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06,(10X):85-85
9月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据悉,“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装载的9类2000余份育种材料,可望创造出200多个育种新材料,培育出10多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经繁育推广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利用卫星管理农业在法国得到迅速普及。法国土地信息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经营的“土地之星”卫星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的用户已经达到1万多家,涉及种植面积26万公顷。“土地之星”卫星管理系统是法国  相似文献   

3.
信息超市     
9月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1产量表现 “哈椒一号”与“卫星87—2”太空椒示范。经实际收获,“哈椒一号”平均单果重160g.平均产量5600kg/667m2;“卫星87—2”太空椒平均单果重221g,平均产量5425kg/667m2。每kg按0.30元计价.“哈椒一号”效益是1680元/667m2.而“卫星87—2”太空椒效益是1627.5元/667m2.扣除163元/667m。成本.纯效益分别是1517元/667m2和1464.50元/667m2,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土地卫星1号”于1972年发射升空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始进入实用研究阶段。70年代后半叶,美国利用卫星的多重光谱扫描仪数据和区域气象情报等估算了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一些地区的粮食产量。如1977年预测的前苏联小麦产量为9760万t和实际产量9200万t相近,就是成功的一例。“土地卫星1号”的多重光谱扫描仪的地面辨识能力为80×80m,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     
农民种菜“玩起”高科技
  “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栽种,如今在北京市延庆区,农民种菜也玩起了高科技。日前,北京市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在延庆落地,试验田设在延庆镇广积屯村的北京茂源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该项目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无人驾驶移栽机栽种甘蓝,实现了蔬菜种植的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利用卫星管理农业在法国得到迅速普及。法国土地信息公司经营的“土地之星”卫星管理系统目前在法国的用户已经达到1万多家,涉及种植面积26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人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我国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施航天育种工程,为我国农业科学家探索农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机理、全面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卫星返回地面屙,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抓紧开展机理研究与育种试验等科研工作,争取早日将航天诱变取得的新材料转化为育种科研成果,3—5年后航天育种成效将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场》2008,(2):44
2006年,利用卫星管理农业在法国得到迅速普及。法国土地信息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经营的“土地之星”卫星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的用户已经达到1万多家,涉及种植面积26万hm^2。  相似文献   

10.
“半亩温室大棚栽种香菇,一年纯收入达4万元,是种玉米收入的100多倍,”哈尔滨市卫星村民蔺克锐一边摘蘑菇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卫星农村已有50多户农民栽种食用菌,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晓樟 《百姓》2006,(2):35-37
启动了近两年之久的欧盟“伽利略计划”在日前终于有了收获。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12月28日清晨,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GIOVE-A”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一事实既是“伽利略”计划进入实施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意味着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同时具有4 个热红外通道的遥感卫星,文章目 的是促进中国遥感卫星的应用,提高地表温度反演能力。【方法】文章对“高分五号”卫 星分别采用两通道劈窗算法和四通道劈窗算法反演得到内蒙古地区2019 年3 月份的地表温 度,并通过实测站点温度数据对反演温度进行检验。【结果】两通道劈窗算法的温度RMS 为 2.168 K,四通道劈窗算法的温度RMS 为1.609 K,结果表明四通道劈窗算法反演精度更高。 将四通道劈窗算法应用到2019 年3 月至6 月获取的山东省部分区域数据,反演了地表温度, 用于区域尺度农情信息监测与定量评价,为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结论】研究结 果表明,“高分五号”卫星地表温度反演精度较高,其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信息将在农 业干旱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2013,(1):32-32
6年前曾搭乘我国第一颗专业航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飞往太空的大麦种子,已经在上海市农科院的大麦试验田繁育出我国首个“太空大麦”新品种——“空诱啤麦1号”。“太空身世”确实让它们与众不同:产量高、抗逆性强、酿造啤酒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麦试比高。  相似文献   

14.
报刊博览     
《新农村》1998,(5)
本世纪末我国将有10颗卫星升空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有大约10颗各类卫星发射升空。浩瀚的太空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星”在闪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日前对记者介绍说,这些卫星包括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以及其他对地观测、导航定位、减灾和科学技术试验等4种系列的应用卫星。其中,资源一  相似文献   

15.
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为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助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辆。每辆大篷车价值100多万元,车内配备有电脑、投影、电台、GPS卫星定位系统等设施,可同时培训15人。信息大篷车可以说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  相似文献   

16.
一位当地的律师鲍勃·史密斯(Bob Smith)经常把傍晚和周末时间花费在所爱好的农业上。由于身兼两项业务,他得精心安排时间,并尽量采用节省时间的做法。他运用可以接受指令的室内计算机,通过天线与离农场地面大约20英里高空的遥感器(Superbird),也就是所谓“平民卫星”(“Poor man's satellite”)相联系。 这种遥感器与八十年代的卫星不一样。它具有大型翼状装置使其在空中保持平衡,以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呼伦贝尔农垦在岭南的甘河农场、巴彦农场和东方红农场陆续引进安装了GPS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播种作业系统,填补了这三个农场应用GPS系统卫星定位为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作业的空白,实现了拖拉机无人驾驶、自动起垄和播种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加快推进全区“精准农业”的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卫星由于空间分辨率高、获取快捷、处理方便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本研究以“中国资源二号”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相应的ETM影像以及与GPS相结合对江苏省扬州市建成区2002年、2003年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探讨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信息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农村群众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以直播卫星应用为主.实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户户通”;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卫星搭载处理两系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种子(株1S、陆18S)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种植,并与^60Co-γ单独和^60Co-γ与卫星搭载复合诱变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当代两系不育水稻农艺性状有刺激作用;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对卫星搭栽处理辐射敏感性均为不敏感;M2代突变频率均为SP+γ〉γ〉SP,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变异单株。同时对M2代中筛选出的特殊变异株进行了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探求太空环境对两系不育水稻生物学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卫星搭载诱变处理水稻种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