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忌投喂饵料不定时定时向鳖池投饵,可养成鳖定时吞食的习惯,如不定时,则会影响鳖的食欲。每天向鳖池投饵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9时,下午5~6时。二忌投喂量过多或过少若投喂量过多,鳖吃不完,既浪费饵料,又影响水质;若投喂量过少,鳖不够吃,会造成鳖的生长缓慢。所以,投喂的饵料应适量,一般以鳖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具体的日投喂量为:开春后占鳖重的5%~10%,5月份后,水温上升,鳖生长旺盛,可增至占鳖重的20%左右。三忌投喂含油脂较多的饵料鳖的饵料应以当地资源为主。稚鳖可投喂熟鸡蛋、动物肝脏、小鱼、小虾等…  相似文献   

2.
各地信息     
各地信息稚鳖的暂养技术暂养地面积以6-12米2为宜,水深0.6米,池底铺8厘米细砂。其要求设斜面休息台和水下食台。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约为稚鳖总重的5-10%,对刚出壳不久的稚鳖先投喂煮熟的蛋黄或红虫,1周后逐渐改投细...  相似文献   

3.
闫有利 《水产科学》1998,17(3):27-29
利用玻璃温室采光加温和塑料大棚采光增温两种方式,分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进行稚鳖和幼鳖养殖,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结果:稚鳖经100天的饲养,平均体重从3—5g长到72.25g,平均日增重0.68g/只,饵料系数为1.30,成活率94.66%,单产为1.29kg/m2,幼鳖经73天饲养,平均体重从72.25g长到251.57g,平均日增重为2.46g/只,饵料系数1.26,成活率97.32%,单产3.12kg/m2。此种养殖方式,为北方地区人工快速养鳖,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饲料对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飞  伍莉 《淡水渔业》1995,25(6):15-16
本试验分人工配合饲料、鲜鱼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和鲜鱼混合三个饲料试验组,对当年稚鳖在29±1℃水温条件下进行生长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60天,以投喂鲜鱼肉组稚鳖生长最快,增重倍数达14.22;人工配合饲料加鲜鱼肉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为2.35,养殖一公斤鳖的饲料成本仅为8.47元;取得了稚鳖日增重0.3—0.79克/只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抓好雅鳖的暂养孵化出的稚鳖要经过7天暂养后再入稚鳖池养殖。首先对出壳的稚鳖可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后再放人暂养盆中。暂养盆可用木盆或塑料盆,一般装水3-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稚鳖150只。暂养开始前二天不必投喂饵料,从第三天开始投喂一些水蚤、熟蛋黄、蚯蚓等,也可喂专用稚鳖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鲜活饲料为稚鳖总重量的15%,配合饲料为3%-5%。每天投喂2次,换水一次。同时还应在盆中加入少量鲜水草。一般经过一周左右饲养即可转入稚鳖池养殖,稚鳖他要求达到:大小在10平方米左右,油深50厘米,池底…  相似文献   

6.
稚鳖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霉素以0.6g/kg饲料剂量投喂稚鳖,以40ppm药浴48小时,隔天用3ppm的呋喃唑酮药浴两次连续6天治疗稚鳖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免去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相似文献   

7.
1控制培育密度 适宜的培育密度,不仅可提高稚参成活率和参苗质量,而且能加快稚参的生长速度。适宜的密度为0.2~0.4头/cm2,这个密度再加上管理措施得当,成活率可达50%以上。2饵料要质好量足 刚变态的稚参,体长在 0. 2 cm之前,饵料以底栖硅藻为主,适当投喂海滩表泥及浮泥,增喂一些单细胞藻类沉淀液。稚参体长达到 0. 2 cm以后,饵料以鼠尾藻粉为主,日投2~3次,日投量50~80X 10-6。随着体长增长,每 3~4日加喂一次含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饵料。3加强水质管理 采用流水法培育稚参,可保持…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华鳖常规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粉状配合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的开口饵料,粉状饲料易溶于水,造成饲料损失和浪费。同时,投喂粉状饲料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引发疾病。膨化颗粒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杀灭饲料中的有害病菌,还具有稳定性好、不污染水质、易储存、投喂方便等优点。本试验以品牌中华鳖膨化颗粒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开口饵料,对其养殖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适量投喂法对稚鳖对29.5℃,30℃,30.5℃,31℃,32℃等不同温度下的摄食及生长进行研究,发现在30.7℃稚鳖个体增重最快,29.8℃饲料系数最低,在30℃以内,稚鳖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当水温超过30℃时,稚鳖的生工速度却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的湿度下,稚鳖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日投饲率为2.8%-3.0%,全天投喂的饲料中,上午占1/3,下午或晚占2/3。  相似文献   

10.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措施一、建好稚鳖暂养池刚出壳的稚鳖要经过清水浅池作适应性暂养,稚鳖暂养池一般为水泥砖头结构,面积6—8m2为宜,池高0.6m,池底铺上5—6cm厚的细沙,水深在30cm左右,暂养池应有适当遮蔽物遮阳挡风。二、严防敌害稚鳖体质娇嫩,抵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FS蛋白喂养中华鳖稚鳖和成鳖的不同试验结果,证明在稚鳖饵料中添加激素或类激素是有害的;在成塑饵料中适量添加FS蛋白比对照增产12.2%,并对饵料中使用添加剂的范围与限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取加温增光,投喂优质饵料,综合调节水质,防治疾病,封闭式管理等措施,271m^2水面投放稚鳖5410只,经200余天培育,总产鳖种950.4kg,平均亩产3.5kg/m^2,群体增重60.54倍,出池3732只,成活率68.98%,平均规格254.7g/只,纯益307924元,投入产出比为1:2.37.  相似文献   

13.
在0.23hm^2的池塘中,培育亲鳖469只,其中雌性330只,投喂鲜活动物饵料,当年产卵1495枚平均卵重3.17g,受精率43%,孵化率80.8%。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下)3.稚鳖饲养(1)鳖池规格:稚鳖池必须用砖砌水泥浇制,规格有4×3×0.6m或5×4×0.6m,水深30~40cm,1/2池底放沙厚为15~20cm,1/2底无沙。(2)放养密度:刚出壳稚鳖重3~5克,每平方米密度为60~8...  相似文献   

15.
王波  李友乐 《齐鲁渔业》2000,17(1):31-32
在皱纹盘鲍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育成率低下,是困扰生产单位的一大难题。我们1995年和1996年在稚鲍培育中,采用安特消毒剂处理稚鲍和培养用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在长岛县第一育苗场进行,稚鲍剥离后在规格为 9 m×0. 9 m×. 5 m和 1.0 m×. 0 m×0.9 m的培育池中流水充气培养。所用海水经砂滤处理,海水盐度31.2~31.8,pH8.2~8.4。稚鲍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一般傍晚投喂,每天上午7:00~8:00清除残饵。1.2安特消毒剂…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问题,进行稚鲍剥离规格、稚鲍剥离后直接投喂人工合成饵料与继续摄食底栖硅藻的对比试验,结果是:4mm稚鲍剥离死亡率比2mm稚鲍剥离死亡率低得多,稚鲍剥离后投喂人工合成饵料死亡率很高,摄食底栖硅藻,死亡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17.
在集约化甲鱼、金钱电养殖中,蚂蚁对其危害是相当大的,由于经常投聘高蛋白饵料,除为蚂蚁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食物条件外,还会引来附近的蚂蚁在龟、鳖池边筑巢繁衍。蚂蚁对电、鳖养殖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在龟、鳖产卵孵化阶段,蚂蚁会爬到产卵场或孵化房咬破龟、鳖卵,影响孵化率;当电、鳖上岸晒背时经常会被蚂蚁咬破裙边直接引起中毒死亡;在晴天蚂蚁还常常爬到食台上觅食饵料,传播疾病。因此在集约化龟鳖养殖池中必须彻底把蚂蚁清除掉。现将我场除蚁的方法介绍如下:一、人工简易灭蚁法1.发现蚁巢用水10~15公斤将巢淹没,…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2006年12月,在3口土池中进行了中华鳖生态常温高效养殖实验,采取直接将稚鳖投放入池,逐年分衡降低密度,投喂鲜华动物性饵料等措施,通过“三夏四冬“养殖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生态鳖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饮料安排、鳖的品质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引起中华鳖“越冬死亡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亲鳖产卵后体质虚弱,秋季投喂劣质饵料或饵料不足,或鳖本身带病,越冬前不具备良好的抵抗力,翌年春季往往有较高的死亡率,这也是为什么死亡的亲鳖主要是雌鳖的原因。2.水质、水温不适...  相似文献   

20.
室外养殖:加强亲鳖的培育,准备亲鳖的产卵和稚鳖的孵化工作。雌、雄鳖开始交尾,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亲鳖已开始产卵,所以应及早把产卵场的草清除干净,修整、疏松以及消毒产卵场的沙盘以及进行孵化设施的准备。要注意投喂亲鳖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加强营养补充及水质改善工作。每15天使用“底净”每立方米水体25克和每7天用“活性酵素”每立方米水体0.5克全池泼洒,每10天用“鳖净”每立方米水体0.3克全池泼洒。(注意:“活性酵素”和“鳖净”使用的时间要相隔3天以上) 室内养殖:幼甲鱼多数体重可达10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