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迄今为止还主要靠药物治疗。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快速准确检测,其污染是控制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传播及其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做了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过去叫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用抗菌素治疗有良好的疗效,然而该病反复地、频频地发生,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于2007年4月又接诊了1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以来,对福州郊区某鸭场5批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病的番鸭群,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又对2批发病番鸭紧急性注射鸭疫巴氏杆菌灭活铝胶苗,且与药物治疗相比较,二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试验表明鸭疫巴氏杆菌灭活铝胶苗可用于该病的紧急控制。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2月从安徽省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26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PCR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各地区分离株表现为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6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先锋噻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受率最高,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为安徽省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的常发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利用实验室方法进行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和控制该病的重要前提。对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及诊断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能运动,无芽胞。国内至少已鉴定出8个血清型,其中以1型和2型引起的发病最多。多种抗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都有效,但因鸭场大量使用抗菌素和该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常用的药物无法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当较大规模的鸭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应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幼龄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0~3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7周龄以上鸭较少发病,成…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iler,RA)感染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RA宿主范围广泛,除鸭外,火鸡、鹅、雉鸡、鹌鹑以及鸡等亦可感染发病,但少见。饲养管理水平差,应激因素的影响,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并发病的存在,都能诱发本病的发生和加剧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过去称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尤以2~4周龄的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测定这些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试验从广东云浮、广东开平、浙江常山3个地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进行了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3个地区共分离鉴定出16株鸭疫里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均对头孢类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比较敏感;对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其他受试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提供了系统方法,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防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 ,可造成被感染鸭 5%~ 4 0 %的死亡率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在临床上仍然以药物防治为主。但鸭疫里氏杆菌能感染鸭体内众多的组织器官 ,且病程长 ,排毒多 ,环境污染严重 ,容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防治效果差。为此我们选用了临床上常用的 6种药物 ,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以指导临床用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32株鸭疫里氏杆菌菌株均由本中心从临床病例中分离、鉴定并保存备用。1.1.2 试验药物 :林可霉素、先锋 、 6号药、强力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均…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对养鸭业造成了很大危害。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已经发现了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文章从耐药性的判断、同地区不同分离株、不同地区分离株、不同时间跨度所得分离株等角度分析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福建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茵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12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12株鸭疫里氏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有2个菌株均对14种药物高度敏感,其MIC值均≤1μg/mL,其它菌株MIC值差异较大,所有抗菌药对Y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其MIC值均≥32μg/mL。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 ,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 (Pasteurellaanatipestifer)、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 2~ 7周龄的雏鸭 ,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发病率 5 %~ 90 % ,死亡率 5 %~5 0 % ,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防治本病主要用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本研究将从上海地区分离鸭疫里氏杆菌并鉴定 ,为RA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培养基 :血液琼脂和巧克力色琼脂 ,自制。病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武进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该病防控找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疫雷摩氏菌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