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旱育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田期土壤水分对旱育秧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育秧移栽后有显示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早稻旱育秧与半旱秧栽培的比较表明,采用旱育秧栽培能增产105以上,其增产机理为秧苗素质好。分蘖早,分蘖节位低;个体发育良好,后期干物质积累快。同时提出适合浙南地区的旱育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旱育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育秧情况下秧苗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定量影响,为制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和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旱育秧密度下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性状的调查,研究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秧苗密度下,播种后43d内各指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43d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总分蘖、根数和干物质等指标的变化逐渐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秧苗密度相比较,秧苗密度6.32cm×6.32cm和5.35cm×5.35cm的处理其分蘖和干物质含量都最高,是合理的旱育秧密度。[结论]密度、秧龄和密度×秧龄对各指标的影响都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杂交水稻宜香107采用旱育秧制种技术,具有制种产量高、省工节本、劳动强度小等特点。探讨了杂交水稻宜香107旱育秧高产制种技术的特点和旱育秧高产制种条件下亲本的特征特性,并对宜香107旱育秧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旱育秧为对照,比较了采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简化旱育秧技术,在种子出苗、防病治虫、保水抗旱、补素促长、壮苗壮根以及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方面的技术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免去了常规旱育秧土壤调酸、床土消毒、药剂浸种、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旱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苗期病虫发生危害轻,死苗少;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提高,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早杂旱育秧吸氮特性、群体建成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全生育期单株吸氮量均高于水育秧,在分蘖期叶片含氮率占全株的71.9%;分蘖发生多,群体发展迅速,群体发展迅速,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其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7.0;旱育秧的实际产量略高于水育秧。讨论了旱育秧进行一步高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旱育秧苗生长状况,研究多水寡照条件下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探讨特殊气侯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结果表明:多水寡照对旱育秧苗素质影响较大,表现为茎蘖滞增叶龄期变小,移栽适期提前。在江办里下河地区,旱育秧田播量中灿杂交稻以30~40g/m^2、粳稻以50~70g/m^2较为适宜。多水寡照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质主要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并减少或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主栽的1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在有机栽培条件下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积累差异及相互关系,以期为有机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沈稻529、五优135在有机栽培条件下具有较高光合产物积累能力,齐穗期、成熟期光合产物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抽穗前后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干物质积累量排在前5位的品种有沈稻529、五优135、沈稻47、沈农315、盐丰47;产量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沈稻529五优135沈稻47沈农315沈稻505。干物质积累量越高产量表现越高。产量与每穗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成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产麦田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分配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产麦田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是提高经济系数、提高粒重形成高产的关键。据对四个冬小麦品种的四年试验,开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积累量约相当于籽粒产量;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约占粒重的35.5%,其中开花前的输出量约占粒重的4%。开花后天气条件的变化,对高产麦田的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有显著的影响,即使在良好的栽培管理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的条件下,也可导致粒重和产量在年际间相差甚殊。而灌浆盛期的持续高温天气是高产麦田产量不稳的主要可变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探讨了不同水、氮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特征及产量表现,初步证明了在适宜氮水平下.通过干湿交替的水氮管理模式达到高产及节水具有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高氮处理条件下以及干湿交替水分处理下水稻产量存在明显优势,主要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进而导致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增多.对茎鞘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大。干湿交替水分处理(AWD)最终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有效穗数呈正相关关系。适宜的氮肥用量下(N200kg/hm^2),干湿交替水分处理(AWD)显著的提高了产量,并且达到了高产的水平(10.1t/hm^2),综合分析认为,其是水肥高产高效生产的有效栽培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高产早籼稻品种龙特早为对照,研究2个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漳佳占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2个优质早籼稻品种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少于龙特早;虽然其每穗粒数均高于对照,但其穗数和库容量分别比龙特早少12.8%~13.6%和16.0%~18.0%,最终产量水平比龙特早低15.8%~16.5%,说明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单株有效穗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比高产早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以选育单株有效穗数多和生物产量高的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来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旱育秧、水育两段秧等不同育秧技术的比较 ,结果表明 ,旱育秧秧苗具有总根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多等优势 ,并具有效分蘖多、发根迅速和干物质积累快等特点。其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明显高于水育两段秧和温室两段秧 ,因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在辽宁朝阳、阜新、沈阳、铁岭和丹东等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明确高产条件下该品种的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为辽宁省大豆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朝阳地区通过密植和高肥处理,在14 784株/667m2密度条件下获得了352.73 kg/667m2产量,相比于其他4个地区常规条件下产量提高36%~112%。不同产量水平下辽豆32的株型、产量结构和干物质分配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辽豆32在高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并且在主茎第13~16节位间具有较多的着荚数,同时具有较高的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产条件下高密度群体导致辽豆32表现为主茎优势型,植株干物质主要积累于主茎着荚及其籽粒中,主茎着荚及籽粒干物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密度群体。辽豆32主茎和分枝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地区构建高密度群体是获得高额产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5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覆膜"W"栽培法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覆膜"W"栽培法可显著提高植株茎、叶、果针和荚果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产量;促进有效结实和荚果发育,增加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增加干物质向荚果分配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和荚果产量。研究认为,花生覆膜"W"栽培法是一项高产、高效、实用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索超级稻的增产潜力和最佳栽培方式,进行了超级稻准两优527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水秧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比栽培,结果表明,在水源有保障的条件下,旱育秧具有总根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多等优势,不仅秧苗素质好,并具有有效分蘖多、发根迅速和干物质积累快等特点。其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明显高于温室两段秧和水秧,产量高,实际产量比温室两段育秧增产570 kg/hm~2,增长5.64%;比水秧增产1390kg/hm~2,增长14.95%。  相似文献   

18.
高产玉米杂交种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6个玉米杂交种干物质生产的研究表明:高产玉米杂交种有高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特别是吐丝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对经济产量的影响最大。高产玉米杂交种干物质总量应大于2250g/m~2,吐丝到成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物质的60%以上;经济系数大于53%,出籽率在89%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旱育秧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表现出了分蘖早、抽穗早、成熟期提前等优势;且结实粒数达108.2粒,远高于规范化旱育秧和常规旱育秧;实产达758.1kg/667m2,分别比规范化旱育秧和常规旱育秧增产12.2%、24.2%。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大、结实粒数多、穗数较高是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经微机分析,建立丛插茎蘖苗,搁水始期与旱育秧早稻产量形成及穗粒结构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丛插茎蘖苗对产量形成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影响最大;搁水始期对产量及成穗数,单穗实粒在适宜范围内都为正效应;保证足够单穗实粒数,适宜的成穗数是形成高产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