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萼脊兰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萼脊兰叶片中克隆Actin基因,为研究其生理功能及其他基因在萼脊兰中的表达和调控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植物肌动蛋白基因同源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萼脊兰叶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得到了3个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个Actin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062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具有Actin基因的功能位点;与其他植物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6%以上。本研究中得到的3个基因序列是Actin基因的同源片段,分别命名为SeACT1、SeACT2和SeACT3,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分别为JN981138、JN981139和JN981140。  相似文献   

2.
张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128-133
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和抑制真菌内切PG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在植物分子抗病育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甘蓝PGI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将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甘蓝新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克隆法,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青花菜BoPGIP1(Accession: JF325875)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从甘蓝中克隆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将获得的PGIP基因命名为BoPGIP。该基因DNA全长为1065 bp,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外显子全长975 bp,编码34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2 kD,等电点是6.26。该基因属于PGIP基因家族,具有典型的LRR结构域;功能位点分析显示编码蛋白序列中包括4个N-糖基化位点(65~68,106~109,130~133,254~257),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89~191),5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73~76,78~81,151~154,182~185,304~307)和4个N-豆蔻酰化位点(157~162,188~193,236~241,273~278);N末端具有一明显跨膜区域和一个典型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中包含31.79%helix,13.89sheet和54.32%loop,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通过对所克隆的甘蓝BoPGIP基因分析可知,该基因属于PGIP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验证甘蓝BoPGIP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MYB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对获得的一条茶树MYB Unigene,将其命名为CsMYB。采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CsMYB基因片段氨基酸序列同其它植物间相应片段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并进行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预测,结果表明:CsMYB基因编码的蛋白含315个氨基酸,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其它细胞器,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是一种非分泌蛋白;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的同源关系较近,与豆科植物的同源关系较远;功能结构分析表明其20~127位氨基酸之间含2个保守的HTH-MYB类型结构域,归属于R2R3-MYB家族;二三级结构分析表明CsMYB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空间结构主要是螺旋和转角。分析茶树基因组MYB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不同茶树品种间大部分差异MYB基因表达呈显著上调趋势,少部分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抗镰刀菌枯萎病香蕉种质"金手指"(AAAB)为材料,根据已克降的抗枯萎病基因的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同源序列克隆获得了20条来自基因组DNA的RGA片段,大小为530 bp左右.根据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经保守结构域分析,其结构域均为NB-ARC,属于non-TIR-NBS类候选抗病基因类序列.它们均具有P-loop(GMGGVGKTT),Kinase-2(LLVLDDIW),RNBS-B(CKVLFTTRS)及疏水氨基酸结构域GLPL(GLPLALKVL)等4个保守氨基酸基元.20个RGA之间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41.1%~99.3%之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33.2%~96.3%之间.同时,对分离得到的20条RGAs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它们分布在5个不同的区域.并且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抗枯萎病基因Fom-2、I2C-1、I2C-2和I2等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表现出28%~54%的同源性,证明了抗病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这些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的分离将为进一步从香蕉中分离抗枯萎病基因打下基础,也可作为分子标记筛选香焦抗枯萎病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TMV侵染烟草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龙江925 [高抗烟草普通花叶病(TMV)]接种TMV的叶片为材料,选用240对引物组合的扩增, 获得约 9 500个转录基因片段, 经过克隆测序最终获得了12个诱导表达片段, 它们与核酸代谢、蛋白质合成与修饰、能量代谢、胁迫响应、细胞内运输、糖代谢等相关, 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一个诱导表达片段TIF2在0~72 h之间5个时间点(0、12、24、48和72 h)的基因差异表达, 证实了所获得的基因序列为真实诱导的表达序列。对此序列进行RACE, 最终获得全长cDNA序列, 全序列857 bp, 预测的编码区在101~613 bp之间, 共编码170个氨基酸。经Blastn、Blastp比对分析, 在烟草中没有获得其同源序列, 确定该基因是在烟草中发现的与抗TMV相关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
桂花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对简并引物,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OfPAL,GenBank登录号为GU991822.OfPAL长866 bp,编码288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多重比较,发现OfPAL与其他植物的PAL基因高度同源.OfPAL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包含与橄榄、烟草、辣椒PAL蛋白质相同的脱氨基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PAL系统进化树显示,OfPAL与菊科植物的PA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通过克隆OfPAL基因,可为桂花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以及桂花类黄酮积累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夹竹桃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从夹竹桃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cDNA片段,并命名为NoPAL1,GenBank登录号为AY747677,这也是首次从夹竹桃花青苷代谢途径中克隆得到的基因。NoPAL1长866个bp,编码289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多重比较发现NoPAL1与其他植物的PAL基因高度同源。NoPAL1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包含与水稻、玉米PAL蛋白质相同的脱氨基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PAL系统进化树表明,NoPAL1与乔木类植物的PAL基因聚类关系最近。克隆NoPAL1基因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调控夹竹桃花青苷的代谢从而调控夹竹桃花的颜色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百合的耐盐,耐寒和耐旱的抗性机理,本试验选取了抗寒能力极强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岷江百合的Li GPAT基因的ORF区序列,全长1 212 bp,编码40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5.4 k D,Gen Bank登录号为JX524740。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发现,Li GP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单子叶植物油棕GP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一致性最高,达到67.17%。利用在线软件SMART进行分析,表明Li GPAT氨基酸在169~315序列存在一个Pls C结构域,这就说明Li GPAT蛋白属于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且所有的活性位点都位于这个区域,具有酰基转移酶的活性。通过在线软件TMHMM Server 2.0预测分析揭示Li GPAT氨基酸序列不存在跨膜区域,可能是一个可溶性蛋白。利用在线软件Plant-m PLoc预测表明,Li GPAT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为叶绿体。  相似文献   

9.
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鸡免疫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探究IL-2蛋白结构。根据GenBank发表的IL-2序列设计引物扩增IL-2基因,将其克隆到p GM-T载体后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pT-IL-2重组质粒,然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IL-2序列进行跨膜区、磷酸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开放阅读框进行分析和IL-2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L-2基因片段为430 bp,编码14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I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1个丝氨酸和3个苏氨酸,这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位点。IL-2蛋白可能在5~28位含有跨膜区。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属于亲水性蛋白,多为α-螺旋、β-转角和N端无规卷曲结构。该结果为IL-2的分子生物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小麦抗病相关基因同源序列。根据已经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结构NBS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24进行扩增。获得了一条通读的525 bp条带RGA-A,通过BLASTp比较,序列中含有典型的NBS保守结构域,与很多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相应区域一致,编码的蛋白与大麦中抗性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RGA-A受叶锈菌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叶片中与抗叶锈性相关。该NBS类抗病基因相关片段的获得为研究小麦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兔出血症病毒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临床家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研究分析,本试验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RT-PCR技术以及HA-HI试验对一起家兔的慢性死亡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为兔出血症病毒感染引起的兔瘟。然后设计引物对该病毒的唯一结构蛋白VP60衣壳蛋白的全基因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引起本次家兔死亡的兔出血症病毒的VP60长度与其他已知毒株一致,也是由1740个碱基组成,与已发表毒株的VP60的同源性达90%以上;在系统进化上与俄罗斯2009年的一个流行毒株同源性最高(98.1%)。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引起非典型兔瘟的兔出血症病毒仍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病毒的结构蛋白也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异,这些变异成为基因亚群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秋大白菜的合理施肥量,以秋大白菜品种87-114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最优回归试验设计方案,氮、磷和钾的常规施肥分别为360 kg/hm2、180 kg/hm2和180 kg/hm2。结果表明:试验区基础地力为86.3%,3种肥料的贡献率为K>N>P。利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最佳肥料施用量氮肥(N)为334 kg/hm2,磷肥(P2O5)为106 kg/hm2,钾肥(K2O)为14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2.39:0.9:1。“3414”试验可以确定大白菜生产中氮、磷和钾的施用量,同时在现有的地力条件下可适当降低3种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张俊  郑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12-117

为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农产品营销,以3个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其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农产品营销的行动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得出:合作社的营销行动主要体现在产前进行生产规划和产品质量控制,产中开展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品安全化控制,产后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促进销售和树立形象等方面;进而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开展农产品营销的原因及其深入营销渠道的有效性和阻力,最后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治疗效果,用抑菌圈法和改良2倍稀释法测定了42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诃子、五倍子、牡丹皮、石榴皮、金樱子、地榆、丹参和丁香8种草药的效果较好。将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最低抑菌浓度显著好于单方,最低最低抑菌浓度为0.547 mg/mL。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2:1:1: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 82.95 kg/hm2、P2O5 30.75 kg/hm2、K2O 69.15 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13.46%、P2O5 19.34%、K2O 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 12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120 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乡交错带的空间变化剧烈。本文分析了前人对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的相关研究,从划分指标角度提出城乡交错空间界定的三个主要方面:城市发展、人口角度、综合分析;归纳了城乡交错带空间界定研究具有:研究区域突出、研究方法较少、数据差异较大、深入研究不足等特征;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首次提出在传统的“3S”:GIS、RS、GPS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合理的与二小“2S”: Statistic、Survey相结合,形成一个数据来源丰富,完善,处理技术先进的“5S”体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根际土壤溶磷菌分离筛选、鉴定及其溶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溶磷菌株,为进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实践依据,采用NBRIP培养基从马尾松不同林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431株,不同林龄溶磷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为15年>20年>25年>10年>2年。用溶磷圈法初筛出11株D/d比值较大的菌株,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最后复筛出1株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yL14。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yL14菌株属于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该菌溶磷能力达65.14 mg/L。试验表明,相对于对照试验培养液的pH值,溶磷菌培养液pH值均略有下降,但是pH值与溶磷量之间无线性关系。该试验获得了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貂肠道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获得水貂专用的有益菌种,以为研究毛皮动物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基础。从健康水貂的肠道中分离纯化出2株酵母菌,编号为JM1和JM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对其生长情况和安全性等进行了综合鉴定。传统鉴定方法和26S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M1为弗比恩毕赤酵母,菌株JM2为酿酒酵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2菌株在14~30 h生长较快,在30~40 h生长趋于平稳;2菌株培养液中糖度12 h时波美度开始急速下降,并且在26 h后有升高趋势;安全性试验显示:2菌株对小鼠均无毒性,且在2.73×107cfu/mL时小鼠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理论的湖南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态势,促进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模型,对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主要因素影响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农业劳动力、成灾面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因此,应结合湖南实际,综合考虑各因素作用,确保湖南省粮食生产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