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明红壤的灼烧磁性增强特性,测定了五种红壤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后样品的磁化率,依频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饱和等温剩磁和非滞后剩磁。结果表明:红壤灼烧至350℃开始产生增性增强,在650 ̄750℃和950℃出现增化率峰值。五种供试土壤的磁性增强强度在3.49 ̄42.75之间。红壤灼烧磁性增强主要由盱非铁磁性的无定形氧化铁转化为铁磁性的氧化铁所致。大约在350 ̄650℃灼烧产生“软”多畴和超顺磁的磁  相似文献   

2.
岩成土的磁性测量及其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磁学的方法测定了两种岩成土(红砂土和紫色土)的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非滞后剩磁(ARM)、等温剩磁(IRM )获得曲线、剩磁矫顽力(BCR)等磁性参数。结果表明两种岩成土的磁性主要受成土母岩的控制呈弱磁性特征,基本不存在超顺磁性颗粒,表现为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的特征。热磁测定证明岩成土在高温下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现象并产生大量的超顺磁性颗粒,表现为亚铁磁性矿物的特征。岩成土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与土壤的粘粒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土壤的磁性伴随成土作用程度的增大而增强, 具有十分重要的土壤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都钢铁公司在炼焦、发电、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磁性颗粒物的磁学参数都有所不同,但这些磁性颗粒物都具有质量磁化率高(〉10^-5m^-3/kg)而频率磁化率低(〈3%)的特征,磁性矿物都以较粗的准单畴和多畴晶粒的磁铁矿为主,另外,磁性颗粒物中还含有少量的顺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  相似文献   

4.
在pH值5-6条件下,用空气氧化FeCl2溶液合成的氧化铁矿物类型主要取决于氧化速度,快速氧化有利于纤铁矿的形成;慢速氧化有利于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的形成。同时,在一种红壤的铁子和假砂中发现含有结晶度差的磁赤铁矿,从而证实了红壤中磁性矿物次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对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土壤的磁化率(χ),频率依变磁化率(χfd),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矫顽力(BCK)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χ和SIRM的变幅分别为7×10-8~475×10-8m3kg-1和8.6×10-4~332.7×10-4Am2kg-1,两者粗略地表明了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数量差异.土壤的χfd在4.9%~23.3%,χfd以及χ和SIRM的粒径分布证明,土壤中的亚铁磁性矿物以次生的超顺磁性颗粒态存在.土壤的磁化和退磁参数则表明具有较高χ的土壤其磁性由亚铁磁性矿物决定,低χ的土壤则是不完整反铁磁性氧化铁的贡献.本研究表明,矿物磁测技术为研究土壤氧化铁的数量、起源和类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非破坏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四种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参数随频率f及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规律,得出非晶态合金的磁化过程符合晶态金属磁畴理论的技术磁化规律;在中强场内交流损耗符合晶态金属磁损耗分离关系,找出了P/f与频率f关系曲线包含两条直线规律,求得直线转折所对应的频率约为20kHz;不同铁磁性非晶态合金在最大磁导率μmax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磁损耗分离满足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土壤磁学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层土壤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差异性,揭示土壤粒度与矿物磁性特征的关系,测试土壤磁性参数作为粒径代用指标的可行性,为未来运用磁学方法监测城市土壤污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市区建设用地及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表层(0~10cm)土壤样品45个,采用磁测和激光衍射粒度仪测量土壤磁性参数和粒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GIS技术计算磁性参数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高频质量磁化率(χHF)、百分频率磁化率(χFD)、硬剩磁(HIRM)、软剩磁(SOFTI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与粒径含量的相关系数,并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除χFD外,市区建设用地土壤磁性参数均值均高于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多畴粗颗粒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土壤样品的磁学性质;市区表土黏土含量低于郊区,粉砂、砂粒含量略高于郊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其次为黏土和砂;通过比较市区表土磁性参数与不同粒径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发现,χLF与2~8μm粒级,HIRM与8~16μm、63μm粒级,χFD与16~32μm、32~63μm粒级含量的相关性最强。郊区农用地、未利用地土样的磁性参数与粒级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黏土和极细粉砂含量与χLF和SOFTIRM、SIRM、HIRM在西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区域空间上存在正相关,与χFD的相关区域位于市区中部。细粉砂与SIRM和HIRM在西北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存在正相关,与χFD在空间上分布一致性较少。中粉砂、粗粉砂和砂含量与χFD在西部、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南区域存在正相关。【结论】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土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市区建设用地表土的χLF、HIRM和χFD分别可作为2~8μm粒级、细粉砂和砂粒级、中粉砂和粗粉砂含量的代用指标。在圈定的西部、东北、中部、南部、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区域,χLF、HIRM和χFD能更准确地反映粒级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使用化学诱导相变法制备的γ-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经油酸表面包裹可分散于煤油中合成磁性液体.在磁场作用下,圆偏振光透过磁性液体样品后,由于双折射效应和二向色性,透射光为椭圆偏振光.用圆偏振光作为探测光源,使用θ扫描技术可得到透射椭圆偏振光的相对强度角分布的T-θ曲线.从曲线可得到反映透射椭圆偏振光特征的相对透射强度的最小值T_(min)和最大值T_(max)以及椭圆的取向角Δθ.从这些透射光的参数可导出磁双折射效应Δn和磁二向色性Δ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磁场H增强或颗粒体积分数v增大,Δn和Δκ增加.所制备的磁性液体的磁双折射和磁二向色性来源于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中的磁性纳米颗粒由分散体系形成了场致链结构.  相似文献   

9.
应用有效非线性电导理论,讨论了随机分布的复合磁性颗粒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得到金属颗粒复合体系的有效非线性电导率与平方电导的关系式(χe/σ^2e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小颗粒在无涡流情况下系统的有效光学非线性极化率χ′e的表示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有限频率,磁性颗粒(金属)-绝缘合成系统和理想金属合成系统在逾渗极限附近χe/σ^2e为发散.复合介质系统非线性极化率χ′e。的增强机制是:系统内粒子间相互作用对局域场增强效应的影响.该理论分析的结果与Hamanaka等的实验结果相吻合,也与Olbright的数字讨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生物磁学和土壤磁学的基本原理,将粉煤灰经磁场处理得到磁化粉煤灰,并用少量磁化粉煤灰改良土壤,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对于磁化粉煤灰的磁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经不同磁场处理的粉煤灰对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欲揭示磁生物效应的微观机制,为在生产实际中磁化粉煤灰的应用提供有关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样  一种为发育于红砂岩母质上的红砂土,采自浙江省衢州柯城区十三里村,pH4.3, 有机质含量7.2 g.kg-1,磁化率15.5×10-8 m3.kg-1,质地(卡钦期基制)为紧砂土;另一土样为发育于第四纪红土上的黄筋泥,采自衢州十里丰农科所,pH 5.6,有机质含量14.0 g.kg-1,磁化率67.6×10-8 m3.kg-1,质地(卡钦斯基制)为轻粘土。 1.2 供试粉煤灰  粉煤灰由衢州化学工业总公司提供, pH 7.5, 磁化率和剩磁分别为639×10-8 m3.kg-1和997×10-8 T,其颗粒组成( g.kg-1)<0.01 mm为760, <0.001 mm为520。化学组成SiO2为514 g.kg-1, Al2O3为276 g.kg-1, Fe2O3为570 g.kg-1, CaO为350 g.kg-1, MgO为150 g.kg-1。 1.3 试验和测试方法  称500 g过1 mm筛的风干土于烧杯中,均匀混入经不同磁场处理粉煤灰(土重的2%),在30 ℃,土壤含水量维持在30%的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试验设对照、原灰(未经磁场处理)、0.35 T磁灰(0.35 T磁场处理5 min)和0.55 T磁灰(经0.55 T磁场处理5 min)四个处理。测定培养时间分别为1, 7, 15, 30, 60 d的鲜土呼吸作用和转化酶活性;采集培养60 d的红砂土和黄筋泥土样风干后进行酶活性的测定。   土壤呼吸作用测定采用碱呼吸法,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在国产HKB-1精密数字卡帕桥上测定土壤磁化率,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常规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磁化粉煤灰对红砂土呼吸作用动态的影响  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土中加入磁化粉煤灰,约培养15 d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达到最高,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也最为明显。而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下降,差异也逐渐缩小。从处理效果来看,土壤呼吸作用磁灰处理明显高于原灰处理,说明磁生物效应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可见,磁化粉煤灰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一方面与磁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磁生物效应有关。 2.2 磁化粉煤灰对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磁化粉煤灰对转化酶活性动态的影响与土壤呼吸作用相类似,培养约15 d,土壤转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各处理间差异也最为明显,30 d后趋于一致。处理效果以0.35 T磁化粉煤灰为佳。这与前人关于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呼吸作用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的报道相符。   土壤转化酶活性的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与土壤酶固有的保护容量有关。已有的研究发现,用不同数量的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牲畜粪、植物物质和污泥处理土壤时,脲酶活性增强并持续了几周,但最后都趋于与不加任何物质土壤脲酶活性基本一致。   我们对培养60 d的红砂土和黄筋泥土样风干后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红砂土还是黄筋泥,磁化粉煤灰处理转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原灰处理和对照,而脲酶活性却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所下降;磁灰粉煤灰对红砂土酸性磷酸酶有促进作用,而对黄筋泥影响不大(表1)。由此可见,磁灰粉煤灰对不同种类的酶所产生的磁生物效应是不同的,这符合磁生物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100mT和500mT磁场强度下,培养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四种细菌,通过生理生化检测,表明:糖发酵试验中500mT的磁场强度下24h内培养的细菌与对照组相比显色有明显不同;甲基红试验中产气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可由阴性转变为阳性,但枯草芽胞杆菌在48h又恢复为阴性;伏普试验中磁场对不同的菌种影响程度不同甚至相反;吲哚试验中磁场促进了阳性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直流电化学沉积法通过调节沉积参数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中沉积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成分和结构的磁性CoCu纳米线阵列.XRD和TEM的结果显示,沉积溶液的pH值对纳米线的成分比例和相结构的影响表现出了明显的规律性.笔者认为pH值对纳米线成分比例和相结构的控制主要源于它对溶液中Co^2+沉积速率的影响.基于此沉积规律,沉积出了立方结构与六角结构共存的复相结构的CoCu纳米线.由于复相结构的CoCu纳米线中包含较多的相边界,因此它们具有远好于单相结构CoCu纳米线的磁性,其矫顽力和剩磁比均是单相结构纳米线的3倍.  相似文献   

13.
磁对番茄,黄瓜,青椒增产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磁对番茄等作物增产的生理学效应。主要表现在提高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吸养能力及淀粉酶活性等方面。并初步找出了适宜的场强和浇灌磁水的适宜时期。为磁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升  康云  白永强 《油气储运》2012,31(8):629-632,647
基于分子间的色散理论,利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分析了磁降粘的微观机理,总结了反效应的出现条件。根据统计力学相关理论,分子中的电子满足玻尔兹曼分布,通过量子力学可推导出,在热平衡状态下,分子间的色散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能越大其粘度越小,从而达到磁降粘的效果;在非热平衡状态下,分子间的色散能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出现反效应现象。基于原油粘度主要取决于其中蜡晶网状结构强度的认识,通过加交变磁场增强降粘效果,延长经磁处理后原油粘度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清管器跟踪定位用磁场发射机的发射距离,对影响发射机的因素进行理论推导、电磁仿真分析及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射机发射距离的提高,可以通过将接收机安装在清管器钢骨架外部或增大线圈直径以减少发射线圈的匝数(在线圈含铜量不变的情况下)来实现;在较薄管壁中进行清管作业时,发射机的发射距离也会增强,但不明显;管径对发射机发射距离的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射机的发射距离,为增大清管器的监测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主要土壤磁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为削减沼液处理工艺中生物生态单元的负荷,采用磁混凝工艺预处理沼液。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磁种与混凝剂的投加配比,分析混凝出水中的残余铝含量和铝形态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分布,研究磁混凝强化沼液预处理的效能与磁混凝机理。结果表明,磁混凝加快絮体沉降,提高出水安全性,增加沼液中污染物去除;磁混凝预处理最佳配比为Fe3O4(1.0 g·L-1)+Al2(SO4)3(2.05 g·L-1)+PAM(10.34 mg·L-1),此时磷、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9.09%、30.39%和14.76%。同时磁混凝通过促进Alb的生成和增强芳香碳物质去除的方式强化沼液中有机物去除;另外磁种Fe3O4的吸附增加氨氮去除。结果可为沼液预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水稻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土壤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和磁处理水稻、小麦湿种子后,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速度明显增加,同时,处理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这是促进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土壤磁处理后,小麦的长势、根长和干重好于对照土壤,说明磁处理土壤不仅改善其理化性质,有利于种子和幼苗生长,而其磁性的增强也将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原子力显微镜工作机理及磁畴理论的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磁畴测量功能检测软盘、硬盘、超磁致伸缩材料TDF等磁性材料的磁畴,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磁存储材料及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畴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