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瓦尼木层孔菌完达山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及不同出菇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代用料栽培最佳模式是菱形口、"墙式两端出菇法"。培养料最佳配方:柞树木屑73%、杨树木屑5%、麦麸8%、米糠8%、石膏1%、玉米粉2%、石灰1%、含水量60%~65%,pH6.5。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菌丝体与子实体有效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紫外扫描以及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可溶性物质、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氨基态氮含量相近;菌丝体与子实体紫外扫描峰形基本相似;氨基酸的组成一致,并且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菌丝体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探索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形成的培养条件,研究该菌的子实体发育规律,为规模化生产这种新型食用蕈菌提供技术方案。在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共采集到100多份野生子实体标本,经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在多种琼脂、液体、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在琼脂和固体培养基上,菌丝体直接分泌胶质物质形成胶质的小型子实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只形成菌丝和胶质菌丝球,不形成子实体。该菌的形态发育过程:分生孢子萌发→菌丝→胶质组织→子实体分枝→小型子实体→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释放孢子。海绵胶煤炱菌在纯培养条件下难以形成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三种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组成。结果表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各品种间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子实体和菌丝体间的粗蛋白、粗纤维生异极显著,总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瓦尼木层孔菌(杨黄)是近年发现的桑黄“新秀”。通过阐述瓦尼木层孔菌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及资源培育状况,分析了该菌物资源研发的基本取向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奥氏蜜环菌杂交双倍体子实体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产自北半球的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Romagn.) Herink单倍体菌株进行杂交,选育出25个增效交配的杂交双倍体菌株,使用3种培养料,分别在全自动和半自动人工气候室中培养诱导子实体。结果表明,在全自动人工气候室中,奥氏蜜环菌杂交双倍体产生子实体的概率是47%,而半自动人工气候室中的概率为20%。从杂交子实体中都分离到了F1代单倍体菌株。环境条件分析表明湿度是蜜环菌子实体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培养条件分析表明蜜环菌干菌丝体可促进蜜环菌的营养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确定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配方为菌糠35%、木屑45%、麦麸15%、玉米粉2%、豆粉1%、白灰1%、石膏1%。该配方在子实体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等方面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别不大,且略优于对照组;黑皮鸡枞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也较空白对照大致相同。试验证明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食用菌竹荪在竹林中可以进行人工栽培,5月栽种,经过2~3个月的菌丝营养生长,便开始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9~10月形成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去掉菌托与菌盖,留下菌裙与菌柄,即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9.
杨黄(Phellinus vaninii Ljup.),又名杨树桑黄,分类学研究表明:广义上的"杨黄"包括生长在杨树上7种真菌,它们分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的4个属中,分别是光核纤孔菌、团核纤孔菌、辐射纤孔菌、华木层孔菌、窄盖木层孔菌、瓦尼木层孔菌和肿红皮孔菌。  相似文献   

10.
黄伞及黄伞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伞为研究对象,采用顺磁共振波谱法,对黄伞子实体提取粗多糖、菌丝体提取粗多糖、胞外多糖、纯化子实体提取多糖以及子实体粉、菌丝体粉共6个样品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黄伞多糖及子实体、菌丝体均具有较好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且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多糖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要优于菌丝体粉和子实体粉.黄伞及其黄伞多糖抗氧化作用显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在辽宁省黑山县新兴镇采集的野生东北油蘑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获取纯种菌丝,并对不同培养基菌丝萌发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菌丝萌发的子实体分离部位是菌盖与菌柄连接处,培养基以添加杨树叶提取液及蛋白胨的配方3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咖啡渣部分替代蛹虫草栽培基质的米饭部分(1%、3%、6%、9%和12%),研究蛹虫草生长指标(子实体长度、子实体干物质重量、生物学效率和基质利用率)及营养成分(粗纤维、蛋白质、粗脂肪及蛹虫草多糖)。结果显示:1%~12%咖啡渣替代量的栽培基质,对于栽培蛹虫草均能获得成功,且各指标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其中咖啡渣替代大米基质6%组别的子实体表现突出,干物质量为13.8%±0.57%,菌包生物学效率为73.86%±1.51%,基质利用率为58.73%±1.46%,蛹虫草多糖含量为(207.39±16.40)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1)。结果表明:咖啡渣可以作为基质培育蛹虫草,其中替代6%大米基质的蛹虫草子实体各指标表现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栽培的灵芝子实体为盆景制作的主要材料,分别介绍了单一子实体的微型灵芝盆景造型、栽培过程嫁接盆景造型、人工拼接盆景造型及灵芝异形子实体摆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以造型设计为园艺疗法的起点、以制作过程为园艺疗法的参与核心、以盆景作品为园艺疗法的劳动成果,集动脑动手及收获为一体,探索灵芝盆景制作在园艺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提取野生羊肚菌属真菌子实体总DNA,并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尖顶羊肚菌;通过对晾干后子实体不同组织部位(菌顶、菌柄、子实体根部)菌丝ITS序列的分析证明:从菌顶和菌柄分离得到的菌丝序列与子实体一致,但从子实体根部分离得到的菌丝为海绵共附生真菌;其中菌柄组织的菌丝成活率最高,且组织萌发最快,更容易得到菌丝。  相似文献   

18.
灵芝Gnoderm lucidum Krst.多孔菌科.别名木灵芝、红芝、赤芝、万年蕈 。菌盖色彩有红、黄、紫、白、黑5种。表面革质有光泽,素有五灵芝之美称。美丽多彩的子实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含有机锗,具有促进机体功能代谢、延缓衰老的功效。除用于医药(有滋补、强壮、消炎、利尿、健胃等功效),还用于高级化妆品的保健添加剂、用酒浸泡灵芝,长期饮用也能收到延缓衰老的功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灵芝资源前景广阔。1 生态及生长习性 灵芝子实体由菌丝形成,菌丝不透明,具有分隔及分枝,表面常分泌白色草酸钙结晶;子实体有菌柄,菌盖及菌伞下边的子实层三部分组成。成熟的子实体木质化,表面革质化有光泽,多为赤褐色和紫褐色。正常的菌盖多呈肾形,上有环状轮纹及辐射状皱纹。大小薄厚不一,一般5~12×10~20cm;厚2~3cm;菌盖下面有无数小孔,平均 4~5/mm2,管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从子实层内产生,褐色,卵形.8~11×5~7μm,中央含个大油滴。菌柄侧生.长5~20cm,色与盖同。 灵芝是喜培养基质含水率高、偏酸和培养场所空气湿度大且清鲜的高温高湿型木腐真菌。菌丝生长温度4~40℃;要求基质的含水率达50×10~(-2)80×10~(-2);而子实体在18℃以上时才能分化和发育。菌  相似文献   

19.
榆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真菌,通过研究,搞清了榆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榆蘑人工培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菌丝体生长、原基形成,子实体分化生长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实验,用野生榆蘑分离获得纯菌,并在袋料栽培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硒源处理中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硒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硒源对竹荪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纳米硒、富硒氨基酸液肥、螯合硒3种硒源,每种硒源选择5、10 mg/L 2种施用浓度。结果表明: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利于促进竹荪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10 mg/L螯合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合成,施用10 mg/L纳米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硒元素的吸收存储,施用10 mg/L的螯合硒和纳米硒竹荪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较大,施用5 mg/L纳米硒可以有效提高竹荪子实体中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施用10mg/L螯合硒、5 mg/L纳米硒后可以有效提高竹荪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