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湖南本土牡丹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条引物对18个牡丹品种进行扩增,共获得16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3条,多态性比例达81.1%。通过Pop Gen32软件分析出18个牡丹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Ne)介于1.05~1.90之间,平均值为1.34;Shannon's信息指数(I)介于0.12~0.60之间,平均值为0.34;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5~0.40之间,平均值为0.22。利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全部材料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树状图可得:在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显示出湖南本土牡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湖南本土牡丹的亲缘关系,为选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西南牡丹品种群与不同种源牡丹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其栽培起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50个中原牡丹品种、20个西南牡丹品种、18个西北牡丹品种、6个国外牡丹品种、1个江南牡丹品种和2个野生种共计96份不同地理种源牡丹为材料,利用36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 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多态性比率好的条带,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UPGMA聚类分析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有18个,用其对96个牡丹样本进行扩增,共获得182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2个,多态性比率为94.50%;96个样本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52 3~0.868 1,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其中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西北牡丹品种2与品种3,而紫斑牡丹与豆绿和中甸紫2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3 1时,96个牡丹样本聚为8支,第1支由15个中原牡丹品种、4个西南牡丹品种和1个江南品种组成;第2支由2个西南牡丹品种丽江紫3和昭通粉1组成;第3支由35个中原传统牡丹品种聚成;第4支包括3个日本品种、1个法国品种和14个西南品种;第5支由17个紫斑牡丹杂交品种聚成;第6支仅有紫斑牡丹1个样本;第7支仅有黄牡丹1个样本;第8支由美国品种海黄和法国品种金晃聚成。【结论】西南牡丹品种与日本牡丹关系最近,与中原牡丹也有着近缘关系,而与其他种源的品种群关系较远。产地对西南牡丹品种的亲缘关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不同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群组合在武汉地区的生长开花状况,于2017—2019年对引种的5个牡丹品种群(中原、江南、日本、美国、法国牡丹品种群)在武汉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的品种进行花期和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5个牡丹品种群在武汉地区的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盛花期为4月上中旬。不同品种群牡丹在引种地花期也存在一定差异,将国内牡丹和国外牡丹同园展示,花期可延长10~15 d,同时可丰富国内牡丹花色。各品种与原产地相比,花色基本保持原有色泽,但花型存在退化现象,特别是国外牡丹品种,44%牡丹品种花型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9份湖南本土牡丹资源的28个主要性状进行形态学观测,通过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品种数量分类的标准和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出花冠横径与花冠纵径、心皮数量、花朵高度相关系数均0.9,花瓣数量与花梗长(r=0.986)、瓣端形状与雄蕊花丝颜色(r=0.934)、外花瓣轮数与花色(r=0.933),因此Q型聚类中不考虑花冠纵径、心皮数量和花朵高度等6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瓣数量、花瓣大小、花冠横径等9个性状的贡献率较大。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份湖南本土牡丹资源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凤优4号、凤丹白、凤丹粉、杨山牡丹、宝庆红、凤优2号;第二大类为凤优1号、凤优3号、凤优5号。综上,可为湖南本土牡丹品种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切花牡丹品种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冠世红玉、洛阳红和锦上添花等39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适宜切花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在洛阳地区适宜切花的牡丹品种,为牡丹鲜切花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以及牡丹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39个牡丹品种中有19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7000),推荐为适宜切花牡丹品种;有17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6000~0.7000之间,推荐为较适宜切花的品种;加权关联度低于0.6000的有3个品种,不建议作切花品种。其中,如花似玉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0.7931),综合性状最优;素心兰关联度最小(r=0.5317),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7.
西南牡丹品种起源的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60个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27个进行PCR扩增差异比较,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据Nei’s遗传距离,运用NTSYSPC进行UPGMA聚类构建不同品种群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利用27个ISSR引物对41个牡丹样本扩增,共获得的317个条带,其中304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11.74;41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3-0.811,云南牡丹‘丽江紫5’和‘大关粉4’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11;云南牡丹‘大关粉4’和中原牡丹‘彩绘’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483;UPGMA聚类结果显示41个样本在阈值为0.625时,聚为四支:第一支由19份样本组成,其中包括5个中原牡丹品种和14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大关粉4’亲缘关系最近,而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中原牡丹‘首案红’的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仅为0.609;第二支包括10份样本:有‘乌龙捧盛’、‘豆绿’等5个中原品种和‘四川粉紫’、‘昭通粉’、‘丽江粉1’等5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四川粉紫’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70;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中原牡丹‘罗婺现瑞’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5;第三支包括11个样本:1个江南品种,8个中原牡丹品种;3个西南牡丹品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中原牡丹‘菱花湛露’与‘朱砂垒’,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9;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朱砂垒’和‘凤丹白’;第四支为黄牡丹单独聚为一支。多数花色相同的供试中原品种表现出近缘关系,红色系的天彭牡丹‘胭脂楼’与紫红色系的中原牡丹品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供试的紫红色系的天彭牡丹分别紫红色、粉色、紫色和红色的中原品种有近缘关系;云南紫牡丹品种与紫色、紫红色系的中原品种有一定关系,粉牡丹则与紫红、浅红、浅紫红、浅紫色等不同色系的中原牡丹和天彭牡丹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天彭牡丹总是先与中原牡丹品种相聚,再与云南牡丹相聚;云南牡丹品种除‘狮山皇冠’、‘香玉板’外,不同产地、株型相似和花色相同的云南牡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较高,总是先聚为一分支后,才与其他中原品种相聚。【结论】西南牡丹品种栽培起源较复杂,天彭牡丹比云南牡丹与中原牡丹有着较近缘关系,云南牡丹不可能是天彭牡丹直接引种驯化产物,推测云南牡丹品种可能是由几个祖先品种演化的产物,但本地黄牡丹参与起源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中国牡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3个较大的品种群和12个较小的品种群.这些品种群大多为多元起源.与栽培牡丹起源有关的野生原种有矮牡丹(稷山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等.该文总结了野生原种与各品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牡丹品种花粉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杂交育种工作中的时空不遇,延长花粉寿命,本文对23个日本牡丹品种花粉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对新鲜花粉及超低温保存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本牡丹品种新鲜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23个品种中,‘大藤锦’花粉萌发率最高,达到60.89%,而‘岛大臣’最低,仅3.49%;室温条件下,日本牡丹品种花粉寿命仅15d左右,而超低温保存可以使日本牡丹品种花粉寿命至少延长至2年。经超低温保存2年,花粉仍然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有的甚至超过保存前水平,因此超低温保存技术可用于日本牡丹品种花粉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以冠世红玉、洛阳红和锦上添花等39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适宜切花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在洛阳地区适宜切花的牡丹品种,为牡丹鲜切花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以及牡丹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39个牡丹品种中有19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7000),推荐为适宜切花牡丹品种;有17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60000.7000之间,推荐为较适宜切花的品种;加权关联度低于0.6000的有3个品种,不建议作切花品种。其中,如花似玉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0.7931),综合性状最优;素心兰关联度最小(r=0.5317),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