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南湖区将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常规型向生态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高效、生态、安全、休闲"的现代农业。该文在深入调查和分析南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南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六型农业",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实现吉林农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初级生产向品牌创建转变、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六型农业"是推动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对于推进吉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  相似文献   

3.
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基层事业单位.曾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和农民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其方向是在组织上要向多层次、多形式方向发展;在结构上要向多专业方向发展;在推广上要向农科教一体化方向发展.其对策是要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增加投入,增强活力;走"三位一体、四个结合"的新路子,以促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农业1.0时代的小农经济阶段向农业2.0转变的后半程加速阶段,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农业由2.0向3.0转变也在加速进行中。互联网是推动农业3.0和4.0发展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将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其加速开启我国农业发展的升级新模式,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步伐。基于当前国内外有关"互联网+农业"研究,从"互联网+"在农业领域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入手,结合相关的调研案例,强调互联网发展、土地流转和乡村基础设施对于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究"互联网+"开拓农业升级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起点、新环境、新期待、和新举措进行了研究思考,提出"十三五"依然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态势是由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进军。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16)
<正>农业部将2017年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是要通过品牌创建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农业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农产品品牌的发育与发展。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农业正从"以量谋生"逐步向"以质取胜"迈进。我国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重质量、重效益的"品牌农业"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构元镇农业产业化建设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壮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型、由产业基地规模扩张向农业工业化推进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国兴 《新农业》2012,(2):11-12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园艺产品设施生产基地。"十二五"时期农业要向现代化发展,设施园艺是发展重点。目前,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发展农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识.70年代末,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机制成为农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利益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科学技术日显重要.步入9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我国农业开始由"政策先导型"向"科技先导型"转轨,发展农村经济,更加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如何发展农业,如何制定符合黄平县农业生产条件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措施,进而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不断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实施"农业富县"战略,是当前迫切考虑的问题。1黄平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黄平县是农业大县,有三个特征:一是在总人口38.45万人中,农业人口为35.240 7万人,占91.65%,耕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成为农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介绍了镇雄县发展"三品一标"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分析了镇雄县"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兰溪农业肩负着从传统向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面临着从农业供给不匹配向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业发展驱动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压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互联网+农业"概念阐述,摸清"互联网+农业"的深层内涵和重大意义。从这一高度出发,进而调研分析当前兰溪"互联网+"在农业各环节的发展状况,厘清"互联网+农业"在我市的发展脉络,加以经验总结、查找短板,进而提出兰溪"互联网+农业"下一步该如何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加快了浙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通过实现由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之后,一举成为能够与美国比肩的世界上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量第二的农业大国。而在这一转变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特有并秉持的"理性农业"发展模式。目前,"理性农业"已被纳入欧盟共同的农业政策,而这也正在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法国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落后国家。上世纪80年代,法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  相似文献   

16.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前提、为支撑。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下面就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17.
南平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叠合圈内,在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麓,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是全省举足轻重的农业区,但经济欠发达,目前,农业发展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笔者结合当前南平市农业发展的区位、资源和生态特点,对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南平农业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成为农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广西发展"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农业品牌日"。推动品牌农业意在实现农业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升级,农业品牌化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作为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发达国家数十年来发展现代品牌农业的根本途径。国际经验表明,标准化作为品牌农业发展的基本过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并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农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新"生产力的代表,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际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化、组织融合化等新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制度绩效,并从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的变化。传统基本主体"村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同质化"向"异质化""多元化"转变,治理格局向"一元主导多元参与"转变。这些发展变化反映了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运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体系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