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Bacillus subtilis ZH168发酵液中提取多酚氧化酶,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对其p H值、温度、底物、抑制剂及激活剂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做底物时,p H值为7时活性最大,多巴做底物时最适p H值为8;该酶最适温度40℃,具有较好热稳定性;多酚氧化酶可催化不同酚类物质,催化活性不同;SDS,Triton X-100和尿素对酶均具有激活作用;Cys,Na HSO3,EDTA,VC,苯甲酸和Gly对酶有抑制作用;金属离子Cu2+可以显著提高酶活,Al3+和Mn2+显著抑制酶活。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超声处理条件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揭示了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并没有影响,且能够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以超声功率600 W超声处理90 min,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仅为原酶液的54.21%,可见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是通过抑制相关酶的活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菊芋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菊芋对多酚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菊芋多酚氧化酶(PPO)有两个最适pH值,分别为5.4和8.0,最适温度为30-35℃;②底物浓度较低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PPO活力成比例增加,而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上升缓慢,后期有下降趋势;③菊芋PPO对不同的底物其活性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板栗果实酶促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对板栗中引发褐变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研究。对板栗中的多酚提取方式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条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纯化,使用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定。对板栗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60%的丙酮溶液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60min,提取温度4℃;粗提物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光谱扫描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纯化后可获得两种组分,初步鉴定为黄烷-3-醇组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作用pH为5.0~6.0;过氧化物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0。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提液,通过底物筛选,从不同的pH值、温度和抗氧化剂对PPO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O酶对4种底物催化活性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邻苯二酚,DL-半胱氨酸,苯甲酸,山梨酸;PPO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30℃,最佳酶浓度0.25mol/L,最佳底物浓度0.6mol/L;当VC浓度达到150mmol/L,90%的PPO酶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8.
冬枣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冬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平乐大果山楂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果山楂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p H、温度、热处理、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为控制其生产过程中酶促褐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间为3 min,最适p H为6.8,最适温度为45℃;90℃处理4 min,PPO基本失活,80℃处理6 min后,相对酶活性为19.75%;最适底物浓度为0.08 mol/L,PPO酶促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参数Km=51.24 mmol/L,Vmax=54.53 U/min;在试验浓度条件下,5种抑制剂对大果山楂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氯化钠的抑制作用最弱,高浓度下,柠檬酸的抑制效果较EDTA、抗坏血酸、草酸要好。  相似文献   

10.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11.
PPC复合酶解制备海藻有机液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海藻有机液肥的酶解制备工艺,采用PPC复合酶水解海藻生产有机液肥,对影响酶解过程的温度、pH、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分别作为单因素控制条件进行了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复合酶水解生产海藻有机液肥的工艺组合条件为:温度50℃,PPC复合酶添加量0.4%,pH 6条件下反应时间72 h,所得海藻有机液肥的海藻酸含量37.243 mg/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台站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将茌平县圆铃大枣1971—2014年的物候期观测数据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明晰圆铃大枣的有利气象条件和不利气候因素。结果发现:1971—2014年茌平县的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圆铃大枣全生育期的气温、极端高低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均满足圆铃大枣生长需求;茌平县年最高气温通常低于42℃,且持续时间较短;日照时数1433.8 h,比较充足,利于大枣果实的着色;大枣生育期内平均降水528.2 mm,能满足大枣优质高产的要求。茌平圆铃大枣的主要气象灾害为降水分布不均、年变率大造成局部的旱涝,晚霜冻以及花果期大风,都会影响大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固定化果胶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为载体制备固定化果胶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与操作稳定性。通过Fe3O4磁核与壳聚糖制备磁性微球载体,戊二醛交联后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酶制备条件,比较研究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Fe2+:Fe3+体积比为1:1的溶液中,制得Fe3O4磁核;1 g Fe3O4磁核,3.0%壳聚糖,在3.0%戊二醛中交联4 h,3.0 mg/mL果胶酶在pH 4.0下固定化反应1 h,制备的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回收率高达68.4%。对固定化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pH 4.0,最适温度50℃,酸碱稳定性范围为pH 2.6~5.6,温度稳定性得到提高,70℃下剩余酶活力为82.8%,米氏常数Kmapp值为1.38 mg/mL,固定化酶连续使用6次还保留61.0%酶活力。说明以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果胶酶,机械强度大、弹性好,酶活力回收率较高,操作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油松浸种处理水温与浸种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摸清浸种水温、浸种时间对油松种子吸水量及生命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水温及时间的浸种试验。通过不同浸种温度、浸种时间以及浸种温度与时间组合分别对油松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处理种子的吸水量和生命活力。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量随浸种温度或浸种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浸种温度20~50℃,浸种时间6~12 h的条件下,油松种子的生活力较高。油松种子的浸种水温宜在50℃以下,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油松种子达到最高生命活力所需的浸种时间不同。水温为20~30℃时,浸种6 h;水温为40~50℃时,浸种4 h。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燕山板栗枝条生理的影响,以燕山板栗‘燕龙’品种一年生健壮枝条为材料,采取不同低温处理,测定其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生理指标以及嫁接成活率。板栗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伤害率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之前,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MDA含量达到最高,而在-25℃时MDA含量又降低到极低水平;PPO活性在0~20℃之间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20℃之后PPO活性又升高;成活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降低,在0℃下的枝条嫁接成活率最高(60%)在-20℃以下处理的嫁接成活率为0%。-20℃是‘燕龙’板栗枝条所受到低温极限;MDA含量、PPO活性在其承受的低温极限处出现拐点。初步认定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可以用MDA含量和PPO活性出现拐点的温度预示测定植物或材料可以承受的极限低温。  相似文献   

16.
红叶石楠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并研究适合红叶石楠的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为以后开展红叶石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资源研究和亲缘关系鉴定等提供重要的参考。采用改进后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红叶石楠基因组DNA,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Mg2+、dNTP、引物的浓度和模板DNA,Taq酶的用量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适合于红叶石楠的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 μL的RAPD反应体系中最佳反应条件分别是10×PCR Buffer 2.5 μL、Mg2+ (25 mmol/L) 2.0 μL、引物(20 μmol/L) 2.0 μL、dNTPs (2.5 mmol/L) 1.8 μL、DNA模板(49.5 μg/mL) 2.0 μL、Taq聚合酶0.3 μL (5 U/μL)。适宜的PCR循环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44个循环(94℃变性30 s,36℃退火30 s,72℃延伸2 min)后,72℃延伸10 min,最后16℃保存。改进的CTAB法能成功地提取红叶石楠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所建立的RAPD反应体系,通过重复试验证明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可应用于红叶石楠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为红叶石楠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 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 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