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宁春13号和宁春4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铅(小于200mg/kg)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鲜、干重随铅浓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而当铅浓度超过200mg/kg时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受铅胁迫的2个小麦品种根冠比均小于不施铅水平,且在铅胁迫条件下宁春13号的抗逆性略优于宁春4号;在铅胁迫环境下,较高浓度(200~800mg/kg)的铅胁迫使2个小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活性严重受阻,从而影响了对氮、磷和钾的积累。[结论]为对受铅污染的农田采取合理的栽培调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叶李对重金属镉和铅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10、30、50、100、150、200 mg/kg)、铅(50、100、500、1 000、1 500、2 000 mg/kg)对紫叶李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镉浓度和铅浓度的升高,紫叶李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在铅浓度2 000 mg/kg和镉浓度200 mg/kg时,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60.9%和50.1%。[结论]紫叶李是一种抗重金属能力较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低浓度铅作用下,小青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随铅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则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小青菜耐受铅污染的临界点为600mg·kg-1,在低于该浓度的铅污染土壤中,小青菜体内的代谢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可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5.
复合重金属Pb/Zn对香樟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文  白秀  陈锦峰  王江  张崇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53-10254
[目的]阐明重金属Pb/Zn复合污染对香樟生理的影响,为利用香樟进行尾矿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香樟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复合重金属Ph/Zn浓度(0、200.400和800mg/kg)对樟树叶和根中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复合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全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叶绿素8/b比值只在复合重金属浓度为800mg/kg时明显下降。复合重金属对樟树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对POD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SOD则表现出促进的作用,而对CAT则是呈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升高。叶和根中的MDA和Pro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重金属胁迫对香樟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铅污染水稻土的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受外源铅污染(0 ̄1 200 mg.kg-1)种植水稻后的青紫泥的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代谢商及土壤脲酶、脱氢酶的变化,分析了外源铅污染的水稻土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生物量碳呈下降趋势,基础呼吸作用随铅浓度升高而加强;土壤代谢商随铅浓度升高变化趋势不同;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随铅处理浓度升高明显受抑制;土壤有效铅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脲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生龙  康建宏  吴宏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76-20578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宁春13号和宁春4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铅(小于200 mg/kg)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鲜、干重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而当铅浓度超过200 mg/kg时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受铅胁迫的2个小麦品种根冠比均小于不施铅水平,且在铅胁迫条件下宁春13号的抗逆性略优于宁春4号;在铅胁迫环境下,较高浓度(200~800 mg/kg)的铅胁迫使2个小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活性严重受阻,从而影响了对氮、磷和钾的积累。[结论]为对受铅污染的农田采取合理的栽培调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铅胁迫对西南山梗菜生长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盆栽模拟试验,设置铅处理浓度为0(CK)、300、500、1 000、2 000、3 000、4 000mg/kg,以Pb2+计。【结果】结果表明,铅处理明显抑制了西南山梗菜的生长,其生物量、根重、根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在铅胁迫浓度为1 000mg/kg时,西南山梗菜生物量、株高、根长、根重在各处理中最高,仅次于对照,且此浓度下植物的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说明西南山梗菜在此浓度铅胁迫下,对铅的耐性最大。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植物体内SOD、POD、CAT活性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浓度铅胁迫下,西南山梗菜对铅具有较强的耐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轻度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翌  杨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20-8422
[目的]研究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设置0.21-500mg/kg12个cd污染浓度梯度,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大蒜株高、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土壤镉污染能显著影响大蒜的株高,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胁迫作用逐渐增大;除cd浓度500mg/kg外,其余各处理大蒜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各处理叶绿素总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高浓度的Cd污染对大蒜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但随着大蒜生理机制的调节,伤害逐渐降低。[结论]大蒜对镉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具备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镁肥对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污染土壤可通过蔬菜消费威胁人类健康。为降低铅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试验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75、150、300 mg/(kg?土)3个硫酸镁施用量,125、1000 mg/(kg?土)2个铅污染浓度,研究施用硫酸镁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对菠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都有显著的影响。铅的浓度越大,对作物伤害越大。在铅污染土壤中适当施用镁肥,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叶片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明显提高,而铅浓度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菠菜镁吸收量与铅吸收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镁肥的施用可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这对轻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和菠菜高产优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殖酸改良铅污染土壤对蔬菜生长与生物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铅增多则不利于蔬菜生长、植株富集氮磷钾素和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提升。铅污染土壤上施用腐殖酸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与施用量、污染严重程度有关,增加腐殖酸用量使轻微污染土壤上的蔬菜生物量减产,却使较重污染土壤上的蔬菜增产。施用腐殖酸和增加用量在较重污染土壤上能促进氮磷钾素的植株积累,但轻微污染土壤上腐殖酸用量对蔬菜吸收养分的影响因肥料种类、生长阶段、改良剂用量而异。轻微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仅使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使用大剂量的腐殖酸则使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较重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显著降低了氮磷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而施用大剂量腐殖酸则显著增加了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因此,重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可通过加大腐殖酸用量改土调肥实现逆境高产栽培,但轻度铅污染土壤上应慎用腐殖酸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2.
余博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99-7600,7604
[目的]研究吊兰、绿萝和蜈蚣草对土壤中铅、砷、汞和镉的富集能力。[方法]采用吊兰、绿萝和蜈蚣草对铅、砷、汞和镉污染土壤进行富集试验,测定培养不同时间后3种植物叶片中的铅、砷、汞和镉含量。[结果]1 000 mg/kg铅污染基质对吊兰、绿萝和蜈蚣草的生长没有影响,吊兰对铅的富集效果明显强于绿萝和蜈蚣草,40 d后叶中铅含量达到165.3 mg/kg,同时吊兰对于汞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蜈蚣草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对镉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铅、砷、汞、镉4种重金属污染的耐受能力均很强;吊兰和绿萝对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但100 mg/kg镉和汞对吊兰和绿萝有较大的植物毒性。[结论]吊兰用于铅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刘珊垚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06-10408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茵。[方法]通过富集,在厌氧条件下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多环芳烃的高效厌氧降解茵,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鉴定。[结果]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降解茵W2和Y3,经综合表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2为鞘氨醇单胞茵属(Sphingomonas sp.),菌株Y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结论]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中有87%左右是中轻度污染土壤类型,深入研究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积累规律,是科学利用植物和土壤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玻璃网室盆栽模拟污染的手段,研究了玉米6种基因型在铅中度污染胁迫(800mg·kg-1)与轻度污染胁迫(400mg·kg-1)下的植株生长、铅吸收积累及其在玉米不同器官间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铅污染胁迫下,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生长及铅吸收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铅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布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轻度铅污染胁迫不同程度地促进玉米所有供试基因型的生长,而中度污染胁迫下糯玉米基因型生物量最大.与正常土壤对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不同程度铅污染胁迫下基因型申甜1号的生物量增幅最大,表现出较强的铅耐受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体内铅积累量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器官内铅积累浓度差异规律为根>叶>茎>穗.掖单13号具有较强的铅转运能力(TF=0.662 8),申甜1号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BCF=0.0264),掖单13号和申甜1号均具有较强的铅吸收和积累能力,属于潜在的高积累基因型.但掖单13号根部富集量少而穗部积累多,申甜1号根中铅积累较多而果穗中较少.2个甜玉米基因型果穗内铅积累量较少,其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相应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湿地土壤萘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廖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63-7664,7679
[目的]研究降解菌株对萘的降解能力,为其应用于被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珠海市淇澳岛被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壤中富集、分离和筛选出能降解萘的菌株,观察各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研究菌株N4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土壤样中分离得到26个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其中4个在平板上菌落较明显且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分别命名为N1、N2、N3和N4。菌株N4对萘的降解能力最强,在初始萘浓度为1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5 d,萘降解率为54.2%,而菌株N1、N2和N3的降解率分别为52.7%、52.5%和47.8%。菌株N4经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为赤红球菌。[结论]从被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壤分离筛选出对萘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选用醋酸铅处理过的土壤对烟草主栽品种K326和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进行栽培试验。通过考察烟草农艺性状和铅吸收规律,研究不同品种烟草对土壤铅污染的净化修复,以期找到合适的植物提取修复土壤的烟草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铅处理土壤,K326和红大品种均能保持正常生长,农艺性状变化不大,对铅的耐受力好;K326和红大各部位的铅分布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土壤中大部分铅由烟草的根吸收;红大的铅浓度和铅吸收量比K326高,红大对铅污染土壤净化能力较K326强。  相似文献   

17.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使得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业环境,尤其Cd、Hg污染较为严重,受污染土壤极大地降低了农作物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本试验以菠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三种添加量生物炭对镉/汞污染沙土及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不同处理土壤及种植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但均有改良作用。但5%生物炭对镉/汞复合污染下土壤上菠菜生长影响效果最明显。(1)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不同处理土壤菠菜生长均有促进作用。5%生物炭可显著提高镉/汞污染沙土菠菜的生理生长指标,包括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及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光合速率、胞间CO2、气孔导度等。(2)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均可改善菠菜的品质,尤其对于镉/汞复合污染沙土,5%生物炭处理时菠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最大,较CK分别增加11.9%、34.4%、11.8%,草酸含量降低24.7%;而对于原始沙土、单Cd污染和单Hg污染沙土下种植菠菜,可以通过添加10%的生物炭进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陈盛  黄维  林刚健  王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31+10552-10531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中锌、铜、铅、镍的分布状况及污染情况.[方法]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中锌、铜、铅、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土壤取样调查,研究园区土壤锌、铜、铅、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随着与园区距离的增加,土壤铅、锌、铜、镍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由于铅、锌、铜、镍都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它们的分布特征几乎一致.这与该区工业类型单一性和工厂布局的聚集性有关,园区西部方向土壤受污染程度要比东部方向重.园区东西方向100 m内土壤铅污染程度较重,是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的1.86 ~5.25倍,已不适宜用于农业种植、畜牧等用途.[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纳米有机二氧化硅对小青菜吸收土壤中六六六的阻抑作用。[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六六六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0(CK)、1%、2%、4%)纳米有机二氧化硅对小青菜鲜重、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量和小青菜六六六含量的影响。[结果]纳米有机二氧化硅可促进小青菜生长,添加量为1%、2%的处理小青菜鲜重相等,且最大,对照鲜重最低;4个处理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量在1.25~1.80μg/g,对照残留量最高,添加1%纳米有机二氧化硅的土壤残留量最低。纳米有机二氧化硅添加比例为1%、2%和4%时,小青菜中的六六六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8.46%、67.47%和62.32%。[结论]土壤中纳米有机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为2%时,既有利于小青菜生长,又有利于抑制其对六六六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