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由于猪殃殃的竞争,小麦穗数、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导致减产。田间猪殃殃株数。茎枝数,干物重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猪殃殃茎枝数每增加1万茎/亩,穗数减少0.051万穗,穗粒数减少0.022粒,千粒重降低0.014克。小麦产量损失0.94斤。 2.猪殃殃与小麦共生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与小麦同时出草的猪殃殃,共生到三月底小麦拔节期,减产不显著;共生到四月底小麦抽穗期,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初步认为,三月底,四月初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临界期。 3.猪殃殃密度大的情况下,除了与小麦竞争,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密度越大,分枝的成活率越低。 4.根据其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建议把防除指标定为60茎/尺~2。猪殃殃是遍布全省、发生和危害正在逐年加重的麦田恶性杂草。1979—1981年,我所曾对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危害损失等作了观察和研究,明确了田间发生密度10株/尺~2以上,即能造成小麦显著减产;3月下旬是药剂防除适期。1983—1984年,着重对猪殃殃和小麦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影响作了一些研究,得出了根据猪殃殃田间发生量来估测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式,并根据猪殃殃竞争的临界期,从理论上肯定了3月下旬是春季防除适期;建议改用60茎/尺~2为防除指标,比用株数为指标更准确,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 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三要素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和春季总茎数,越冬期分蘖数最多降低24%,春季总茎数最大降幅为40.7%;秸秆覆盖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减少,平均降幅5.6%,但穗粒数有增加趋势,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略有降低。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小麦越冬期分蘖数、春季总茎数以及单位面积穗数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的关系,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使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增幅接近70%;在供试条件下,秸秆覆盖无增产效应。相比秸秆覆盖,同样小麦产量水平下,常规栽培需氮肥较少。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与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和病粒率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赤霉病在温暖、高湿环境下发病严重。在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中,利用小麦抽穗扬花期气象因子,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即4月上、中旬雨量(x1)、4月中旬雨日数(x2)与当年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Y1)组建回归预测式:Y1=0.913 1+0.093 5x1+2.460 3x2±2.490 9,及时指导防治工作。通过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指数(Y1)、病穗率(x3)与病粒率(Y2)的关系,建立回归预测式:Y2=0.248 2+0.946 9Y1-0.154 1x3±0.344 3,为脱毒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田杂草危害分析与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栽棉田中设置重复试验,研究草害对棉株的危害及控制的经济阈值。草害参数与棉株生育、产量性状呈Y=AxB幂函数关系,与品质性状、害虫危害呈Y=A+Bx直线回归关系。因年度间棉花产量呈动态改变,据经济阈值的恒等变换模式,设计了各皮棉产量时除草的经济阈限指标,供棉田除草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直播早稻田雀稗危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啼量损失与双穗雀稗密度、总分枝数、鲜重之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每平方米增加1株,疸损失率平均提高10.28个面分点;分枝数每增加1个,鲜重每增加1g,每亩产量损失分别为0.76kg和0.20kg。在产量损失构成中,以有效穗占主导地位,其次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草 (Beckmannia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并计算了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 ,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 ,而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 33.4~84 .2d。  相似文献   

7.
旱地杂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群体条件下,对旱地杂种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杂种小麦的株高,分蘖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具有明显超标优势。强优势组合穗粒数、穗粒重优势突出,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粒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筛选强优势组合时,应重点对穗粒数和穗粒重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8~2010对小麦单穗接虫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灰飞虱虫量与小麦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1.132 9867x-2.470 773,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3.38%,代入回归式算出防治指标为单株5头;进一步确定了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5级单株虫量分别为:5~7头、8~12头、13~17头、18~24头和24头。  相似文献   

9.
设置正常灌水处理(T1)、重度干旱处理(T2)2种处理,测定株高、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抗旱系数(DRC)、综合抗旱系数(CDRC)、加权抗旱系数(WDC)、隶属函数值(D)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成熟期不同甜高粱品系的抗旱性进行鉴定及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各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抗旱系数频次分析表明,各性状抗旱性敏感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穗粒数分枝数株高茎粗千粒重穗茎粗穗重穗长单株粒重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产量与穗粒数、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穗粒数与穗重、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重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转化成5项新的互相独立综合指标,可代替88.087%原始所有性状抗旱信息;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性状DRC与D的密切程度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千粒重穗粒数产量穗茎粗分枝数穗重穗长株高茎粗。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22个不同品系甜高粱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3份、Ⅱ级7份、Ⅲ级6份、Ⅳ级4份、Ⅴ级2份。对聚类分析结果的抗旱系数进行抗旱性等级统计分析表明,除株高、茎粗和穗长以外,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重、穗粒数、D值、分枝数、穗茎粗、CDRC值和WDC值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加。逐步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千粒重、单株粒重、穗粒数、穗茎粗与D值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对甜高粱成熟期各性状均会产生显著影响,千粒重、单株粒重、穗粒数和穗茎粗可作为甜高粱成熟期直观、准确和简单的抗旱鉴定评价指标,筛选出成熟期抗旱性强的甜高粱品系为F417、F438、F6137。关键字: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河曲大红黍为材料,设定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株高、茎粗、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大,茎粗变细,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和有效穗粒数逐渐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176.78471+ 11.51879X-1.29607X2,理论最适密度范围为4万株/666.7m2-5万株/666.7m2.  相似文献   

11.
王继藏 《植物保护》1993,19(6):11-12
随着麦圆叶爪螨数量增加,小麦亩茎数、单株分蘖数、次生根、3叶以上大蘖数、亩穗数,单穗粒数明显减少,不孕小穗数、枯叶率明显提高,小麦产量下降。小麦产量损失率和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4=0.0355x-1.3032 y’4=0.9789**,提出亩产350公斤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104头/33cm单行长。  相似文献   

12.
褚建君  李扬汉 《杂草科学》2003,(1):21-22,33
测定了Wang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计算了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Wang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而Wang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33.4-84.2d。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对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057.5、1903.5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后小麦的株高、茎蘖数、鲜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无显著差异,对小麦安全,且对菵草、繁缕、荠菜等杂草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相似文献   

15.
麦田混生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2000年于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农场对小麦田的荠菜、播娘蒿、麦瓶草等主要杂草混合生长的危害及生态经济防除阈值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麦田主要杂草持续生长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杂草密度(x)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即y=0.0077x1.6565。随着杂草密度的提高 ,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 ,穗粒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空心莲子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空心莲子草密度下水稻生长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在空心莲子草的竞争干扰下,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拟合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穗长(y=18.145e-0.003x,P<0.001)的关系较好,二次曲线拟合其与水稻有效穗数(y=0.001x2-0.105x+11.683,P<0.001)的关系较好,而拟合其与水稻千粒重(y=-0.154lnx+20.261,P<0.001)、产量(y=-582.764lnx+6282.120, P<0.001)及产量损失(y=9.435lnx-1.689, P<0.001)间的关系均以对数模型为佳。稻田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进行化学除草时,空心莲子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1.40%,经济阈值为1.39株/m2。  相似文献   

17.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在产量直接构成因素互作分析中,除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0.71~(**)),其余任意两者或三者互作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0.87~(**)),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次之(-0.71~(**)),在各因素对产量性状的互作影响中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发挥出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作用最小。通径分析也表明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明显高于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分别为3.3929、3.5379和1.8900、2.5511,以高产型品种为例),说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寒地粳稻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所述,充分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关系是寒地粳稻获得高产的基础,同时应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高产类型品种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稗的竞争干扰下,植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对水稻分蘖数(y=493.74e-0.0164x,P<0.0001)、有效穗数(y=437.2e-0.0165x,P<0.0001)及千粒重(y=21.876e-0.0006x,P<0.005)的影响,而对数模型y=aLnx b拟合稗与水稻产量(y=-1250.4Lnx 6375.4,P<0.0001)及产量损失(y=18.844Lnx 3.9182,P<0.0001)间的关系最佳.稻田使用乙苄、丁草胺、禾大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时,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在0.71%~1.10%之间,经济阈值在0.85株/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差异的机理,采用土培方法,对北方35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进行籽粒含铁量筛选,并分析比较其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籽粒铁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变化范围为30.5~43.4 mg/kg(施铁)和22.6~40.9 mg/kg(不施铁)。土施和叶面喷施铁肥有提高小麦籽粒铁含量的趋势。籽粒高铁基因型与低铁基因型之间在产量、生物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并与是否施铁有关:施铁时,高铁基因型小麦籽粒产量呈低于低铁基因型的趋势;与此吻合的是,高铁基因型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低于低铁基因型,其中千粒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数和株高有类似的规律。小麦籽粒铁含量与籽粒产量、茎叶干重、颖壳干重、收获指数和穗粒数均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籽粒铁累积量与茎叶干重、颖壳干重、穗粒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和千粒重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丛生千金子与水稻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斯图加特、阿肯色地区的条播水稻(Oryza sativa)L. 'Lebonnet')最适宜的群体是每平方米215~270株。由于每平方米受丛生千金子[Leptochloa fascicularis(Lam.)Gray]11、22、54和108株的侵害,使水稻分别减产9、18、30和36%。每平方米内的每株丛生千金子使稻谷呈直线减产每公顷21公斤。每平方米有54和108株丛生千金子,会使水稻完整米产量降低;并且每平方米108株的杂草密度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每株丛生千金子幼苗所产生的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