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相似文献   

2.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香气物质总数在渥堆10天后达到最大值(47种),其相对百分含量渥堆5天后达到最大值(95.78%)。对后发酵过程中的甜香香型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3-辛酮、3-蒈烯、芹子烯等,其含量均随着甜香的加强而呈增加趋势。阴干茶样中检测到的新增的香气成分:正己醛、甲基环戊烷、庚醇、2-正戊基呋喃、异佛尔酮。小叶种后发酵茶的香气特征性成分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α-古芸烯、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柏木醇)等,主要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桂花龙井茶和柚子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珊珊  郭雯飞 《茶叶》2005,31(4):228-232
分析了用特级炒青绿茶窨制的抽子花茶和用龙井茶加工的桂花茶的香气成分和其他的一些成分,阐明这两种特种花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以及其加工工艺对生化成分的作用。柚子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醇类和含氮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法尼醇等。桂花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紫罗酮类、醇类和酯类,如β-紫罗酮、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软脂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绿茶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醇类、萜烯类、醛类及酮类等5类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比例最高,醇类含量次之。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和β-紫罗酮。此外,卷曲形茶还含有5-叔丁基-3,5-己二烯-2-酮和α-白菖考烯;扁形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和2,3-辛二酮;珠形茶还含有壬醛、苯甲醇和苯乙醇,香气成分含量比例差异较大。与"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比,"乌牛早"所制绿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结论:"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β-紫罗酮和α-白菖考烯等,以呈花香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测分析32个茉莉花茶样挥发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引证分析了茉莉花茶、茉莉花、茉莉花干和茶坯的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asmine 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结果表明,JTF值与茉莉鲜花的芳香物质整体挥发水平存在相关性;针对29种特征挥发物对32个茉莉花茶茶样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不同窨制品质的显著聚类特征,推断JTF指数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品质判定指标。进一步构建这32个茉莉花茶茶样窨制品质的决策树鉴定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3.8%),确定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峰数(节点为4)和JTF值(节点为0.915)为判定节点,证实了JTF值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应用于茉莉花茶窨制品质鉴定与掺假判别,并且建立决策树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不同窨制品质的茉莉花茶,尤其为掺假(如添加香精)等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配花量在69%~115%之间,配花量递增,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亦随之增加,当配花量达到96%以上,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茶坯的吸香已趋于饱和。采用湿窨工艺窨制高档茉莉花茶的适宜配花量为90%~100%。  相似文献   

7.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共69种,包含10种醇类化合物、29种碳氢化合物、24种酯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花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约占30%。每组化合物均有一个主导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芳樟醇为主;碳氢化合物中以α-法呢烯为主;酯类化合物中以乙酸苄酯为主;其他化合物中吲哚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窨制次数的福州茉莉花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TF index)和感官评价等指标,为全方位评审茉莉花茶质量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从一窨到五窨一提,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与种类逐渐增加,最终分析得到了77种香气成分。茉莉花茶的品质从四窨到五窨有显著提高,而五窨茉莉花茶质量略低于五窨一提,但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综合成本和工艺繁简考虑,选择五窨茉莉花茶作为最佳窨制次数花茶。该研究为优化茉莉花茶的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花茶窨制中的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一种再加工茶,以花窨茶,使幽稚芬芳的花香溶于醇爽的茶味之中,茶引花香,相得益彰。所以,花茶既有浓醇爽口之茶味,又兼备鲜美芬芳的花香。然而,目前有些地方窨制的花茶,香气低闷,滋味欠鲜爽。其原因之一是茶坯通过鲜花窨制后,香气没有得到很好的透发和保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窨制过程中,烘焙技术掌握不当所造成的。俗话说:“三分窨七分烘”、“花茶一把火”,充分说明了烘焙的重要性。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花茶窨制中的烘焙技术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嫩茶窨香花,芬芳人人夸”。由号称“天下第一香”的茉莉花所窨制的花茶,香气幽雅清新,沁人心脾,特别惹人喜爱。这虽与茉莉花本身的花香有关,但也决不能忽视茉莉花茶窨制中提花技术的运用。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就提花的作用及其技术要点作一概述。一、提花及其作用提花即茶坯通花窨后不复火,用少量鲜花  相似文献   

11.
高思青  杨培迪  禹利君 《茶叶》2009,35(2):70-73
花茶是茶叶消费中的一个主要品类,但近年来花茶消费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本文着眼于茶、花的深厚文化底蕴及药用保健功能,提出结合茶、花的特征优势,丰富花茶的文化内涵,拓展花茶的药用保健功能,以促进湖南花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州8种主要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福州地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内标法确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8种茉莉花茶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达47~55种,特征香气中共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有26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酸类、酮类、酚类、杂环类、烃类等八大类化合物;萜烯指数的范围为0.937~0.970;茉莉花茶香气指数的范围为2.752~5.632。综合对8种茉莉花茶的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茉莉龙芽、茉莉针王、生态花茶品质最高;茉莉银毫、茉莉龙毫和茉莉大白毫次之;茉莉白龙珠和特级花茶等级最低。该研究为有效区分福州茉莉花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兰花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正礼  童华荣 《茶叶科学》2006,26(3):215-218
采用SDE提取精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重庆产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及其素坯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在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中分别检测出57个组分。其中有19个香气化合物是素坯中没有的,新增香气化合物在一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为40.27%,特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达到81.84%。主要香气化合物有:大根香叶烯B(特级28.25%、一级5.47%)、γ-榄香烯(特级13.04%、一级6.11%)、别香橙烯(特级8.11%、一级13.26%)、茉莉酮酸甲酯(特级9.04%、一级5.55%)、δ-杜松烯(特级7.68%、一级0.60%)、γ-蛇麻烯(特级3.32%、一级0.42%)、肉豆蔻醚(特级2.61%、一级1.08%)。  相似文献   

14.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全国18个省(市)9种茶叶128个样品的氟含量。结果表明,砖茶氟含量最高,平均159.14mg/kg;茉莉花茶氟含量最低,平均35.54mg/kg。根据氟摄入量的最高限量规定等有关资料计算出各种茶叶的每天最大饮用量。文中同时讨论了个别茶区氟含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现状及其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当前我国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REOs)的现状及其溶出特性,分析了2007~2010年全国各地1245只茶叶中∑REOs的现状,并对不同含量及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进行溶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茶叶中∑REOs中值约为2mg/kg,含量范围介于未检出至13.80mg/kg之间;90%以上的茶叶∑REOs小于5mg/kg,∑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为45%~65%;乌龙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低于50%,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均在70%以上。当茶叶磨碎后其稀土浸出率均显著高于原样。茶叶加工过程中对芽叶的挤压程度可能是影响稀土浸出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各类茶的稀土浸出率为:针形茶<扁形茶<卷曲形茶<粉茶。茶汤中∑REOs以第1次冲泡最高,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递减。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以乌龙茶粉最高,约为60%;其次是乌龙整茶,约为50%;针形绿茶的稀土浸出率最低,仅为5%。即使对总浸出率最高的乌龙茶粉而言,当乌龙茶粉干物质中的∑REOs达到6mg/kg,茶汤中的∑REOs也仍低于饮用水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柚子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枝术,首次分析了中国柚子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0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83%,尤其是萜稀醇类,其含量约占60%,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芳樟醇、橙花叔醇、反,反-法呢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植醇等。此外,还分析了柚子花茶的香型特点,并与茉莉花茶和白兰花茶的香气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茶叶拼配的混料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华荣  龚正礼 《茶叶科学》2004,24(3):207-211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研究了7组分花茶的拼配方案。结果表明均匀配方设计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成品茶叶的拼配中。通过各指标的回归模型,估计各组分间感官性质的互作,结合混料设计分析软件HL40,可以进行茶叶拼配多组分和多目标的参数优化,寻求成本最低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5类(宽皮橘类、甜橙类、柚类、柠檬类和金柑类)柑橘共5个品种的果皮提取液为原料,评价各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实验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用IC50值来评价柑橘的抗氧化性,并综合分析了各品种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柑橘的果皮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不同样品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不同,综合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太田椪柑>金弹>北京柠檬>纽荷尔脐橙>坪山柚,即在5类柑橘品种中,宽皮橘类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金柑类次之,柠檬类和甜橙类较弱,柚类最弱。  相似文献   

20.
姚晓燕 《茶叶》2010,36(1):58-61,64
紧压茶生产历史悠久,它贯穿了整个茶叶发展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茶叶博物馆除了收藏全国各地生产的六大茶类中代表性茶样外,还收藏品种繁多的紧压茶,时代不一,从清代宫廷茶砖到现代各式茶砖,都搜罗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