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曲建军  纪瑞军 《油气储运》2023,(11):1307-1312
常压储罐是石油库最重要的静设备,随着储罐长周期运行,在环境、外力、介质的影响下,会出现局部防腐涂层失效、本体及附件腐蚀、密封老化、焊接接头开裂等问题,需通过检修来消除或改善。为了优化检修周期,基于现有标准法规,系统梳理了开罐检验、在线检验、基于风险的检验(Risk Based Inspection,RBI)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过程中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储罐检验方案的不足,进而提出RBI技术与底板在线声发射技术相结合的检验方案,并利用开罐漏磁扫描检验方案对其进行了现场验证,证明了其可行性;制定了开罐检验与“RBI+底板声发射”相结合的检验策略,以全方位掌握储罐腐蚀状态。同时,从防腐蚀涂层失效处理及焊接接头埋藏缺陷检验与处置两方面对储罐检修方案进行优化,以制定科学且经济的检维修策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储罐检维修工作的实施并改善储罐的服役状态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参27)  相似文献   

2.
常压储罐地震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士诚  周昌玉 《油气储运》2011,30(8):629-633,593
针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中储罐的地震风险,提出了一种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在明确场地影响震源基础上,采用Cornell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场地每年地震发生的概率。根据常压储罐的震害特点,确定储罐失效的3种极限状态。基于储罐尺寸、材料和地震影响因子的离散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统计地震发生时储罐可能发生的损伤概率和损伤形式,并根据不同失效模式产生的概率,以及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后果差异,最终确定常压储罐的地震风险等级。利用储罐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现场罐区的地震风险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加强对相对高风险储罐的管理,可有效地降低罐区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3.
韩克江  帅健  石磊  马彬 《油气储运》2013,32(2):189-195
基于时间的定期检测方法往往导致大型原油储罐的失修或过修,如何确定合理的原油储罐内检测周期对于平衡原油储罐的安全运行要求和检测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RBI技术的内检测周期预测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可接受风险的增加,预测的储罐内检测周期也逐渐增加.介绍了确定原油储罐可接受风险的方法,并通过此方法确定3.54×104为原油储罐的可接受风险值.对于腐蚀相对严重且内检测周期较短的储罐,与RBI方法相比,基于Gumbel方法预测的内检测周期相对保守.与基于RBI技术预测的内检测周期相比,国内标准SY/T 5921-2000对储罐内检测周期的要求较保守,推荐采用基于RBI技术确定原油储罐的内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含缺陷压力设备的断裂失效分析模式,考虑缺陷尺寸、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以及材料机械性能的随机特性,计算压力容器和管道泄漏失效概率、临界裂纹尺寸预测失效点的泄漏口面积,分析泄漏及其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运用事故模型定量计算事故后果严重度,并综合考虑设备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含缺陷受压设备风险评价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缺陷压力设备的断裂失效分析模式,考虑缺陷尺寸、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以及材料机械性能的随机特性,计算压力容器和管道泄漏失效概率、临界裂纹尺寸预测失效点的泄漏口面积,分析泄漏及其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运用事故模型定量计算事故后果严重度,并综合考虑设备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含缺陷受压设备风险评价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赵建平 《油气储运》2007,26(11):5-8
从失效可能性分析和失效后果计算两个方面阐述了油气海底管道的风险评价。介绍了海底管道失效的主要形式和三种失效概率模型,给出了失效可能性等级划分的方法。从安全后果、经济后果和环境后果三个方面说明了海底管道失效后果的计算方法,并根据风险矩阵确定了油气海底管道的风险状况等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计划并行敷设的某油气管道进行失效概率分析,以欧洲石油公司CONCAWE针对原油管道的失效统计结果和EGIG发布的欧洲天然气管道事故数据为基础失效概率数据,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确定并行敷设的原油与天然气管道的失效概率修正值.根据天然气管道失效引起原油管道失效的事件树及概率,得到原油管道并行敷设时的失效概率为6.66×10-5 km/a,比单独敷设时的失效概率增大不超过0.9%.结合管道失效后果,计算管道并行敷设带来的附加风险,将计算风险与可接受风险进行对比,指出两条管道并行敷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王其磊  程五一  张丽丽  戴联双  张华兵 《油气储运》2011,30(7):494-496,473,474
肯特加强指数量化评价模型是以肯特评分法为基础,综合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概率风险建立的,在管道风险评价中具有显著优势。该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概率风险评价相似,即"风险值=失效概率×失效后果",模型中的失效事件或场景基本与肯特评分法相同。计算中由暴露、减缓措施和承受力共同构成失效概率函数,将所有失效机理分为与时间无关和与时间相关两种类型;绝对失效后果用成本损失来表示,其主要计算步骤依次为确定各种泄漏孔径概率,划分危险区域临界距离,确定并统计危险区域内受体的破坏类型和失效概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减少了定性指标,是管道量化风险评价技术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原油库防火堤内池火灾的多米诺事故场景,提出了其多米诺效应的定量风险评价步骤,包括初始事故识别方法,初始事故后果计算方法、储罐间多米诺效应损害概率矩阵、多米诺效应风险排序、初始事故概率修正、个人风险和安全距离等关键步骤。用矩阵的方法建立了储罐之间相互影响的损害矩阵概率模型,方便了编程计算多米诺效应概率。运用风险指数法辨识罐区储罐风险水平高低,简化了事故场景生成过程。结合10×104 m3储罐具体实例,运用池火灾事故后果模型和概率模型对池火灾事故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罐区中心位置的储罐多米诺效应风险最大;考虑多米诺效应后,各个储罐池火灾初始事故概率均有提高;靠近事故罐中心位置,风险水平提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应考虑多米诺效应对储罐间安全防火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兵  帅健  胡元甲  帅义  石磊 《油气储运》2014,(11):1229-1234
底板腐蚀是原油储罐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准确预测在役储罐底板的极限腐蚀深度和储罐的剩余寿命,基于极值统计理论的三参数极值II型分布和三参数极值III型分布,建立了广义极值分布模型(GEV),应用概率权值法估计GEV模型参数,应用矩估计法估计极值I型分布和两参数极值III型分布的参数。对3组储罐底板腐蚀深度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的K-S检验和作图法,对比不同分布形式对腐蚀深度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储罐底板腐蚀深度数据的分布情况,但是具体服从极值II型分布还是三参数极值III型分布,还需要根据每个储罐底板腐蚀深度数据来确定,通过K-S检验法和作图法验证得出GEV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地下储气井作为CNG加气站最主要的储气方式,其安全性是保证CNG加气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对CNG加气站储气井进行动态安全评估,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概率化动态安全评估方法:利用Bow-Tie模型建立完整的加气站储气井泄漏失效因果逻辑,根据Bow-Tie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的映射关系生成相应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估模型;分别计算顶上事件和事故后果先验概率、顶上事件发生情况下的后验概率、防锈漆完全脱落情况下的失效风险以及报警响应可靠性变化情况下的事故后果概率,并利用贝叶斯网络的特性对根节点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动态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提高CNG加气站储气井安全性的关键在于降低高敏感性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基于新证据周期性地预测失效风险,并通过提高报警响应可靠性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图8,表5,参20)  相似文献   

12.
油库储罐泄漏危险程度定量模拟评价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油库储罐泄漏事故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提出定量模拟评价的基本思路.通过比较,选取适当的评价模型对油库储罐泄漏危险程度进行定量模拟评价,确定其泄漏事故的爆炸危险浓度、健康危害浓度的影响区域和最大影响距离,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应用研究,从而为油库储罐泄漏危险程度的模拟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根据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研究成果建立的完整性维护决策系统.该系统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决策分析,制定适合的维护措施,并在维护策略实施后依靠再次风险评价进行效果监测.将高粘、易凝原油管道的失效模式分为穿孔、断裂、凝管和设备故障四大类,并分别针对腐蚀穿孔、裂纹导致断裂和凝管风险,应用结构可靠性原理和断裂力学建立了风险概率及后果评价模型.同时,还针对打孔盗油、外力破坏导致断裂等模糊性较强的失效模式,应用模糊影响图技术建立了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制定了风险可接受标准.应用研究成果对国内某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给出了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油气管道地震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两个方面对管道地震风险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通过计算管体应变超越管道允许应变的概率来获得地震引起管道失效的可能性,采用统计管道事故平均失效后果的方法进行后果分析,并通过计算获得了某输油管道沿线地震风险分布的量化值。该方法可用于指导管道抗震设计和管道运行期间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从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识别因素、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计算等方面,介绍了盐穴地下储气库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盐穴地下储气库风险评估从定性向定量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实施定量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包括分析评估单元的划分、风险因素的识别、失效模式确定、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事件发生后果的计算、风险计算、风险容忍度的确定等。基于风险控制目标和步骤,提出了设置监控井、规范监/检测作业和维修更换管理、设置防护栏和预测盐穴体积收缩率等盐穴储气库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石油储运设施失效后对其周边公共安全带来挑战,为有效遏制石油储运设施事故造成的恶劣影响,需对多场景下的衍生灾害进行定量评价,开展衍生灾害后果评价体系研究。分析了普通事故与灾害事故的差异性,给出了石油储运设施衍生灾害的定义,用于综合考量灾害事故发生概率及影响后果。从衍生灾害系统、致灾机理以及孕灾环境3方面提出基于孕灾环境活跃度的衍生灾害评价模型。以石油管道所在的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发生的灾害事故为例,运用衍生灾害评价模型,通过贝叶斯网络计算管道泄漏引发火灾后该地区储运设施的失效概率以及孕灾环境活跃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灾害频率和灾害后果建立的衍生灾害评价模型,可表征多场景的灾害损失程度,更能体现储运设施事故的灾害特性,可为石油储运设施的安全措施制定以及应急管理、应急资源规划等提供参考。(图7,表6,参21)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我国海洋石油管道科学监管的需求,需建立适合国情,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安全评价体系。应用系统工程中的解析层次法,通过对海洋石油管道危险源风险因素两两比较,对非定量事件进行了定量分析尝试,对主观判断进行了客观描述,将海洋石油管道危险源风险问题简单化。在Muhlbauer W K提出的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海洋石油管道风险评价技术,建立了海洋石油管道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后果层次分析图的模型,介绍了利用解析层次法确定失效可能性因素及失效后果权重的流程,并计算了各层风险因素相对于海洋石油管道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后果的权重,为海洋石油管道安全评价及分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原油管道外腐蚀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解析法评估腐蚀管道失效风险的方法,根据ASME B 31 G和DNV等规范建立了腐蚀管道失效概率计算模型,结合国外管道事故统计结果,应用伯努利能量方程建立了后果评价模型,论述了建立风险可接受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火灾环境下液化石油气储罐综合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火灾作用下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全防护方法,确定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通过试验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在火灾环境下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储罐的失效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火灾环境下液化石油气储罐综合安全防护技术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给出了具体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风险的油气管道维修及抢险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降低管道风险要从降低管道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两方面入手的原则,制定了油气管道维修和抢险流程.分析了该流程中险情原因、险情类型和险情程度、维修或抢险措施、 后期工作等主要步骤.介绍了包括外部腐蚀、内部腐蚀等在内的八类险情原因、两类险情类型--隐患和事故.指出了油气管道维修和抢险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应急准备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