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打孔塞药防治板栗栗红蚧雌成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红蚧(Kermes nawae Kuwana)是板栗主要害虫之一,采用不同浓度的6种农药对板栗栗红雌成虫进行打孔塞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氧乐果乳油防治效果达88%。  相似文献   

2.
栗绛蚧又名栗红蚧,是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在安徽板栗产区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板栗树2年生枝干上刺吸汁液危害,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导致栗树衰弱或枯死.此虫繁殖量大,而若虫体微小,生活较为隐蔽,防治亦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板栗大球蚧在安徽省此虫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为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经生产性防治研究试验表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1%溶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5.
一、栗红蚧(板栗大球蚧) 每年发生一代,以雌虫在枝干上越冬,次年四、五月蚧壳膨大,老熟时硬固。雌虫产卵于蚧壳内,五月份孵化,若虫爬出蚧壳,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危害,引起枯死。天敌有黑缘瓢虫、红点唇瓢虫和大草岭。  相似文献   

6.
对绛蚧(Kermes eanwae Kuwana)是板栗主要;害虫之一,采用不同配比的6膛药对板栗对绛蚧雌成虫进行打孔塞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氧化乐果乳 骘效果达88%。  相似文献   

7.
栗链蚧 (AsterolecaniumcastaneaeRussell)是东海县板栗生产上的一种主要虫害 ,发生面积大、程度重 ,严重威胁板栗的发展。 1997~ 2 0 0 1年 ,我们在东海县的山左口乡、房山镇两地 ,对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摸清了栗链蚧在当地的发生规律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1 危 害栗链蚧的雌成虫和若虫主要危害板栗的枝干。枝干受害后表皮下陷 ,凹凸不平 ;当年生新梢受害后 ,表皮皱缩、干裂 ,秋后干枯而死。越冬成虫的形状、颜色、大小均和栗树枝条表皮的皮孔相似 ,在低虫口时极易混淆 …  相似文献   

8.
栗绛蚧 (KermesnawaiKuwana)属同翅目红蚧科 ,是板栗主要的枝梢害虫之一 ,近年在浙中地区发生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 ,被害枝易干枯死亡 ,导致树体衰弱 ,栗实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危害 ,我们自 1999年起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作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1 成 虫雌成虫体近球形 ,长 5 .5~ 6 .5mm ,宽 4 .5~ 7.0mm ;初期为嫩绿色至黄绿色 ,腹末有一小水珠 ,背面有 5~ 7条黑色横带 ,体表光滑具有光泽且均匀分布刚毛 ;生殖孔两侧各有 1~ 3根白色卷曲的蜡丝 ;触角长 0 .14mm ,线状 …  相似文献   

9.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0.
栗绛蚧Kermesnawaekuwana是板栗一种主要害虫,在浙江省武义县发生严重.在浙江省武义县武阳对危害板栗的栗绛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其药效差异较大,采用35%快克乳油、40%速扑杀乳油防治,效果达91%~93%.另外,还对快克进行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时期防治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