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麦2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09 品种来源:周麦13/新麦9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株高93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宽长、上冲,叶色深绿,植株有蜡质,株行间透光性好.穗层不整齐,穗大穗匀,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2.
豫农98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07 品种来源:HY9153/百农3217,豫麦49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两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穗多穗匀,码密粒多,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产品种豫麦18(豫麦18—64):弱春性早熟品种,该品种播期弹性大,耐晚播,分蘖成穗多,早熟高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产量三要素协调,落黄好,具有较强的春发能力。豫麦49(豫麦49—19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高产品种,生产上表现较抗寒,分蘖成穗多,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籽粒  相似文献   

4.
以豫麦49、豫麦18为对照,对豫麦66及其优系和矮早系的花器构造、散粉特性和穗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豫麦66各系的花药大,穗子较长,开颖角度较大,开花持续期较长,而且穗粒数、穗花数、外露花药数、中部穗粒数都较多,是理想的杂交小麦父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名称:隆平麦518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7选育单位:郑州友帮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34/豫麦41/豫麦35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灌浆快。株高79厘米,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叶片上冲。穗椭圆形,穗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每667平方米穗数44.0万穗,穗粒数27.1粒,千粒重47.6克。抗病  相似文献   

6.
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材,研究其在鲁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和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逐步递减;随播量加大,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2011~2012年度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播期是10月7日,济麦22最适播量(基本苗)是180万株/hm2,泰农18是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特点,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以周麦18为对照,分析了漯麦906和昌麦18的群体性状以及产量构成等特点。结果表明:与周麦18相比,漯麦906和昌麦18的总茎数在越冬期和起身期无显著差异,拔节期明显较低;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增速较慢,抽穗后降幅较小,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变化较为平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转移;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弥补了总穗数显著较低的不足;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4.26%和4.18%。漯麦906和昌麦18高产的主要特点是主茎穗比例高,花后叶面积指数降幅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阳市柏庄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来自不同地区的27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1个为对照品种(周麦18)。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幼苗均为匍匐或半匍匐状,熟相较好,穗长8.5-11 cm。株高最高的品种为航麦802,株高最小的品种为GR18-1;分蘖力最强的品种为郑泛1号,分蘖成穗率最高的品种为苑丰13;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为安麦23,穗粒数最多的品种为安麦26,千粒重最大的品种为安麦26,产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GR18-2、航麦818、航麦802,增产率分别为12.8%、10.8%、10.8%.。  相似文献   

9.
1品种选择 选择对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优质小麦栽培的关键,667平方米产量在400~500千克以上的小麦应选择综合性好,抗病较强的、适应早茬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周麦16、周麦9号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穗多、株高适中、抗倒、旗叶上冲、穗位整齐等;适于中晚茬种植的春性品种为豫麦70、豫麦18、新麦11、偃展4110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生长势强、成穗率高、灌浆快、落黄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隆平麦518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7品种名称:隆平麦518选育单位:郑州友帮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34/豫麦41//豫麦35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冬前分蘖力较强,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强,灌浆快。株高79cm,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叶片上冲。穗椭圆形,穗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泰农18、济麦22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小麦生育期推迟,穗数逐渐降低,产量及千粒重先升后降,产量峰值出现在S2处理;泰农18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先升后降,而济麦22则先升后降,之后又升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2,(29):29-30
正小麦品种京审麦2012001中麦14审定编号京审麦2012001品种名称中麦14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中麦18/济宁13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中等。区试平均株高76.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平均667米2穗数32.89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36.8克。经延庆县抗寒性鉴定,抗寒级别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近三年对聊麦18不同地块、不同地力水平的研究,形成了聊麦18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1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1产量指标亩产550kg。1.2产量构成因素亩基本苗16万~18万,亩穗数33万~35万,穗  相似文献   

14.
薯麦五号是小麦专家盂昭璜利用豫麦18与红薯远缘嫁接选育而成,属冬春兼用型小麦新品种.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矮秆中早熟,分蘖力特强.株高75厘米,穗长14~16厘米,穗粒80~120粒,千粒重50~55克,茎秆坚韧,高抗倒伏.  相似文献   

15.
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0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对大田试验条件下新麦26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呈"S"型增长。新麦26比新麦18灌浆持续时间短3d,平均灌浆速率(1.40mg/(粒.d))和最高灌浆速率(2.48mg/(粒.d))分别较新麦18高2.2%、4.6%,前中期灌浆速率快、积累量大。新麦26灌浆期间籽粒含水量稳定阶段短,灌浆完成后失水快。因而认为,新麦26具有灌浆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粒质量高、落黄好的特点。在推广应用新麦26时,应注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并适时收获防止籽粒干物质回流。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其组合为:豫麦52变异株/豫麦18变异株.2007年1月获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公告号为:CNA003422E.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6. 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较壮,叶片短宽,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亩成穗数较多,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旗叶平展,叶色深绿,穗下节长,结实性好,中后期长相清秀,成熟落黄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饱满度好,千粒重45~50g,容重800g/L左右.该品种成产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籽粒外观亮,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7.
"绵杂麦168"小麦于2007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 一、特征特性 绵杂麦168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8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植株较紧凑,穗层整齐,后期落黄转色好.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5,(4):76-79
为黔麦18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对黔麦18在不同播期下影响产量形成的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期较早,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穗粒数较高。晚播导致了分蘖达最高峰值时间推迟,且经历时间更久,但群体却更大,分蘖成穗率则在下降。从不同播期黔麦18粒重形成来看,粒重是由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决定的,适当早播(10月15日、10月25日播种)形成的粒重较高。产量分析表明,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与11月14日播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贵州黔中地区生态条件下,黔麦18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及以后播种,会对黔麦18幼穗分化及灌浆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黔麦18的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新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黄成 《现代农业科技》2010,(7):76-76,82
设立新麦18播期、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225.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此时有效穗数为646.50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8.94粒,千粒重为41.6g。  相似文献   

20.
豫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连续降雨后,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程度,结果表明:在14个供试品种中,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正常种子比率较高,周麦18、淮麦33、华育116和周麦22的正常种子比率较低;百农219、济麦22、华育198和百农207的萌动种子比率较低,周麦22、淮麦33、矮抗58和华育116的萌动种子比率较高;百农207、济麦22、百农219和15-319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低;华育116、周麦18、西农979和周麦22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抗穗发芽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