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2.
采用剖检法与触摸法,在10、11月份剖检,翌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消毒剂防控的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结果剖检牦牛皮蝇一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1.54%,平均感染强度34.13条.翌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三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3年的平均感染率61.04%,平均感染强度4.9...  相似文献   

3.
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临床触摸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方法,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近30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未经防治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为50.4%~93.3%,严重地区高达100%,感染强度2.92~20.98个;剖杀检查牦牛皮蝇蛆,感染率为75%~100%,感染强度0~315条。调查牛皮蝇蛆病对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期比较在冬春季枯草期感染牛比未感染牛体重下降10%~15%,泌乳牛产奶量降低10%~20%,90%~100%的牛皮带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20%~30%的牛皮无法利用。对牦牛饲养业和制革工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对牦牛皮蝇幼虫驱除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驱除牦牛皮蝇幼虫,并设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剖检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300μg/kg,400μg/kg,500μg/kg剂量组牦牛与药物对照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组及伊维菌素浇泼剂组牦牛,均未检出皮蝇1期幼虫,而阳性对照组牦牛皮蝇1期幼虫感染率35.0%,平均感染强度29.4(9~53)条。翌年3、5月份两次触摸检查牛背部皮下瘤疤和皮肤虫孔,4个药物试验组牦牛均未检出,而阳性对照组牦牛两次检查平均感染率45.16%,平均感染强度6.45个。试验证明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低、中、高3个剂量对寄生于牦牛的皮蝇幼虫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0%,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背部触摸法对天峻县新源镇某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牦牛进行了皮蝇蛆感染情况调查。共检查牦牛185头,检出感染牛156头、感染率84.32%,瘤疱数共2021个,平均感染强度12.96个。结果表明该社牦牛皮蝇蛆感染严重,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在10月下旬,给牦牛分别按0.1、0.2、0.3mg/kg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剂,分别于翌年3月~5月份摸背检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牦牛皮蝇蛆平均感染率43.94%,平均感染强度5.82个;各试验组牦牛均未检出皮蝇蛆形成的瘤疱和皮肤虫孔,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伊维菌素浇泼剂、注射剂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放牧饲养的牦牛,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5mg/kg体重剂量沿背中线浇泼给药,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同时留未防治的对照群,分别在3、5月份采用触摸法抽样进行防治效果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2次检查的皮蝇蛆感染率在1.61%~3.23%之间,平均感染率2.42%,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7个,平均感染强度1.75个,感染范围0~2个。2次检查未防治的对照组牦牛皮蝇蛆感染率在33.33%~38.89%之间,平均感染率为36.11%,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152个,平均感染强度4.22个,感染范围0~14个。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为98.39%,驱虫率99.08%~99.54%,平均驱虫率99.31%;伊维菌素注射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在98.39%~100.0%之间,平均治愈率为99.20%,驱虫率98.62%~100.0%,平均驱虫率99.31%。2种剂型的推荐剂量均达到了高效安全,可在高寒牧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触摸黄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黄牛40头,感染10头,感染率25%,平均感染强度5.1个。收集的皮蝇蛆三期幼虫,据形态观察结果全部为牛皮蝇蛆。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牦牛皮蝇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于2006年4月对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原牦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率高达100%,未投阿维菌素药物的1岁牦牛平均感染率达85.6%。投药牦牛最低感染率为10.6%。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拉菌素注射剂和伊维菌素浇泼剂微量给药,对自然感染皮蝇幼虫的犊牦牛进行驱虫效力研究。结果:给药后28~34d剖检和翌年3、5月份两次摸背检查远期防治效果,多拉菌素注射剂5μg/kg剂量组驱净率分别为85.0%和92.1%,驱虫率分别为93.6%、93.7%;10、20μg/kg剂量组均为100.0%。伊维菌素浇泼剂12.5μg/kg。剂量组驱净率分别为85.0%和91.2%,驱虫率分别为93.3%和93.2%;25、50μg/kg剂量组均为100.0%。对照组牦牛皮蝇1期幼虫感染率85.0%,平均感染强度29.7条;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平均感染率84.1%,瘤疱和虫孔总数205个。试验证明供试两种药物使用微量驱除牦牛皮蝇1期幼虫高效安全经济,多拉菌素的最佳剂量为10μg/kg,伊维菌素的最佳剂量为25μg/kg。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至2000年3月,对内蒙古兴安盟5个旗县市15个乡(苏木镇)的483头牛进行了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21个乡(苏木镇)的307头牛进行皮蝇各龄幼虫寄生季节动态监到。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中纹皮蝇蛆是当地的优势虫种。经临床检查,其感染率为80.53%,感染强度为2--73个。尸体剖检证实皮蝇各龄幼虫感染率在50%—100%,感染强度1—193个。兴安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是造成牛皮蝇蛆病在该地区流行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给药技术,对自然感染皮蝇幼虫的犊牦牛进行驱虫效力研究。结果:给药后28~35d剖检,对照组牦牛皮蝇1期幼虫感染率65%,平均感染强度28.92条(12~39)条;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2μg/kg.bw剂量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5%、94.95%,5、10、20μg/kg剂量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给药后分别于翌年3月中旬和5月下旬两次触摸检查远期防治效果,对照组牦牛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平均感染率61.67%,瘤疱和虫孔均数5.91(4~13)个;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2μg/kg剂量组平均驱净率、驱虫率分别为90.0%和92.7%,5、10、20μg/kg剂量组平均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试验证明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注射对牦牛皮蝇幼虫均达高效,其中使用5μg/kg.bw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5月份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9.72%,平均感染强度2.55;未防治牛112头,感染32头,感染率28.57%,平均感染强度4.25。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触摸皮蝇瘤疱的方法,在3,5月份共调查牦牛440头,其中防治组牛300头,感染34头,感染率11.33%,平均感染强度2.26;未防治组牛140头,感染41头,感染率29.3%,平均感染强度3.95。  相似文献   

16.
连续3年在同步检疫过程中调查天祝县定点屠宰厂屠宰的牦牛3556头,统计结果感染牦牛166头,感染率4.67%;其中肝包虫98例,感染强度范围1~39个,感染率2.76%;肺包虫21例,感染强度范围2~16个,感染率0.59%;肝肺包虫混合感染47例,感染强度范围5~22个,感染率1.32%。2016年,调查屠宰牦牛1086头,感染牦牛46例,感染率4.24%;2017年,调查屠宰牦牛1270头,感染牦牛57例,感染率4.49%,2018年,调查屠宰牦牛1200头,感染牦牛63例,感染率5.25%,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多年的防制成果又将难以巩固,所以应尽快行动,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全民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来控制和净化包虫病在我县人畜间传播。  相似文献   

17.
奶牛牛皮蝇蛆病最佳防制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完成了对内蒙古东部奶牛带(以兴安盟地区为主)牛皮蝇蛆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牛皮蝇蛆病感染率、感染强度都已明显下降,但仍有本病病原——牛皮蝇存在,且为混合感染,纹皮蝇蛆与牛皮蝇蛆的感染比例为4.1∶1,优势蝇种是纹皮蝇。2种病原(牛皮蝇和纹皮蝇)Ⅱ期幼虫12月末已基本全部离开食道。在该地区该病的最佳防制时机为7月末~9月初。  相似文献   

18.
湟源县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通过触摸牦牛背部皮蝇三期幼虫瘤胞和虫孔的方法,发现湟源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平均感染率达95.18%,感染强度13.47个;居我们调查各地区之首。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用阿力佳(阿维菌素透皮溶液)0.1ml/kg体重背部皮肤浇泼和维力佳(长效阿维菌素片)防治牦牛皮蝇蛆病。经过连续3年的防治,牛皮蝇蛆病在该牧场的感染率逐年下降;2008年3月的防治效果考核中,未发现1例牛皮蝇蛆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方法勿需抓牛,省时、省力,能有效控制牛皮蝇蛆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过马营镇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01年10月份利用屠宰季节对过马营镇交售的菜牦牛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来源 被检牦牛均为过马营镇交售的菜牦牛。1.2 方法 被检牦牛屠宰后,取出内脏,对肺、肝、心、肾等脏器采用用手触摸和肉眼观察的方法进行检查。2 结果 共检查牦牛219头,感染棘球蚴为173头,感染率为79.0%,共检出包囊168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9.75个,感染范围1~58个。肝脏的感染率最高,感染146头,感染率为66.7%,共检出包囊974个,平均感染强  相似文献   

20.
选择当年犊牦牛116头,9月下旬用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按2、5、10μg/kg剂量注射给药,进行牦牛皮蝇蛆幼虫的驱除效果试验,翌年3月中旬和5月下旬检查防治效果。结果2μg/kg剂量组的平均驱净率为90.31%,平均驱虫率93.76%,5、10μg/kg剂量组感染率为0,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注射液微量驱除牛皮蝇蛆幼虫高效安全经济,最佳剂量为5μg/kg。耗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