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农村》2020,(9)
正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自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体中的氧气;三是来自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的氧气。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溶氧量最多。池塘生态溶氧消耗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部分物质的化学反应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消耗。鱼群耗氧与鱼种种类、年龄、体重、  相似文献   

2.
一、要有充足的溶氧 溶氧是鱼类的生存基础。精养鱼塘水体的溶氧要在5毫克/升以上,才能确保鱼类正常的摄食生长。池塘中氧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相似文献   

3.
冬季池鱼因严重缺氧会引起死亡,补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的氧气,是越冬水体氧气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生物多的肥水,但注水量一般不要超过池水的五分之一。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亩可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 0.5~ 1公斤,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临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而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   2.注水补氧。当鱼塘内发生缺水和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塘。如果水源中的含氧量较低时,可使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使含…  相似文献   

4.
赵岩 《油气储运》2009,(6):54-55
当鱼池缺氧时开增氧机,可预防鱼虾“浮头”。当晴天水的上层溶氧高时开机,可加速水体的对流,提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有利于鱼虾快速生长,降低饵料系数,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水体的循环流动,还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气液混合泵能否满足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对水体溶氧的需求,基于气液(氧气-水)混合泵搭建溶氧试验平台,在不同水温、不同出水压力和不同气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测试气液混合泵溶氧性能,并在池塘圈养桶(直径4 m,高2 m,养殖水体体积20 m3)内进行增氧试验。溶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出水压力为0.25 MPa、气水体积比为0.01~0.05时,在不同水温(5.6、13.5、30.3)条件下出水溶解氧与水温成反比,溶解氧在47.93~20.60 mg/L变化;氧气吸收效率与气水体积比呈反比,氧气吸收效率在91%~33.7%变化;动力效率与气水体积比成正比,动力效率在22.32~55.12 kg/(kW·h)变化。基于圈养桶的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有鱼耗氧的条件下(黄颡鱼,单个桶内养殖密度为13.19~16.49 kg/m3),使用功率3 kW的气液混合泵为4个圈养桶增氧时,每个桶内水体溶解氧在光照时间内可达11 mg/L,夜间稳定保持在8 mg/L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可应用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并能有效应对夏季高温供氧难题。  相似文献   

6.
王文彬 《新农业》2011,(3):46-47
一、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1.池塘水体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溶氧就高;下层光照强度减弱,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常常由于缺氧死亡,造成越冬池鱼成活率普遍较低。以增氧为核心,采用冰下施肥、药物除害、扫雪透光、水质调节等措施,在水体中培养耐低温、适弱光的浮游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补充水中溶氧的不足,以促进鱼类安全过冬。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大多数越冬池的光照可以满足藻类光合需要。越冬池常见的浮游植物有几十种,生物量可达30~50毫克/升,其产氧速率相当高,除鱼类、底质和本身消耗外尚有盈余,故越冬池的溶氧是有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是靠鳃呼吸,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供代谢活动,来维持生命的,每种鱼类对氧气的需要都有个最低限,低于这个限度鱼类就会缺氧。当每升水中的溶氧低于1毫克时鱼类就会开始浮头。浮头严重时,  相似文献   

9.
1天气变化浮头 晴天傍晚雷阵雨、刮冷风或开增氧机,都会使池水上下层提前对流,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底层水却夹杂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造成全池缺氧,引起浮头。另外,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微弱,水中溶氧得不到足够补充,而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却照常进行,因而引起浮头。  相似文献   

10.
<正>一忌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降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二忌闷热天施肥闷热天水中溶氧较少,施肥后水中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池因缺氧而泛塘。  相似文献   

11.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全面、具体地去分析死亡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下列几点:1.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冰的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鱼的消耗。2.越冬水体中有机物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3.鱼的放养密度过大或野杂鱼过多,引起缺氧。4.土壤保水力低,结冰后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缺氧。5.水体污染而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7-9月份,很多地方便进入多雨季节。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及阴雨天气一般较多,多的会持续半月以上。而此时恰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升高,养殖投入品及杂物等开始出现腐败变质,加之久雨光照条件差,光综合能力弱,水体溶氧水平低,鱼类发生缺氧浮头机率大,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雨季鱼类的养殖管理。一、科学调整投喂,确保鱼类营养之需六至九月是鱼类生长旺季,饲料效率高,但此时天气变化对鱼类的进食有很大影响,应科学进行投喂调整。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  相似文献   

13.
刘淑新 《新农业》2006,(7):37-37
水体是鱼类生存的“空气”。近年来因水体遭受污染(如溶氧超标、金属超标、水体缺氧等)而使鱼类发生“毒水症”,造成大批死亡。防治鱼类水体“毒水症”可采用如下方法诊断和救护。  相似文献   

14.
溶氧超标毒水症。水体溶氧过量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鱼发生气泡病等多种病症。鱼鳃上黏附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时失去平衡。鱼肠道中有白色气泡,或鱼的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的气泡,鱼体漂浮于水面,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冬季鱼并塘后,密度增大,需氧量增加,必须注意补氧。越冬鱼塘补氧可采用以下方法:1.循环注水。把几个靠近的鱼塘用水泥管或塑料管连接,用机械将一个塘的水抽向另外一个塘,几个鱼塘的水体形成循环。水体流动后,与空气接触增多,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溶氧量。2.施有机肥。越冬鱼塘每亩施有机肥150~200千克,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可以提高水体光合能力和塘水温度,增加水体氧气含量。  相似文献   

16.
程利洪 《当代农业》2009,(14):45-45
夏秋季节水温高。会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水产动物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相似文献   

17.
程利洪 《农家致富》2009,(14):45-45
夏秋季节水温高。会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水产动物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鱼实行混养密放后,投饵施肥多,密集的鱼群和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 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它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随着气温 升高和鱼类的生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 时,如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就会造成鱼类因窒息而大量死亡,甚至全塘覆没,这种现象俗 称 “泛池”。有的塘鱼浮头现象虽经常发生,日出后却能恢复正常,无发生死鱼,但切不可疏 忽,仍须采取措施,改善水质。虽不发生泛池,但长期溶氧不足的池塘也难以达到高产。 1 池塘缺氧的原因   池塘缺氧除与放养密度过高有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①阴天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而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高气温、低气压的天气易出现缺氧,因为水中溶氧量与气压成正比, 气压低,造成水中溶解氧降低。②闷热天气,遇到下了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从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使上层溶氧较高的水下沉,很快被下层水中有机物质和还原物质所 氧化消耗,而上层水溶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补充,结果使整个池塘水的溶氧迅速降低,引起池水缺氧。③池底淤泥过多,投饵、施肥不当,尤其当一次施放过多的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 时,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发酵而消耗大量氧并放出有毒气体,恶化水质,激发“泛池”发生。④放养比例不当,尤其是花、白鲢的比例不当时,容易引起“泛池”发生。因为白鲢主食浮游植物,花鲢主食浮游动物,若只放养白鲢,不放或很少放养花鲢,造成浮游植物被白鲢和 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塘浮游植物含量锐减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生长。结果因浮游植物少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就大大减少,还由于大量浮游动物呼吸而消耗氧,导致池塘鱼缺氧浮头直至“泛池”。  相似文献   

19.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1、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以作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一般不超过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