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短期的土壤墒情预测,根据天津市蓟州区、静海区、宁河区、滨海新区的10个气象墒情自动监测站3年的数据,对短期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选取站点编号、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风向等28项影响因子,用包含天气预报和不含天气预报的2组数据分别训练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并对4组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含天气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包含天气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分别为94.79%、95.54%,不含天气预报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包含天气预报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分别为96.85%、96.64%。研究认为,Elman神经网络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理论认为,含天气预报的模型精度比不含天气预报的模型精度高,BP神经网络表现出这一相关性,而Elman神经网络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的日光温室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日光温室温度预测模型中输入因子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以及输入因子过多而导致神经网络结构规模过大等问题,选用影响日光温室温度的环境因子组成数据样本,对数据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影响日光温室内温度的前3个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简化,拟合曲线光滑,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网络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对GDP有显著影响的6个因子,用1985~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把它应用于我国GDP的预测。实证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贝叶斯正则化方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可简化网络结构,增强泛化能力。与其它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数据输入简便,收敛速度快,拟合曲线光滑,且在预测精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算法以及不同输入层因子,构建出最佳的黄龙山区油松人工林树高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4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实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对6种BP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经过反复筛选找出最优模型并与传统胸径-树高模型作比较;最后将BP神经网络中的输入因子从2个增加到6个后,经过反复训练筛选出最优模型与2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比较。结果表明:1)贝叶斯归一化(BR)算法在6种算法中表现最佳,R2和MSE分别为0.963 0和1.168;2)不同隐含层节点数的选取会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产生一定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随着隐含层节点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方误差(MSE)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者都在节点数为10时有极值,此时的模型为最优模型;3)当输入因子为胸径和优势树高时,油松人工林的最优模型结构为(输入层节点数:隐含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2∶10∶1),此时BP神经网络模型对树高预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761 0和1.984 7;当输入因子为胸径、优势树高、林分密度、竞争指数、坡度和坡向时,最优模型结构为6∶10∶1,此时BP神经网络模型对树高预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844 7和1.955 7。由此得出,在建立油松人工林树高BP神经网络模型方面优化类算法要优于启发式下降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不需要目标方程结构,并且模拟和预测的精度均要优于传统模型;在原有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再引入林分密度、竞争指数、坡度、坡向这些输入因子后所得到的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树高模型的建立和预测要优于原有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地进行农用地(耕地)分等,减少现行农用地分等方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精度。以福建省长泰县丘陵山地区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无监督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筛选出2 602组典型样本,分别进行有监督网络——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学习训练,将分等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等别作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与SVM农用地分等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正确率为89%,精度较高;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正确率为99%,达到高精度等级。2种模型均能满足农用地分等的精度要求,但SVM模型较BP神经网络效果更好,更适合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水稻需水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需水量预测是节水灌溉规划的基础,由于BP神经网络在解决多参数非线性问题表现出极强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可以科学准确预测需水量。本研究从多个影响因子分析出发,得到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气象因子与水稻需水量之间的关系,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BP算法基础上,引入克隆选择粒子群算法,建立电力需求预测模型.将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前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当期产业结构变化、前期产业结构变化等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作为网络输入,电力需求作为网络输出,同时选择合适的隐层节点数,确定模型的网络结构.利用克隆选择粒子群算法反复优化BP网络的权值组合,将优化后的权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初始值,进行BP算法,直至网络达到训练指标.利用近几年相关输入输出变量年度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电力需求实证预测分析,并同普通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克隆选择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不仅训练速度快,而且误差小,预测精度明显提高,说明该模型对于电力需求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心电分类器,该设计利用前向多层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即BP算法,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用于心电信号分类的BP神经网络,并利用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使神经网络能分辨出正常和异常的心电信号。  相似文献   

9.
根据BP神经网络建立菜心叶片生长预测模型,以菜心叶子的长度和宽度来衡量菜心叶片的生长情况,运用有效积温原理,建立菜心叶片生长情况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菜心叶片生长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在叶子生长的预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在菜心产量的预测中起到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城镇网格点地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任意非线性映射。网格点地价是最新提出的一种地价概念,相对于基准地价与宗地地价来说,网格点地价具有许多它们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以兴安县为例说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城镇网格点地价评估的可行性,并通过比较BP网络拟合的结果与指数模型模拟的结果来验证BP神经网络在网格点地价评估中的优越性,最后运用训练好的BP网络结构计算出城镇网格点地价。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脉冲-旋流气流干燥工艺对木质纤维终含水率的影响,选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曲面法试验,考查杨木纤维脉冲-旋流气流干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终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杨木纤维终含水率的工艺参数递次是初含水率、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和风速。选用TensorFlow框架借助python编程语言建构BP神经网络,搭建终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足够的样本数据反映出规律特征后,预测模型的优化效果得以改善。将响应曲面法试验和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效果进行对照,响应曲面法和BP神经网络的ERMS值、R2值分别为0.2264、0.9834和0.4419、0.9794,反映出响应曲面法的优化水平更好。研究结果旨在为丰富木质纤维气流干燥理论体系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意义的BP(B ack-P ropagated)神经网络在水轮机故障诊断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RBF(R ad ia l bas is function)神经网络的水轮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的不足,具有精度高、收敛快、可以避免局部极小值的优点;RBF神经网络收敛速度约是BP神经网络的40倍,并能准确地诊断出水轮机组的故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逼近特点,采用神经网络评价管道土壤腐蚀态势。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管道土壤腐蚀态势评价模型建立的方法和过程,在实例计算中考虑土壤pH值、土壤电阻率、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电解失重四个主要因素,选取9个学习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分别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现场管道6个实测点进行腐蚀态势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可以用于对管道沿线土壤腐蚀态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假高粱适生性气候分布预测.根据假高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假高粱的适生性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全国57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对78个站点的空缺区划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插值;采用GIS技术划分出假高粱适生区、潜在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15.
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耦合的粮食产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斌强  雷丽娟  袁超  温建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72-174,177
以河南省为例,选取影响粮食产量的8个农业生产条件为指标,以2000~2007年8个序列的数据分别建立新陈代谢GM(1,1)模型,得到一系列预测值。将8个指标1990年至2007年的原始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粮食产量实际值作为输出样本,然后对网络进行训练,构建了BP神经网络。再将各新陈代谢GM(1,1)模型得到的8个农业生产条件的预测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得到的输出即为最终预测值。仿真实验表明,用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研究河南粮食产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准确度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旱灾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利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优势,将其应用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建立基于EMD的BP神经网络旱灾预测模型,对凌河流域44个观测站(小凌河流域11站、大凌河流域33站)共51年(1960~2010)的降水资料进行旱灾预测应用,同时将基于EMD的BP神经网络旱灾预测模型结果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小凌河流域基于EMD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年均降水量预测值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011和0.0076,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和0.83;大凌河流域基于EMD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年均降水量预测值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032和0.0092,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和0.79。基于EMD的BP神经网络预测值均方误差(MSE)较小且决定系数(R2)较高,均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值,提高了BP神经网络旱灾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水预测涉及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是典型的多指标评价问题,需对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利用1986~2000年的需水量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需水量的8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确定的主要影响因子构造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从而进行不同水平的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前4个公因子,即综合实力因子、畜牧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和补充分析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9%以上,为影响研究区需水量的主要因子,以此作为输入样本建立的BP神经网络需水预测模型既能合理地构造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又可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精度较高.因子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结合是多因素需水预测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卜晓波  龚珍  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56-13058,13079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重要手段,是目前遥感技术中的热点研究内容,有效地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关键。BP神经网络具有收敛快和自学习、自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遥感图像分类中,BP神经网络能充分利用样本集的信息,自动建立分类模型,但由于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阀值能直接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精度,因此该研究通过遗传算法来确定BP神经网络的最优权值和阀值,从而提高BP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以长江中游一武汉市为研究地区,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遥感分类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模型,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要高于BP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尽早检测出棉花采摘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减少大型故障造成的巨大损失。[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BPAdaboost算法的预维修方法用于检测棉花采摘机故障情况。首先采集棉花采摘机8个核心部件的工况参数信息作为故障特征参数,然后将故障特征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构造BP神经网络弱预测器,最后通过多个BP神经网络弱预测器构建Adaboost强预测器模型。[结果]用采集到的棉花采摘机实际工况数据验证Adaboost强预测器模型的性能,模型预测准确率达94.7%。[结论]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对棉花采摘机的故障进行预测,而且与BP神经网络弱预测器相比,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黄健  李晶  张璞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13-12915,12922
国内棉铃虫划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新疆型4个地理型,预测棉铃虫的发生对棉铃虫的防治和安排农事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笔者选取新疆麦盖提县植保站棉铃虫发生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按月平均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法选出与发生等级相关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分别用逐步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该地的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高于逐步回归模型,在干旱区,温度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强于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