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于部害虫之一。为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本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在林分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蔓延危害范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为该虫的种群调查、防治指标的确定及综合防治措泡的测定提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30—31日,在黑龙江省桦南县孟家岗林场召开了“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防治研究”的成果鉴定会。本研究主持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及合作单位桦南县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孟家岗林场在会上介绍了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防治及聚集信息素的研究成果。由东北农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八齿小蠹营林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林经营角度出发,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发生与地形地势、水热条件、土壤及人为经营活动的关系。研究了这些环境因子与该虫发生的起因及规律性;研究了小囊虫的发生与林分生长的关系;提出了营林防治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引诱剂对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种群动态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有三个扬飞高峰期,即5月15~25日、6月24日~7月4日、8月3~13日;在扬飞期间内,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雄虫的数量多于雌虫;在林缘附近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数量多于林内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5.
聚集信息素大量诱捕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在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利用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诱捕器,进行大量诱杀防治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 a防治,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的诱集量下降了86.42%,与对照区相比防治区枯死木和衰弱木增长率减缓了82.36%。进一步证明利用聚集信息素大量诱捕能减轻云杉八齿小蠹危害、减缓扩散速度,是有效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足部感受器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共有穗型、毛型、刺型三种类型感受器,其中毛型感受器和刺型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报道中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穗型感受器仅在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触角上发现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林中广泛发生的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Motsch。为例对小蠹防治系统中的饵木设置技术作了阐述。笔者认为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低密度的防治而且在虫情监测上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对内蒙古阿尔山林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年扬飞规律、日扬飞规律、林缘外不同距离以及林内不同高度诱捕器诱集效果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成虫发生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期间有两次明显的扬飞高峰期;成虫活动主要集中在12:00—16:00;聚集信息素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有效引诱距离为200 m左右,在90 m以内引诱效果最佳;林内树干1.5 m处为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国东北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齿小蠹粘束孢属(微囊菌目:粘束孢科)伴生真菌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异域分布的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八齿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的虫体和坑道组织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进行生理学特性、菌落特征、微观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基于rRNA-ITS和TEF-1α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2种粘束孢属真菌与我国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其中落叶松粘束孢为中国新纪录种。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新的小蠹虫-真菌伴生关系。在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中国落叶松坑道中发现了落叶松粘束孢,不仅丰富了菌株数量,也扩大了落叶松粘束孢的分布范围,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地区粘束孢属真菌的种类。目前黑梗粘束孢仅在中国云南松梢木蠹象(鞘翅目:象甲科)上分离得到,本研究不仅增加了黑梗粘束孢的寄主种类,也扩大了寄主的分布范围。该种在我国的分布跨度区域巨大,可能是一个广泛分布的种。【结论】多基因序列特征表明来自云南松梢木蠹象和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2种不同生态位的黑梗粘束孢存在种下分化现象,进一步支持了在不同地理(或寄主)种群中发现伴生菌存在适应寄主植物和小蠹虫的分化潜力这一结论。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落叶松八齿小蠹间的伴生关系,以及在危害寄主方面的协同作用提供良好的模式材料。  相似文献   

10.
应用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云杉八齿小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测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性信息素诱杀云杉八齿小蠹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可靠,诱杀持续时间长、具有经济、安全、无抗性等特点。防治效果可达9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的异种化感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信息素成分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落叶松八齿小蠹大面积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异构体、寄主挥发物、非寄主挥发物和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聚集信息素成分的行为响应差异。【结果】通过野外试验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成分是S-(-)-小蠹烯醇和S-(+)-小蠹二烯醇,这2种成分复合体在林间生物测试时表现出非常高的引诱活性;电生理测试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雌雄虫触角对这2种成分的检测阈值都是0.1μg,饱和水平是100μg。进一步对具有触角电位活性的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成分进行行为测试研究。寄主单萜烯成分S-β-蒎烯和3-蒈烯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引诱能力增效达1.45~1.65倍,而S-α-蒎烯和萜品油烯没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非寄主成分顺-3-己烯-1-醇表现出显著的行为抑制活性,能降低聚集信息素引诱力71%,里哪醇具有与顺-3-己烯-1-醇相似的抑制效果。其他非寄主成分如桃金娘烯醇、反-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正己醇、3-辛醇和1-辛烯-3-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聚集信息素成分顺式马鞭草烯醇能完全抑制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引诱活性,反式马鞭草烯醇也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而马鞭草烯酮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活性没有抑制或增效作用。【结论】具有触角电位活性的寄主和非寄主成分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行为活性表现出增效、抑制或无显著影响;对近缘种化学信号响应表现出强烈的行为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兴安盟地区兴安落叶松主要害虫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4~2018年兴安盟地区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危害兴安落叶松的主要害虫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兴安盟是内蒙古兴安落叶松害虫的主要发生地,危害兴安落叶松的害虫主要有5种,其中食叶害虫有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蛀干害虫有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对食叶害虫可采取物理措施、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对蛀干害虫可采取熏蒸处理、饵木诱杀、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营林防治经济阈值数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落叶松人工林中次期性干部害虫的主要种类,对健康木、衰弱木均有危害。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林区已造成较大危害。对该虫的防治主要采取营林防治措施,即在被害率较低时采取伐除被害木的卫生伐手段,在被害率大时采取皆伐、更新造林手段。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营林防治,一般因危害程度不同采取不同防治手段(防治指标)。但该虫营林防治指标不同于初期性害虫的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指标的经济阈值又受多种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净月潭林区潭南楞场落叶松原木上落叶松八齿小蠹比较猖獗。本文通过塑棚薰蒸法进行了此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薰蒸法防除落叶松八齿小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净月潭林区潭南楞场落叶松原木上落叶松八齿小蠹比较猖獗。本文通过塑棚薰蒸法进行了此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饲养与野外调查发现,落叶松八齿小蠹在塞罕坝1a发生1~2代,2~3次扬飞,发生数量与温度、地形、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用8%的绿色威雷200~400倍液于扬飞前2~3d防治,同时采取必要的营林措施,连续2~3a可将该虫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在承德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移栽大树的危害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贮木场蛀干害虫种类、危害程度、虫口密度等情况调查,指出该地区的主要蛀干害虫种类为云杉大黑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 Fisher)、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innaeus)、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抚顺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八齿小蠹属于次期害虫,即在伐倒木、生长衰弱木和砧死木上产卵、繁殖、为害。由于抚顺地区2000-2001两年的严重干旱,造成大面积的落叶松林林被旱死,给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猖獗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控制其传播、蔓延和为害,我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该虫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73—1999年的连续调查,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病虫害有红松落针病、红松疱锈病、红松根朽病、胡桃楸扁叶甲、落叶松鞘蛾、落叶松八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落叶松毛虫8种,并对8种病虫害的状况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