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试验将健康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2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Ⅰ组:空白对照组,对试验大鼠仅进行假手术处理,从手术第二天开始灌服蒸馏水[4 ml/(d·只)];Ⅱ组:给药试验组,对大鼠造成实验性骨折,从手术第二天开始灌服接骨中药浓缩液[4 ml/(d·只)];Ⅲ组:骨折模型(阳性对照)组,对大鼠造成实验性骨折,从手术第二天开始灌服蒸馏水[4 ml/(d·只)].各组试验大鼠分别于手术后7 d、14 d和21 d心脏采血,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清钙浓度和血清无机磷浓度,结果表明:骨折发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大鼠血液中ALP活性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骨折后14 d血液中ALP活性最高;各试验组中,Ⅱ组血液中ALP活性高于Ⅲ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折后7 d血钙升高,对应血磷降低,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折后14 d血钙降低,而对应血磷升高,且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组方可通过增强大鼠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血清ALP活性和促进钙磷沉积,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鹿茸蛋白(VAP)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采用X光检查、组织病理切片、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测定等方法,观察肌肉注射VAP对骨折模型小鼠的影响。与对照组和接骨片组相比,肌肉注射VAP的小鼠骨折愈合明显加快。X光检查结果显示,58mg/kg VAP组骨折线消失且骨髓腔通畅,有明显促进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HE染色实验结果证明,58mg/kg VAP使骨性连接更加稠密,骨髓腔充满大量骨髓细胞;给予58mg/kg VAP的小鼠血清中IGF-1和ALP含量较对照组和接骨片组更高。58mg/kg VAP可以加速骨形成和骨折愈合,其治疗效果与小鼠血清中IGF-1和ALP的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中药治疗骨折愈合提供动物实验依据, 将32只6月龄新罗曼母鸡, 体重1 75kg左右, 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两组, 中药组和对照组, 无菌手术条件下制备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 骨折后中药组于饲料中添加1 5%复方中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血竭、土元、黄芪、川续断、骨碎补、乳香、没药、丹参、自然铜、大黄等量混合), 对照组常规喂料。骨折后3d、5d、10d和15d心脏采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 以骨折局部3d、5d、10d和15d的组织材料制作组织切片, 利用VonKossa氏法进行钙质染色检测骨痂钙盐沉积情况。结果: 中药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折后6d、10d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极显著(P<0 01), 切片显示中药组骨折后10d和15d中药组钙盐沉积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对鸡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中药对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骨痂钙盐沉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 et Arn.)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毛冬青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运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0 min后,毛冬青总皂苷给药组及阳性药物组分别于舌下静脉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毛冬青总皂苷及阳性药物(香丹注射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后,每组取8只大鼠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取血离心后,取血清,比色法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每组取2只大鼠运用病理组织形态学检验,观察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冬青总皂苷不同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脑梗死面积减小,病理变化较轻;血清SOD的活性显著升高;毛冬青总皂苷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其MD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毛冬青总皂苷抗氧化作用及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大豆淫羊藿骨碎补片对大鼠骨密度及骨钙含量的影响。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豆淫羊藿骨碎补片低、中、高剂量组。以上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0 mg/Kg,持续12周。每周称量并记录1次大鼠体重;12周之后,测定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骨密度值、骨钙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 0.05)。表明大豆淫羊藿骨碎补片具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寒葱对雄性"肾阳虚"大鼠氧化损伤的调节作用,对寒葱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进行定量测定;以8只大鼠为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32只大鼠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模,造模2周成功后,32只肾阳虚大鼠均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后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剂量的寒葱水提物4周,同样方法进行寒葱醇提取物试验,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生殖器官系数和血清中的SOD活性、MDA及睾酮含量,显微镜观察睾丸细微结构。结果表明:注射氢化可的松的雄性大鼠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生殖器官系数下降,血清中SOD活性和睾酮含量下降,MDA含量提高,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管腔扩大,细胞处于变性阶段,但是寒葱提取物干预后大鼠阳虚症状减轻,生殖器官系数显著上升,血清的SOD活性和睾酮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高剂量组SOD的活性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增生明显,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紧密基本恢复到正常组大鼠状态。寒葱提取物可修复氧化损伤组织并改善肾阳虚症状。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 r-球蛋白制剂对肉用仔鸡生长和血清 ALP 活性的影响.将试验组自出壳后肌肉注射 r-球蛋白制剂,每次剂量为10mg/羽,共3次,对照组不予注射.两组鸡均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比,在7周龄末,平均体重增加54g;在第3.4、5周龄期,平均日增重和血清 ALP 活性分别提高4.2%、4.8%、3.7%和65.7%、20.5%、78.1%.提示 r 球蛋白制剂有增加肉用仔鸡早、中期的生长速度和血清 ALP 活性的作用.此外试验还表明,血清 ALP 活性与相对增重呈显著的正相关(r=0.941).本文还对r-球蛋白制剂促进肉鸡生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减肥降脂功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温度、液(mL)料(g)比、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血脂症模型,建模4周后,以奥利司他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文冠果叶总皂苷连续灌胃4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分析不同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对小鼠体内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 ℃,乙醇体积分数70%,液(mL)料(g)比30∶1,此时文冠果叶总皂苷得率为4.952%。对小鼠的减肥降脂试验表明,文冠果叶总皂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力最高可达68.29%,且在高血脂模型中,高、中、低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均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浓度,提高HDL-C浓度,其中高剂量组的降脂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奥利司他效果相当。【结论】文冠果叶总皂苷减肥降脂功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胰脂肪酶活力,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进而促进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酸枣叶(Ziziphus jujube var. spinosa)总黄酮[高剂量组300 mg/(kg·d);中剂量组150 mg/(kg·d);低剂量组100 mg/(kg·d)],测定小鼠体内总蛋白含量(T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活性(T-AOC),探讨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不同剂量的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的TP浓度、POD、SOD、CAT及T-AOC活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小鼠体内TP浓度、T-AOC和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无显著变化,但胃施酸枣叶总黄酮各处理小鼠体内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酸枣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及体内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复方苦芩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用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给免疫抑制小鼠灌服复方苦芩总黄酮,检测碳粒廓清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及T,B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显示:复方苦芩总黄酮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同时也能够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和增强T,B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者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苦芩总黄酮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是地黄上发生的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可能的新病毒。笔者对ReM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eMV粒子形态为杆状,可以侵染茄科、番杏科、十字花科和藜科等4科10种植物,其中在茄科的心叶烟、黄花烟、蔓陀罗;番杏科的番杏;藜科的苋色藜和昆诺藜上表现为局部枯斑症状。在红花烟、普通烟、番茄和白菜等植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症状。ReMV的钝化温度为90-95℃,稀释限点为10-5-10-6,20-22℃条件下的体外存活期在6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成型蛋白(BMP)-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扩增小鼠BMSC,分为对照组、BMP-2组及阻断剂组,其中BMP-2组加入BMP-2,阻断剂组加入SB203580(p38MAPK通路阻断剂)和BMP-2。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量、p38MAPK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2组BMSC中ALP活性和钙沉积量增加(P〈0.01),p38MAPK表达较早出现。阻断剂组p38MAPK表达明显延迟,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BMP-2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分化中硝态氮代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幼胚产生的Ⅰ型和Ⅱ型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分化过程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2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硝态氮代谢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愈伤组织刚转入分化培养基时NR活性显著增强,之后逐渐下降;在分化过程中,Ⅱ型愈伤组织的NiR活性始终高于Ⅰ型;2种愈伤组织的硝酸盐含量在分化中没有明显差别;从分化第6天到第19天,Ⅱ型愈伤组织的亚硝酸盐含量一直低于Ⅰ型。分析可知,Ⅱ型愈伤组织的幼苗分化率高于Ⅰ型,与愈伤组织的硝酸盐含量关系不大,主要与亚硝酸盐含量有关,而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于NiR的活性,因此,NiR的活性对玉米愈伤组织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凤丹’牡丹组织培养获得的增殖幼苗为材料,在含有0~5.0 mg·L-1硝酸银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通过测量总酚含量、单体酚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确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减轻褐变,其中2.0 mg·L-1的综合效果最好且对组培苗正常生长无影响;硝酸银对组培苗褐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单体酚有绿原酸、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二氢槲皮素。愈伤组织中总酚含量与褐变等级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以银杏的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研究愈伤组织生长量及其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D与BA组合比NAA和KT有利于各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NAA与KT组合更利于愈伤的继代培养。未成熟胚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大致为"S"型,在含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前期生长较快,而在后期(24~28 d)鲜重有所下降,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0 d时达到最大;在含KT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在24~28 d期间仍有增长,其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8 d时最大,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POD活性和ATP含量与银杏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植酸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及钙磷代谢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同日出壳的健康樱桃谷肉鸭120羽;经1周预饲后.随机分成2组.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进行饲喂。其中一组添加400u/kg植酸酶,以研究植酸酶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胫骨和血液中钙磷含量,碱性磷酸酶及饲料中钙、磷利用率和粪便中磷排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低的无机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鸭生长性能改善,提高胫骨中灰份、钙磷的沉积,提高钙、总磷和植酸磷的利用率,并减少粪磷的排出,同时使血钙、血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愈伤组织形成单细胞克隆体系的关键因素,以青睐苜蓿为试材,比较了两种形态的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差异;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松散型巨大型,松散型是巨大型的2.09倍;POD酶活性:巨大型松散型,巨大型是松散型的1.35倍;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较大、组织排列疏松、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较稀薄,而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较小、组织排列松散、细胞液泡较小、细胞质较浓。巨大型与松软型愈伤组织细胞的膜代谢程度相同,但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中糖积累多,细胞代谢旺盛;而巨大型愈伤组织糖积累少,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