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学  李普庆  周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27-8028,8106
利用近60年的气候资料和近30年的农业资料,从玉米栽培面积、保护地设施农业和农业总产值3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客观存在并在继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2001评估报告指出,最近20多年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变暖非常突出.黑龙江正处于这一纬度位置,是我国对温度变暖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诸多方面影响中,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的产业.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正效应同时也有负效应.IPCC报告(2001)指出中纬度的农业生产在气候变暖几摄氏度以下,一般为正面影响,超过这个范围为负面影响.现从气候变暖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种植结构、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莫力达瓦旗1959—2008年的气温、降水、无霜期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尤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积温增加、无霜期变长;同时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蔡家湖气象台站1971-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蔡家湖气候变暖的趋势及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经给全球与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认识到,和其它影响农业生产的常规因素一样,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而黑龙江省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之一。一、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分析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热量、光照等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而黑龙江地区光照比较充足,因此比较适宜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6.
基于1958~2011年海拔在1 400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及6~8月年均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将造成粮食产量存在下降的风险。因此,为避免或减轻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需要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选育抗高温产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如上综合措施能够较好地减缓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全球绝大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受控于气候要素和气候系统。近10a来,我国平均气温更是明显增加,增幅在0.5~0.8℃。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已使得部分地区冰川融化、全国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并且温室效应将继续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浅析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介绍了我国气候变暖的特点,从辰溪县农业种植作物的变化、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以及农业的投资等方面,列出了气候变暖对辰溪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从农业科技化、生态化、高效化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对策,以期为保障该县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8年农资体制改制以来,巴州地区农资肥料行业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加剧。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农资企业走上了以农业技术服务为先导的营销模式。本文研究了农业技术服务在农资营销中的价值,巴州地区农业技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希望能为巴州地区以及我国农资企业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系统化运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为农业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运用北票市1960—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严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票地区终霜日期气候倾向率为-2.75 d/10年,存在明显提前结束的变化趋势;初霜日期气候倾向率为2.128 d/10年,存在明显推后出现的变化趋势。无霜期气候倾向率为4.878 d/10年,存在明显延长趋势。北票地区在气候变暖环境下无霜期延长明显,可适时早播,并引进较长生长期的植物,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建平县北部地区气温、积温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建平县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80年代高,但在年际变化中线性升高趋势并不明显。≥0℃积温线性增加111℃·d;≥10℃积温线性增加158℃·d。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建平县北部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近20年热量资源虽有所增加,但并不稳定。因此,在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改变农业措施、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2.
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气候把环境的变化十分的敏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整个地球气候改变的大背景之下,山东省最近几年的气候温度逐渐升高,气候变暖现象十分明显,其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整体趋势,但是地区间的气候变化又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对从1964~2014年山东省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山东省小麦、棉花和玉米等作物种植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如今已经给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受到气候变暖影响是最明显的。而且玉米也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也是有弊有利的。以庆安县为例,分析玉米种植时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情况。为以后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东北地区气候变暖的现状,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并提出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年平均气温、各季气温、活动积温等方面对五大连池市的气候变暖情况及气候变暖对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利用气候变暖,发展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的对策,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抚顺地区气候及主要农业灾害趋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抚顺地区气候变化过程,就影响抚顺地区的干旱、洪涝、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其发生频率、程度等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气中CO_2和CH_4气体浓度的上升,温室效应也在增强,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因此各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将随之改变。本文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张家口地区农业水资源、热量资源及农业病虫害等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对策:试种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加强抗旱耐高温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营造防护林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气候变暖对濮阳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农业对蓑措施,以确保实现濮阳地区农作物高产、稳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隋景跃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2-9734
[目的]分析掌握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x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50年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9 ℃,≥10 ℃积温增加330 ℃ 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6 ℃,≥10 ℃积温增加210 ℃ 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8 ℃,≥10 ℃积温增加200 ℃。[结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酒泉市2004—2017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1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泉市年平均温度大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6℃/10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029 mm/10年;日照时数逐年增加,气候倾向率为99.508 h/10年。气候趋于变暖对作物品种结构及农业病虫害均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