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农地产权改革模式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淑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0-16553
农地问题的核心是农地产权制度问题,而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针对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种种弊端,学界从学理论证和操作层面上设计出土地产权改革的种种方案,代表性的有私有化方案、国有化方案、集体制改进方案、复合制方案等。争论之外,学界也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介。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波兰农地私有化工作不尽人意的方面,其国有农地私有化大多采取了租赁经营形式,取消农业合作社的工作经历了反复,私人农场的经营规模没有明显扩大,私有化后农业生产一度滑坡并长期起伏.波兰农地私有化对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农地私有化不是政府一相情愿,私有化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作者在对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方案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建议在保持农地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实施土地使用权股份经营制 ,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5.
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从激励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交易功能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的综合评价系数为0.663 9,处于中度效率水平.对大路镇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贡献大小依次为激励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交易功能.农地产权改革应着重发挥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提高耕地垦殖率,遏制耕地撂荒,提高农业投入,严格控制违法"农转非".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在农地私有化改革过程中,确立了农民的农地私有产权。但是这种私有产权只是名义上的权利,是一种份额权利,而不是实质性对土地的所有。叶利钦政府看到这个问题的缺陷,推进农地流转的尝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农地流转尝试并不成功。因此,叶利钦时代的农地私有化改革只是确立了产权形式,而未能发挥农地产权的激励效应。普京政府看到了私有产权在没有土地流转下的困境,于是,通过《俄罗斯联邦农地流转法》,建立私有产权的自由流转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史证明,单纯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发挥农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只有将农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制度进行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产权的全部权能和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时期保加利亚实行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体制。私有化转轨后,保加利亚把土地退还给社会主义集体化时的土地所有人或者继承人。保加利亚农地私有化进展并不顺利,私人农场未形成主导地位,新的农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经历了大幅度下降后恢复缓慢。保加利亚农地私有化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私有化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私有化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预示其亟待改革.通过梳理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分析,认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走向应是农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制的实施,将在保证国家对农地最终控制权和裁决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应是一个利国利民、兴利除弊的最佳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国有化是在我国现实基础上的最佳选择,制度转换的路径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宣布所有土地为国家所有,取消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农民现在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归农民,使用年限为40年,到期后所有土地由国家无偿收回.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普遍存在着3类结构性矛盾。对解决我国农地关系结构性矛盾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河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途径。作者认为,私有化和集体化都不是解决农地关系结构性矛盾的途径,土地经营权流转才是解决我国农地关系结构性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提出土地国有化理论否定资产阶级土地私有权利天赋的观点,考察了不同社会 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通过批判法国农民土地所有制,揭露了土地私有制下资产阶级剥削的 秘密。在特定条件下,马克思设定了土地国有化的前提、内容和主要方式。围绕深化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问题的学术争论,马克思对土地问题的理论探索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发挥集体经济的引领作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去的集体化遭遇挫折,现在新形势下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又存在种种困难。因而,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2017年对以色列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在回顾基布兹制度特征和"私有化"改革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围绕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布兹的改革内容、路径和影响,分析了基布兹改革的实质。研究认为,基布兹改革的本质是在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大幅度缩小公共福利供给范围,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而不是放弃集体所有制。同时,基布兹改革背后所蕴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反思和参考。对于当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来说,其健康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成员的集体主义认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独立性和集体经济组织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供应链突出表现为“集体化”、“现代化”和“生态化”,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信用程度都需要整体协同管控。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决定了我国农业供应链以间接融资为主,其金融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突出、整体风险难识别、可能引致区域系统性风险和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供应链金融支持项目,并运用系统论原理控制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凡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270-272
东欧国家由于其历史原因,农地制度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殊性。选取东欧国家之一的捷克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农地制度私有化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presented is the result of a field survey conducted in Latvia in 1991. The brief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trace the role of the ‘private’ farm sector that has begun to emerge in the wak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 central-command to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us a look at the legislative acts embodying the agrarian reform is ccompani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oc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study of ‘production systems’, or that part of economic analysis that comes under the rubric of ‘farm systems’, was employ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o analyze a Soviet-type economic system in transi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sections, which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Latvia's agri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underpinning it, range in compass from the ‘first’ agrarian reform to collectivization and 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 look at the current, or ‘third’, land reform initiative (section 3), particular emphasis being accorded the emergence of new production structures and the problems pos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ones (sections 4 and 5). The next section includes a discuss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the farms of the socialized sector and of the nascent private one (section 6). The concluding remarks provide a recapitulation of the study's main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虽然从全球层面来看,国有森林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大多数,森林资源产权以公有制为主,但近几年来,社区、个人和私营公司拥有并管理的森林趋势日益明显,森林资源的私有制变化趋势日益明显,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渐进式林权制度改革,将森林管理和使用权由国家层面向私有层面转让。面对森林资源产权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从森林资源的多元效益出发,注重资源的所有和利用,以明确森林资源产权为基础,加强机制和能力建设,坚持森林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国家的适度干预 ,以森林资源公共所有权为主导,推进产权制度多元化,要建立森林资源动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葛斐  黄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91-392
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政府必须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逐步乃至最终完全交到农民手中,实现土地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