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添加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等酶活性的影响,来判断其能否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将8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20头。其中试验I组为对照组,试验Ⅱ、Ⅲ、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5、25、45mg/kg的GABA,试验期28天,统计试验全期的生产性能指标,并测定试验结束时血清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结果显示:试验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45 mg/kg添加组稍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 mg/kg添加组和25 mg/kg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添加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TP、ALB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15 mg/kg添加组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15 mg/kg添加组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显著低于(P<0.05) 45 mg/kg添加组。说明日粮中添加15 mg/kg GABA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和GOT、ALT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青海高寒草地放牧藏母羊的规范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通过高寒草地放牧绵羊4种不同生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羔羊初生重、2月龄重及2月龄日增重有极显著差异 (P<0.01);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母羊产羔率和2月龄羔羊的成活率高于生产模式Ⅲ和生产模式Ⅳ,差异极显著(P<0.01);生产模式Ⅰ和生产模式Ⅱ母羊生产单位羔羊利润明显高于生产模式Ⅲ和生产模式Ⅳ,达到了牧民增收,减少天然草场载畜量,保护草地生态的目的,最终实现了“保护草地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双赢的高原藏母羊生产模式。 关键词: 放牧绵羊,羔羊,生产模式,断奶重,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卵磷脂对母猪育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卵磷脂在哺乳母猪上的应用效果,为卵磷脂应用于哺乳母猪提供理论支持。试验设4个处理组,第Ⅰ组喂给基础日粮,第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豆油,4%卵磷脂,4%卵磷脂+4%豆油。结果表明:各添加组都显著提高了20日龄、28日龄仔猪窝重(p<0.05),且显著提高了20日龄母猪泌乳量(p<0.05),混合添加组作用极显著;只有混合添加组显著降低了泌乳期母猪失重(p<0.05),且使母猪断奶后至发情间隔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均降低了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乳酸菌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乳酸菌素。比较各处理组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期70天。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和Ⅳ组平均日增重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而Ⅱ和Ⅳ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料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方面,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差异不均显著(P>0.05);胸肌率及腿肌率,Ⅱ、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添加100 mg/kg乳酸菌素可显著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和显著提高胸肌率及腿肌率,其结果与抗生素组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甘露寡糖对三黄鸡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及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三黄鸡216只,随机分为 6 组, 每组3 个重复, 每重复12 只鸡, 分别饲喂6 种不同日粮, 自由采食和饮水,第Ⅰ 组为空白对照组, 第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 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 1 g/kg甘露寡糖,2 g/kg甘露寡糖,4 g/kg甘露寡糖和8 g/kg甘露寡糖。结果表明:(1)添加4 g/kg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有提高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或4 g/kg甘露寡糖,均能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而8 g/kg甘露寡糖组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林可霉素组(P<0.05);(3)添加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4)甘露寡糖可替代林可霉素在三黄鸡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黄芪多糖以及复合微生态制剂与黄芪多糖的组合应用,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360只艾维茵肉鸡分为6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6%复合微生态制剂;Ⅴ组每周前3天在基础日粮中连续添加0.3%黄芪多糖;Ⅵ组同Ⅴ组每周前3天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同时在日粮中每天添加0.4%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42天。结果表明Ⅱ、Ⅲ、Ⅳ组均可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Ⅲ组和Ⅳ组作用显著(P<0.05),Ⅱ组在42日龄作用显著(P<0.05),其中Ⅲ组效果最好;Ⅴ组在42日龄作用也显著(P<0.05)。Ⅵ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功能(P<0.05),且效果稳定,Ⅵ组与Ⅱ、Ⅲ、Ⅳ组比较,其作用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高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与Ⅴ组比较,其作用显著(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微生态制剂益多宝和黄芪多糖均可提高肉鸡免疫机能,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
四种暖季型饲草饲喂皖西白鹅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0只24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每组30只。试验期为60d,各组基础日粮相同,青绿饲料(暖季型饲草)添加量也相同,但种类不同。Ⅰ、Ⅱ、Ⅲ、Ⅳ组添加青绿饲料(暖季型饲草)分别为苦荬菜、欧洲菊苣,美洲狼尾草和美国籽粒苋。各组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不同暖季型饲草适口性明显不同;对皖西白鹅生长和生产性能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细菌素协同益生菌不同添加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一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细菌素50+益生菌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2.57 mL/kg、益生菌0.84 g/kg, C组(细菌素100+益生菌10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5.13 mL/kg、益生菌1.68 g/kg, D组(细菌素150+益生菌1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7.7 mL/kg、益生菌2.52 g/kg, E组(抗生素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50 mg/kg。试验分为第1阶段(1~21日龄)和第2阶段(22~42日龄),试验期为42 d。结果发现,在22~42日龄和1~42日龄,D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料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D组心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肝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与A组相比,C、D、E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与A组相比,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Gln)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6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9头)进行饲养试验,探讨外源性Gln对28±2日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升高[其中1.2%Gln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降低[其中1.2%Gln组差异显著(P<0.05);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都降低(P>0.05)]。提示: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性Gln,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仔猪生长,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麻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麻羽肉鸡22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1~28日龄和29~56日龄2个阶段饲养,每个阶段配制3种日粮。对照组1~28日龄和29~56日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1%和18%的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喂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日粮,并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将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试验期56天。结果表明:(1)1~28日龄、29~56日龄及1~56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28、56日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1~28日龄及29~56日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5.98%、11.23%及8.09%、11.88%,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粗蛋白质1~2个百分点对麻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粪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鹌鹑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日龄朝鲜龙城系鹌鹑720羽,随机分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0.15%和0.2%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42d。[结果]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提高鹌鹑1-21d、22-42d和1-42d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显著提高21d和42d鹌鹑法氏囊指数和42d鹌鹑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降低21d鹌鹑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试验Ⅱ组和Ⅲ组能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量,且试验Ⅰ组和Ⅲ组组间差异亦显著;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降低42d鹌鹑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提高乳酸杆菌数量,试验Ⅰ组和Ⅲ组组间差异均显著。[结论]说明酵母培养物提高鹌鹑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的菌群结构。适宜添加量为0.15%。  相似文献   

12.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如皋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选择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250 只47 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5 组,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添加0.02%、0.075%、0.2%、0.75%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周期为42 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42天时试验Ⅴ组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Ⅴ组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42 天时试验Ⅳ组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如皋黄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粪 便中氮、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糖/尿素饲料舔块促进秸秆饲料消化利用的效果,选择西杂公牛20头分4组进行45d的强度育肥,试验Ⅰ组饲喂舔砖十微贮草;试验Ⅱ组饲喂舔砖十普通麦草;试验Ⅲ组饲喂微贮草;对照组饲喂普通麦草。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高707g、505g和383g,提高550%、450%、344%。对照组与试验组经F检验增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较Ⅱ组多增重157g,提高22.2%,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较Ⅲ组多增重324克,提高60%,差异显著(P<0.05),增重效果明显。试验Ⅱ组比Ⅲ组多增重167g,提高30.9%,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糖/尿素饲料舔块能够更好的促进秸秆饲料的消化利用。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每头牛每天比对照组分别净增纯收入2.56元、2.33元、1.58元,说明试验Ⅰ、Ⅱ组比试验Ⅲ组和对照组育肥牛增重快,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3种中药复方提取液对肉鸡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生理机能的影响,验证中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功效,研究以党参、黄芪、六神曲、麦芽、山楂等组方,设计3个中药复方(方Ⅰ、方Ⅱ和方Ⅲ),水提后浓缩,1日龄开始混饮健康肉鸡(0.5%),并进行免疫器官指数、血清蛋白、血清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清抗体滴度、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3(Interleukin-3,IL-3)及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死亡率测定。结果显示,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血清蛋白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没有影响(P0.05),方Ⅱ组肉鸡21、28日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1日龄时,3个复方中药组ND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28日龄时方Ⅰ组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方Ⅲ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2活性在21日龄、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Ⅲ组IL-2活性在21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方Ⅰ组IL-3活性在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鸡28日龄时,方Ⅰ、方Ⅱ2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最高为方Ⅱ组72.72g/天,方Ⅰ、方Ⅱ2组料肉比低于对照,最低为方Ⅱ组2.08;死亡率最低为方Ⅰ组1%。上述结果表明,3个复方中药提取液安全性较高,对肉鸡生理机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方Ⅰ在延缓血清抗体滴度降低速度,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方面效果明显,而方Ⅱ在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2.4的表型和功能变化,以反映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对DC成熟分化的影响。通过将DC2.4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M. suis 0.1、1.0、10.0 μL/mL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剂量的纯化M. suis;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 μg/m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并采用MTT法检测同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2.4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流式结果表明:M. suis刺激DC2.4后抑制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的表达,表达量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且对DC2.4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混合淋巴反应中M.suis显著抑制DC2.4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且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研究证明了M. suis可以抑制DC2.4的分化与成熟,M. suis刺激的DC2.4在免疫反应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为M. suis的免疫研究提供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日粮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氨基酸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选用12头始重约为20 kg的长×大二元杂交阉公猪,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处理Ⅰ饲喂含赖氨酸0.65%的基础日粮,处理Ⅱ和处理Ⅲ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95%和1.25%,试验期为10 d.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赖氨酸含量(处理Ⅱ组)使猪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达到较好的水平,而降低赖氮酸含量(处理Ⅰ组)会使日粮能量、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而降低或升高日粮赖氨酸水平会显著影响血清中丝氨酸(Ser)、谷氨酸(Clu)、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酪氨酸(Tyr)和赖氨酸(Lys)的含量(P<0.05或P<0.01);同时,处理Ⅰ组血清中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P<0.05),但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中血糖(GLU)、甘油三酯(TG)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0~35 kg生长猪日粮总赖氨酸建议需要量为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