>社救救他.杂志社的同志建议他到我的蜂场实习一年,积累一些高产稳产的养蜂知识后再重建蜂场.可这位邻近的年轻蜂友并未听从编辑同志的建议来学徒,而且连求教的信都没给我写过.所以,编辑帮不了他,我也帮不了他.但我在此要呼喊:困境中的蜂友,谁能救你?只有你自己!  相似文献   

9.
高先沛 《蜜蜂杂志》2005,25(8):41-41
人们都说养蜂业是“甜蜜的事业”,可有多少人知道蜜蜂采花酿蜜时的辛勤劳动,养蜂道路上的崎岖和坎坷,以及养蜂人的艰辛和困苦。《蜜蜂杂志》将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社会真正了解我们养蜂人。蜂友们,您经历过丰收时的喜悦吗?尝试过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风尘”的“洗礼”吗?养蜂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您有过吗?欢迎广大蜂农向《蜜蜂杂志》投稿,“讲述”您和您身边养蜂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春 ,我省七台河市红卫镇青年养蜂人刘某 50群越冬蜂全死光了 ,他恳请《蜜蜂杂志》社救救他。杂志社的同志建议他到我的蜂场实习一年 ,积累一些高产稳产的养蜂知识后再重建蜂场。可这位邻近的年轻蜂友并未听从编辑同志的建议来学徒 ,而且连求教的信都没给我写过。所以 ,编辑帮不了他 ,我也帮不了他。但我在此要呼喊 :困境中的蜂友 ,谁能救你 ?只有你自己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养蜂者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与技术水平 ,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才能养好蜂。困境中的蜂友 ,虽然有养好蜂的决心 ,也付出了长期的辛勤劳动 …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11日-13日,在重庆举办的全国蜂产品信息交流会上,一位具有47年养蜂经验、热衷于养蜂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老养蜂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11年向牙痛、高血压、牛皮癣、糖尿病等患者免费提供食用蜂胶的事迹。这位69岁的老人名叫陈渊,浙江省义乌市江东人。1994年听浙江大学教授陈盛禄先生介绍了蜂胶对人体健康的诸多好处。从此,他就每天坚持食用蜂胶。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品效吾 《中国蜂业》1999,50(3):29-29
当前随着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蜂人为了生存,特别是要获得更多的蜂蜜和其它蜂产品,就必须改变蜂群的管理方法。我很想把我20年来获得的养蜂管理经验和改良技术与大家分享。这套管理方法很适合业余养蜂或副业养蜂人。我在纽约州的卡兹奇山脉,养蜂50群,严格...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女教师,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在来回学校的路上,我经常看到有的养蜂人在田间、路旁搭起帐篷放蜂,想到他们成年累月漂泊在外,身无居所,风餐露宿,生活那么艰苦,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却很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想起我的舅舅,他也是一位养蜂人,60多岁的他,养蜂已40余年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放蜂生涯都非常坎坷,富有浪漫、惊险和传奇色彩。我从舅舅身上仿佛看到许许多多养蜂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许香庭 《蜜蜂杂志》2006,26(10):43-43
1993年,我在一所中心小学任教,同事阳老师养了几箱中蜂,教学之余,他偶尔给我讲起养蜂的趣事,我听了之后兴致很高,便提出向他买一箱蜂试养。阳老师见我养蜂心切,送了我3脾中蜂。从那以后,我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养好蜜蜂,1994年我订阅了《蜜蜂杂志》。一晃13年过去了,为什么我对《蜜蜂杂志》如此钟爱呢?我有3个理由。一是《蜜蜂杂志》一直能按时发行,每月在12日前就能收到,对于养蜂人来说,一年春夏秋冬各个时令要做的事能得到及时指导。二是《蜜蜂杂志》既是一位启蒙老师,又是一位指导你成功的导师,它对养蜂新手还是养蜂能手各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威虎山下养蜂人──访养蜂专业户付炳林百花盛开的季节,我驱车去杨子荣战斗过的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威虎山下夹皮沟林场,特意访问了养蜂专业户付炳林。他,大高个儿,虎背熊腰,红脸膛,说话声如钟,走路“登登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呢,其实,他已...  相似文献   

17.
读了《蜜蜂杂志》1999年第7期一位不曾落名的养蜂人的文章《咱,养蜂的人》,我很感动。这篇文章说的实在、真实,每个在外放蜂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与感想。《咱,养蜂的人》是“历经千般苦,换回蜂蜜甜的人,是堂堂正正劳动的人,是实实在在干事的人,走遍天涯海角立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人。这位蜂友应该留下你的地址和姓名。虽说我们养蜂旅途中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但咱养蜂人是在走自己的路,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坏事、难事需要咱们养蜂人共同来克服。正象你所说的咱养蜂人,应该团结。对,就是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很早就唱过,团结才能和…  相似文献   

18.
<正>开着养蜂车去养蜂有利有弊,养蜂车免除了养蜂人装卸蜂群的劳苦,免除了租车的麻烦事,减轻劳力强度,节省时间和运费,但也有诸多弊端。一辆养蜂车装载100~200多箱蜜蜂究竟停放在什么地方饲养?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国家不可能在所有公路边每隔一段距离修一个停车场,也不可能修一条专供养蜂车使用的公路,所以养蜂人只能将养蜂车停靠在有大片蜜源的公路旁。  相似文献   

19.
赵正虎 《中国蜂业》2008,59(1):35-35
养蜂人长期接触蜂群,经常被蜜蜂螫,以前从来没有蜂毒过敏的,有的也会出现过敏反应。我伯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养蜂,一直到1996年他在检  相似文献   

20.
裴太平 《中国蜂业》2010,61(7):25-25
养蜂人邮购种蜂王、生产王是常事,但由于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会出现多日不接受、围王、蜂王飞逃或被围死、围残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我养蜂多年来邮王处理的方法介绍如下,供蜂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