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对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投入与产出、环境负荷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使用量为7.70×1023sej,其中不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7.42×1023sej,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4.93×1022sej,进口能值5.33×1022sej,出口能值7.41×1022sej;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2.13×1023sej,其中农产品能值为1.23×1023sej,畜产品能值为6.78×1022sej,水产品能值为8.37×1021sej;能值自给率为105.4%,能值产出率为30.3%,能值使用密度为4.10×1012sej.m-2,人均能值使用量为1.11×1016sej.人-1,能值货币比率为5.62×1011sej.元-1,废气物能值为4.66×1021sej,环境负荷率16.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53.2,整体上说明本生态经济系统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 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为47.1%(可更新环境资源占20.9 %、可更新有机能占26.1%),系统能值货币比率为1.98×1011sej.元-1,净能值产出率为0.51,环境负荷率为1.13,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5,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回报率较低;主要作物的能值产出依次为:玉米>小麦>蔬菜>高粱>豆类>花生。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评价江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为江西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制定提供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分析能值投入结构及演替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每年投入能值1.39×1023~1.69×1023 sej,其中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环境资、有机能、工业辅助能值分别占12.59%~16.38%、0.35%~0.45%、7.48%~9.66%和75.28%~77.38%;工业辅助能值中,化肥能值最大(53.09%~78.92%),其他工业辅助能值只占21.08%~46.91%。有机能中劳力能值比例高达77.10%~86.42%,其他有机能仅为13.58%~22.90%;各种能值投入量占该年能值投入总量的比例的年变化不大,有机能在20年变化中仍然没有改变劳力能值在有机能值总量的绝对地位,工业辅助能值投入经过20年的演变,能值的投入逐渐由化肥能值向电力、柴油和机械能值转化;高新技术能值投入不多,系统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维持系统运转的主要动力还是劳力,系统仍处于传统型和粗放型的传统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H.T.Odum创立的系统生态学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对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进行了科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更新资源能值为3.16×1020 sej,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为2.94×1020 sej,社会经济反馈能达3.37×1021 sej。在各项系统能值产出中,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为8.54×1022 sej,在资本产出项中比重最大,说明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非常巨大;水产品次之,太阳能值为1.47×1022 sej,说明黄河口湿地具有很大的产品输出价值;初级生产力为1.95×1020 sej,水禽、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资源产出分别为3.37×1021 sej、2.59×1021 sej、1.06×1021 sej,生态旅游和科研工作太阳能值分别为1.26×1020 sej、3.87×1020 sej。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湿地能值综合指标评估体系,得出黄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较好,能值产出效率较高,在滨海湿地各种产业模式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负面效应凸显。本研究通过分析可持续能值指标,为黄河口滨海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客观地评价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运用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西省农业系统能值产出1.73×1023~1.82×1023 sej。其中,种植业占54.01%~61.36%,畜牧业占27.15%~29.78%,渔业占8.01%~12.81%,林业占3.34%~4.11%;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8.19%~79.18%,猪肉产品能值在畜牧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重为74.5%~77.4%;20年内种植业产出能值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85%,畜牧业为2.28%,林业为2.16%,渔业为5.46%;经过20年的发展,系统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种植业产出能值比重由原来的61.39%下降到54.01%,牧业和渔业由原来的27.15%、8.01%分别提升到29.78%、12.42%;谷物和油料作物产出能值在种植业能值中占较高比例,猪肉产出能值占畜牧业绝对地位,江西省农业系统经营过程中保守性、传统性较强;根据畜牧业增长趋势,将会成为江西省农业系统的引擎和主导产业,渔业生产的强势劲头,江西省农业系统将有可能出现种植、畜牧、渔业“三强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土地系统脆弱性作为制定土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当前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在对荥经县土地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系统脆弱性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区域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从1996—2011年,全县土地系统总能值投入从1.36E+21 sej增加到2.37E+21 sej,总能值产出从1.59E+21 sej增加到1.96E+21 sej;(2)土地能值密度、人均能值及环境负载率均呈现增长趋势;(3)能值投入产出比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荥经县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土地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却越来越大,其脆弱性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孙凯  梁龙  李仲佰 《作物杂志》2022,38(4):146-105
为准确测度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碳排放与碳固定视为农田系统环境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建立能值改进指标,评价区域红米和烤烟2种不同作物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进行灵敏性测试。研究发现,红米和烤烟系统的能值投入分别是1.26E+17sej/hm2和1.24E+17sej/hm2,产品能值产出分别是2.61E+16sej/hm2和6.55E+15sej/hm2,红米生产模式的产品产出效率较好。在环境能值产出方面,红米系统表现为净温室气体排放“源”,碳排放(5.97E+16sej/hm2)远大于碳固定(1.30E+15sej/hm2),减排潜力较大;而烤烟系统则表现为碳固定盈余,碳排放(1.95E+14sej/hm2)小于碳固定(3.42E+14sej/hm2)。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作物系统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结论表明,在传统能值分析体系中增设碳排放与碳固定指标可为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评价大庆湿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大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应用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定量地分析和估算大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以及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大庆城区湿地的价值极大,从能值分析表可以得出大庆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价值总计为3.13×1010¥,雨水在全部的可再生资源组成中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约74%;湿地水体及底泥沉积物的宏观经济价值为1.61×1010 ¥,对比能值分析表中其他项目,湿地初级生产力能值及动物资源能值小于系统投入的再生资源能值,说明该系统大部分能量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而非物质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趋势做出适当判断,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对策,笔者在研究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输入能值和产出能值的基础上,构建各种能值的结构指标,对江西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率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购买能值投入率较高,有机能投入过多,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太少,系统处于自我维持的生产状态,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较高的保守性;净能值出产率较低,系统处于劳力密集型,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的粗放型阶段;环境负载率较大,且处于增长趋势,表明系统在能值利用技术上不断提高,同时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系统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为0.176~0.225,远小于1,系统是典型的消费型生态系统,产出的能值是消耗较多的资源获得。江西省农业系统应优化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加大科技成份的投入,注重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以及生态经营的合理性,把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科学技术型、高度集约型和高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理论的湖南环洞庭湖区域农业产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湖南环洞庭湖区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效率。本研究利用能值理论研究了2001—2010年期间该区域的农业产出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农业能值产出增长了44.68%,达到了6.50E+22 sej,但是低于非农产业产出增长速度。与2001年相比,2010年农业内部主要表现为种植业能值产出4.10E+22 sej,占总能值产出比为63.09%,提高了2.93个百分点,而畜牧业则下降了2.87个百分点;渔业无论是能值总量还是所占比例都位居增幅第二,但其增幅不符合洞庭湖区域特征;农业能值产出集中度高,谷物、油料、猪肉和水产品占比之和超过90%。从农业能值产出与经济产出对比看,种植业和渔业的经济回报率低于林业和畜牧业,且前两者仍处于收益率下降态势,而后两者则呈现收益率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南环洞庭湖区传统优势产业种植业和渔业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分析的沼液不同利用方式的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评价沼液利用的效益,通过能值研究方法,从子系统和复合系统2个层面,应用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指标和沼液能值产出率等指标评价与比较了4种不同的沼液利用方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从子系统层面看,净能值产出率分别为果园1.73、蔬菜地1.50、牧草地0.70和鱼塘2.15;环境负载率分别为果园0.66、蔬菜地0.73、牧草地0.46和鱼塘0.26;能值可持续指数分别为果园2.62、蔬菜地2.06、牧草地1.50和鱼塘8.21;而沼液能值产出率分别为果园8.31、蔬菜地5.80、牧草地1.69、鱼塘2.92。从复合系统层面看,增加利用沼液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增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利用沼液还可增加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产投比。  相似文献   

12.
县域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持续利用、农村环境改善、农产品加工废物、循环产业链延长等)也逐步凸现出来,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本研究以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通过对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生态足迹的分析,发现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以期为县域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碳离子注入向日葵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碳离子注入及注入次数对不同品种向日葵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分别向‘巴葵138’、‘巴葵136’、‘巴葵118’种子注入5×1013 C/cm2碳离子,种植后采收种子进行2次辐照。继续田间试验,观察记录不同巴葵的生长状况,采用RAPD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巴葵138’一次辐照组种子发芽率及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等多项性状都显著提高,二次辐照组则相反;‘巴葵136’和‘巴葵118’变异不显著。分子水平上,一次和二次辐照组与对照组的遗传距离在‘巴葵138’中依次为0.1111、0.1087,‘巴葵136’中为0.0680、0.0303,‘巴葵118’为0.0625、0.0435。碳离子注入对‘巴葵138’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效应因辐照次数而异,同时能引起3个品种向日葵基因组DNA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烤烟鲜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贵州主栽烟草品种的品质特征,开发生产特色优质烟服务。2009年选取4个贵州省主栽烟草品种为对象,研究其叶表面提取物特征。所用品种包括‘云烟85’、‘K326’、‘贵烟201’和‘南江3号’,每个品种均分下中上3个部位采取成熟鲜叶,用二氯甲烷提取叶表面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烤烟(Nicotiana Tabacum)叶表面提取物主要包括烟碱、新植二烯、腺毛分泌物和烷烃类。不同品种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四个品种叶表面提取物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和腺毛分泌物含量的排序为‘南江3号’<‘K326’<‘贵烟201’<‘云烟85’,烷烃物质平均含量排序为‘南江3号’<‘云烟85’<‘贵烟201’<‘K326’。各品种烟叶腺毛分泌物中松香油平均含量与其它萜烯类物质总量相当,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大于西柏三烯一醇含量,α-西柏三烯二醇平均含量是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2倍以上。各品种烷烃物质含量均以中部叶含量最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