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该病主要侵害雏鸭,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实际生产中较多见,有关诊治报道不时见于报端,但雏鹅感染该病报道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引起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一种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RA在我国养鸭地区均广泛分布,具有血清型多样、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的特点。由于养殖场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近年来RA的耐药性愈加严重,给我国养鸭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就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血清型、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深入研究RA以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养鸭业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该病主要侵害雏鸭,病鸭主要有精神不振、拉黄白或白绿色稀粪、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及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雏鸭一旦感染发病后,如果处置措施不当,  相似文献   

5.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检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可给肉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研究成果,包括流行情况、病原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疫苗及免疫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感染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症状的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对象包括家鸭,火鸡、鹅、番鸭等多种家禽和野鸟。本病的发生尤以2—8周龄的鸭为最常见,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并可致鸭体重减轻和淘汰率增加,其已成为危害各国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RA血清型鉴定、临床鉴别与诊断、防治药物与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鸭,也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痛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养鸭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特性、血清型、临床症状和诊断技术、药物防治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在我国流行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生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由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e anatipestifer,RA)引起.但1996年以来,陆续在我国发现了血清2型、6型、7型、10型、11型、13型、14型、15型、17型等血清型RA所引起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因此,RA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养鸭业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家鸭、火鸡和其它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临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特征,俗称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分布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各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药物预防是目前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RA对大多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在生产中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药物防治该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免疫接种则成为控制该病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该病可通过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病变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等。其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现已在几乎所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A血清型众多且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甚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沉郁、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拉黄绿色稀便、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rela anatipestifer,RA)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duckings),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1]。目前国际上已经确定的血清型有21型,在美国以Ⅰ、Ⅱ、ⅹ为主,在对我国京、沪、川等地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以Ⅰ和Ⅱ型为主[2]。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主要侵害家鸭、火鸡和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