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设置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3个不同剂量处理,评价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剂量处理(每100 kg种子用有效成分400 g)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6.3%,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处理,且该制剂对种子萌发、出苗率、苗期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0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好,为89.1%;其次为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1%和86.9%。杀菌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无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应用新型药剂及复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3种单剂即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高、中、低常用剂量作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开展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制剂高(4.4 g·kg-1)、中(3.3 g·kg-1)、低(2.2 g·kg-1)用量的种子包衣处理防治棉花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3个剂量的防治效果表现为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其中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在高剂量时防治效果达到84.03%;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以上结果可为应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花立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首定  郭攀 《中国棉花》2019,46(6):31-32
为筛选防治棉花苗病的理想药剂,2018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包衣或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试验。结果显示:7种杀菌剂中以2.5%(质量分数)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到84.8%~86.3%,显著优于其他参试药剂,且对棉花幼苗安全无害;450 g·L-1克菌丹悬浮种衣剂和400 g·L-1卫福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效果也较好。找出了适合新野县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可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萎锈灵在大麦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萎锈灵在大麦和土壤中残留的检测方法、萎锈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大麦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对萎锈灵的最小检出量为0.002ng,萎锈灵在大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0.002、0.001mg·kg~(-1),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8.9%~94.0%、92.4%~98.6%和90.6%~101.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7.9%、1.8%~4.7%和0.9%~4.8%。萎锈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1d,药后14d消解率大于93%。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120、180g a.i.·100kg~(-1)种子拌种,收获期大麦籽粒中萎锈灵残留量均低于0.002mg·kg~(-1),说明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在大麦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HPLC测定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法处理水稻种子时药剂的损失量。室内采用滤纸法,考察种子包衣后浸种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拌种水稻浸泡48h后,吡虫啉的损失量为21.62%,苯醚甲环唑的损失量为23.75%。种子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的发芽率与ck存在显著差异,而水稻的根长、侧根数和株高与ck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对水稻发芽有刺激作用,但对水稻幼苗素质没有影响。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受稻飞虱危害明显低于ck。这表明: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处理水稻,能很好的控制水稻苗期稻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采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郑麦366为试验品种,以600g.L-1吡虫啉和12.5%烯唑醇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1∶50、1∶60、1∶70)处理,研究不同剂量的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用药剂量越大,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越好。在防治蚜虫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防效分别为85.61%~97.71%和80.15%~93.38%,与对照药剂600g.L-1吡虫啉FS1∶300包衣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在蚜虫发生前期和中后期防效分别为91.32%~94.91%和74.88%~83.27%,其中中后期防效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处理。在防治纹枯病和枯白穗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分别为76.91%~86.64%和78.29%,与对照药剂12.5%烯唑醇WP 1∶1500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60时的防效分别为69.14%~80.87%和72.68%,显著低于药种比1∶50包衣处理,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分别为60.75%~78.35%和64.43%,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以上结果说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  相似文献   

8.
张璇  南宏宇 《江西棉花》2010,32(2):47-48
采用3种不同药剂在棉花上的拌种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以2.5%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拌种表现最为突出,苗期根病发病率比时照低13.7个百分点。增产9.2%。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明确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为低毒、高效、无公害种衣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可提高棉花出苗率17.8百分点,增加棉花产量15.6%,对棉花立枯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巧60%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棉花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巧60%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棉花苗期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巧60%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棉花的出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棉花苗期蓟马、蚜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处理后的棉花在根长和侧根数量上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空白对照,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唑醇类种衣剂芽后包衣对玉米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用15%克·福·唑醇悬浮种衣剂芽后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无不良影响,对幼苗根系活力、根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药种比1∶50芽后包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检测了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玉米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促进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叶面积及茎粗等生物学指标的增加,显著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等综合功效.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最佳药种比为1:5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咯菌腈等多种杀菌剂对花生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咯菌腈等8种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和敌磺钠等3种药剂进行喷雾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测定各药剂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g/L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花生小区产量最高,25g/L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和60%百泰(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喷雾处理的3种药剂中,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g/667m2处理效果最好,且喷雾处理比拌种处理效果好,对花生产量提高幅度较大,因此此药剂适合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种衣剂1号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增产作用,1992年在省植保植检站的主持下,于我县棉花原种场进行了此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供试药剂与试验方法 1.1 供试药剂种衣剂1号由北京农业大学生产,按种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开封对1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干粉种衣剂防治棉花黄萎病与促进棉花生长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干粉种衣剂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5种种衣剂在苗床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药种比2 000 ml/100 kg种子)、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药种比200 ml/100 kg种子)可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秧苗素质高,对水稻及周围生物均安全。  相似文献   

17.
棉花种衣剂是用于棉花良种包衣,防治苗期病虫的特殊剂型,系我国首次研究成功的新品种。与拌种、浸种的各种药剂不同,种衣剂具有包衣后立即固化为膜成为种衣的性能。它含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肥料及多种助剂、并具有内吸、缓释和不影响种子贮藏等特点。药效可维持50—60天。用种衣剂包衣的棉种进行营养钵育苗,苗床期可基本不必防治病虫。在营养钵育档移栽的棉区,推广种衣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数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6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当前推广的6种玉米种衣剂进行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效成分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都有理想的防治效果,18.6%福.克.戊唑悬浮种衣剂、16%福.克.唑醇悬浮种衣剂(乌米净)、63%福.克.戊唑干粉种衣剂、22%福.克.戊唑悬浮种衣剂和7.5%克.戊唑悬浮种衣剂(黑虫双全)5种种衣剂防效达98.8%~100%,而不含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防效仅为44.42%。  相似文献   

19.
采用 PDA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由福美双和立克秀等混配的 1 0 .1 %克福立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 ,该种衣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对小麦散黑穗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4 .89 2 .1 8X,EC5 0 为 1 .0 995μg/ml,实际毒力指数为 1 0 68.58,理论毒力指数为 2 9.63 1 0 ,共毒系数为 3 60 6.2 9,与福美双、立克秀单用相比增效倍数达 3 5.0 62 9,说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推广用量,室内试验以辽春10号为材料,研究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田间试验以济麦22和中麦895为试验材料,探索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的推广剂量。结果发现,133~800g·100kg-1种子的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发芽率、株高、根长及鲜重无明显影响;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效。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中麦869纹枯病防效为66.4%~86.7%,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95.8~97.3%,防效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济麦22纹枯病防效为55.8~62.7%,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80.2~90.1%,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推荐剂量为400~800g·100kg-1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