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 FAB 协作组1982年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将我们所见的13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8~71岁,其中40岁以上7例。就诊时的病程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5例IDA组和39例MDS组的MCV、RDW值和SF,然后与6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IDA组的MCV、SF数值都比对照组低,而MDS组的都比对照组高(P〈0.01);另外IDA组和MDS组的RDW值都比对照组高,但IDA组和M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RDW和SF之间数值的变化在IDA和MDS的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伟  胡亮  赵兴  李官成  付炳方  潘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92-3495,3530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BHA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已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化率分析。[结果]经2种诱导剂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胞体呈神经元状,伸出较长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而且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β-巯基乙醇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6.8±2.7)%;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5.2±2.3)%;BHA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0.5±2.2)%;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3.2±1.6)%。[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诱导剂β-巯基乙醇和BNA的诱导下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对30例MDS骨髓中小巨核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小巨核细胞大致有三种形态:(1)淋巴细胞样小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新生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因子,在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与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生物效应。改变骨髓或血浆中VEGF或VEGFR的水平可能成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的新途径,本文就VEGF与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骨股下端骨髓损伤临床较少见,仅占全身骨髓损伤的0.66%[1].文献报道较少,我院自1996年~2002年共治疗此类病人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矮牵牛突变自交系离体培养及变异植株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突变矮牵牛自交系离体根、叶与花瓣为外植体,实现了它们的离体再生.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0.1 mg/L NAA的基础上,根在添加浓度为3~4 mg/L的BA时,芽分化率可达84%以上;花瓣在添加2 mg/L的BA时分化率为92.5%;叶片在添加2~3 mg/L的BA时,分化率高达97%.并且在芽诱导中,伴随着一定数量的茎线形联合异常苗的产生,其特征在植株的生命周期里一直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适宜诱导条件.阻断正常干细胞的分化过程,探讨肿瘤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和吲哚美辛联合诱导大鼠BMSCs,使其分化为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利用3-甲基胆蒽(3-MC)阻断大鼠BMSCs的分化过程.【结果】大鼠BMSCs分化试验显示:诱导30d后经油红O染色,细胞内可见脂肪细胞特有的红色脂滴沉淀,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脂滴增大,表明大鼠BMSCs已成功分化为脂肪细胞.大鼠BMSCs分化阻断试验显示:诱导30d后经油红O染色细胞内红色脂滴沉淀明显下降,表明阻断后的细胞具有脂肪细胞的特性,但分化不完全;形态学鉴定表现出:细胞接触抑制消失,细胞核异常,微核畸变率高,核型异常,表明阻断后的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变.【结论】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和吲哚美辛的联合作用,诱导BMSCs成功向脂肪细胞分化.在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加入阻断剂3-MC,阻断其分化过程,表明干细胞分化过程受到阻断,细胞停止在分化的中间阶段,有转化成肿瘤细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山羊胎儿骨髓中的干细胞从骨髓血中分离并培养扩增;分别用含β-巯基乙醇或当归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贴壁培养法,可使低丰度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实现分离扩增;诱导后的细胞强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表明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为今后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状况下几种幼树地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幼树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地径变化规律。[方法]以油松、侧柏、元宝枫和刺槐为试材,测定了土壤含水率为18.75%1、6.47%、13.13%、9.78%和7.50%时的地径日变化规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对幼树的地径日变化有显著影响。在土壤含水率为18.75%时,刺槐的日最大收缩量(MDS)最小,为0.144 mm;土壤含水率为7.50%时,其MDS值则增大至0.356 mm。在土壤含水率为16.47%时,元宝枫的MDS值最小,而土壤含水率7.50%时的MDS值最大。在土壤含水率为7.50%时,油松和侧柏地径的MDS值最大,其他各处理水平的MDS值很接近。油松、元宝枫和刺槐晴天的每日最大收缩量比阴天大。[结论]不同试材地径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上午8:00,每日的茎直径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相似文献   

11.
杜仲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维娜  张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61-6462
取30日龄SD大鼠的骨髓细胞,置于含2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37℃,5%CO2培养,传代3次后进行分化诱导,诱导培养基杜仲的浓度分别为4×10^-7、4×10^-6、4×10^-5,4×10^-4 g/ml。研究不同浓度杜仲对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4×10^-7、4×10^-6g/ml处理组外,其余处理显著抑制细胞增殖;4×10^-6~4×10^-4g/ml杜仲可提高骨髓基质细胞ALP的活性;在各诱导组中均可见到钙化结节,4×10^-6~4×10^-4g/ml杜仲处理组钙化结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离鉴定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开展羚牛细胞治疗与体细胞核移植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载体。分离培养来源于羚牛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通过定向诱导培养探究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表明,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维持正常核型,对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 CD105、CD73、CD90、CD166、CD44呈阳性,对 CD1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19(b细胞标记物),CD34(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泛白细胞标记物)和 HLA-DR均呈阴性,具有成脂、成骨与成软骨多向分化潜能。表明成功分离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抗原与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为羚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内源物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为50岁以上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皮肤粘膜深红、乏力、肢麻,血压升高,肝脾肿大等。化验:RBC 630~810万/mm~3,Hb18~21.5g%,红细胞压积82~84%,骨髓表现为增生性骨髓像。对本症治疗三尖杉酯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24例临床观察)陈铭珍,陈日玲,郑德元(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湛江524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往报道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人,且易误诊,有关小儿MDS文献报道不多,也无临床特征性,为总结经验现将198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男7例,女6例;年龄18~71岁,40岁以上者7例。病程1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AF与CMITFP 2 组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78例晚期乳腺癌病人按时间顺序分成2 组,A组98例用常规CAF方案化疗,21d重复;B组80例采用CMITFP方案化疗,28d重复.所有病例均接受3~6周期化疗.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62.3%和81.3%;2 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A组骨髓抑制Ⅱ、Ⅲ度分别为14.2%、9.2%;B组骨髓抑制Ⅱ、Ⅲ度分别为20.0%、11.2%;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A组消化道反应Ⅱ、Ⅲ度分别为28.5%、9.2%;B组消化道反应Ⅱ、Ⅲ度分别为40.0%、12.5%.无明显的心、肝、肾毒性.结论:CMITFP方案比CAF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安全、经济,可作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培养奶山羊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心血管、神经退化,尤其是不育症患者的细胞移植治疗及相关细胞发育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进行MSCs的分离和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等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自发分化的细胞及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心肌样细胞、生殖样细胞进行检测,计算生殖样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分离得到的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其增殖能力强,无致瘤性,已连续传代至22代;其表达胚胎干细胞(ESCs)的表面标记Oct4、Nanog、C-myc和TERT;MSCs形成类胚体自发分化的细胞表达3胚层特异标志基因AFP、β-ⅢTubulin和心肌α-actin;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定向分化为表达Nestin和β-ⅢTubulin的早期神经样细胞,经5-氮胞苷(5-Aza)诱导,可定向分化为表达CT3及心肌α-actin的心肌样细胞,并出现肌管样结构,经维甲酸(RA)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期的蛋白Vasa、Scp3和CD49f(α6整合素)等生殖细胞标记,其阳性率分别达到35.7%,24.0%和14.0%。【结论】自奶山羊骨髓分离得到MSCs,其具备间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并具有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Cu2+对小麦幼胚脱分化和高频再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品种(系)千斤早和9848的幼胚组织为材料,研究了Cu2+对小麦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的Cu2+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形成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被诱导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能力。在供试Cu2+浓度范围内,千斤早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率比对照提高了37.9%~72.4%,9848比对照提高了8.2%~21.2%。分化培养基中的Cu2+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正向效应浓度千斤早为1.0μmol/L,比对照提高101.4%;9848为1.0~5.0μmol/L,分别比对照提高102.5%~116.6%;Cu2+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远高于对幼胚组织脱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血液病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对母婴威胁大,病死率高。为了总结产科处理的经验,现将1994~1998年在我院治疗分娩的44例妊娠合并血液病患者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4例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37岁,平均31.7岁,孕周为12~41周,其中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31例,再障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急性白血病1例,地中海贫血4例。1.2 处理及结果患者孕期均采用支持疗法,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改善贫血症状,补充各种维生素,未采用化疗药物。31例缺…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3年10月~1989年2月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0例,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经病理、骨髓像、骨骼X光检查证实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男:女=2:1。发病年龄38~70岁,其中50岁以上的占63.3%。本组首发症状以骨关节痛为多见,有21例(占70%),其次是贫血,有 8例(占22.2%),其余症状为浮肿、腹胀、感染等。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为20多天,最长达2年多。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 本组贫血较为严重,Hb30~60g/L的有18例(占80%),血沉增快的有23例(占76.6%),最快达184mm/h。绝大多数病人骨髓涂片均可见异常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