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菜蚜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蚜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统称,有桃蚜(烟蚜)、萝卜蚜、甘蓝蚜3种。是河南省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河南省以桃蚜为主,萝卜蚜和甘蓝蚜也有一定的数量。桃蚜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为害番茄、马铃薯、辣椒、菠菜等蔬菜及多种果树、花卉。萝卜蚜和甘蓝蚜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前者喜食叶面毛多而蜡质少的蔬菜,如白菜、萝卜,后者偏嗜叶面光滑蜡质多的蔬菜如甘蓝、花椰菜。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及寄主不同生长期的甘蓝蚜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上,山西省长治地区甘蓝蚜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地区,朔州地区甘蓝蚜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个地区;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以甘蓝为寄主的甘蓝蚜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酶活性显著高于以油菜为寄主的种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生长期的甘蓝为寄主上,莲座期甘蓝蚜种群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酶活性明显高于结球期,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西省3个地区甘蓝蚜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朔州地区甘蓝蚜种群对常用药剂表现为较低的抗性水平,而晋中地区和长治地区的甘蓝蚜种群对常用药剂都达到了较高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洁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目的]为评价和充分利用食蚜瘿蚊的控蚜作用。[方法]将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分别设置5个密度,并用甘蓝蚜作种内干扰竞争试验,研究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结果]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一昼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3、11、12头,猎物密度相同时对甘蓝蚜的寻找效应始终高于桃蚜和蔷薇长管蚜。食蚜瘿蚊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食蚜瘿蚊的捕食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食蚜瘿蚊对甘蓝蚜的捕食量最高,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确定桃蚜的防治适期,提高其防治效果,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生长发育数据建立了桃蚜种群的消长规律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其中,第1阶段只有若虫,为常函数;第2阶段是若虫和成虫共存期,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主要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发育时间、羽化率和死亡率构建;第3阶段只有成虫,成虫数量是一个递减的复合函数。将该模型应用于甘蓝上桃蚜种群变化规律的预测,结果显示,桃蚜在甘蓝上的实际消长规律与模型吻合程度较高。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桃蚜种群消长规律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露地条件下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设置不同甘蓝田释放异色瓢虫、化学防治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开展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蓝蚜发生始期,释放异色瓢虫成虫(释放比例为1∶100)和化学防治均可有效降低甘蓝蚜数量。异色瓢虫释放区甘蓝蚜种群发生量较平稳,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处理后14 d,防效达最高值,为61.3%;化防区药后1和3 d,甘蓝蚜种群发生量下降较明显,处理后1 d防效即达84.0%,但处理后14 d防效迅速降至66.9%。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3种油菜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甘肃省甘南和临夏两地春油菜田的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在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不仅比其它蚜虫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而且在时间序列上也占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甘南油菜田,桃蚜和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之间竞争激烈,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在临夏油菜田,甘蓝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重叠较大,桃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但甘蓝蚜与萝卜蚜之间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萝卜蚜偏好选择原寄主,但与选择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寄主植物也影响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萝卜蚜发育历期在甘蓝最长,萝卜最短,但在白菜和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萝卜蚜在寄主萝卜上的产蚜量和日产蚜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结果说明,4种寄主中萝卜最适合萝卜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甘蓝不利于其繁殖。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甘蓝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条件菜园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存在差异,山区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高于平原种群,在供试药剂中各种群对齐螨素、吡虫啉和辛硫磷的敏感性表现较高;油菜上的甘蓝蚜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其中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著的差异;甘蓝结球期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高于甘蓝莲座期,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茎瘤芥3种蚜虫的取食特性及适应性,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PG)技术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在茎瘤芥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3种蚜虫的繁殖力.结果显示:1)桃蚜和萝卜蚜均产生9种波形,为np波,A波,B波,C波,pd波,E1波,E2波,G波和F波;甘蓝蚜仅产生其中7种波形,不产生G波和F波. 2)甘蓝蚜和萝卜蚜在韧皮部之前的刺探(C波)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桃蚜,桃蚜和萝卜蚜在韧皮部(E1波,E2波)吸食营养物质的次数显著长于甘蓝蚜.桃蚜在木质部取食水分和无机盐(G波)的次数及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萝卜蚜. 3种蚜虫pd波数量及总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从个体取食特征来看,甘蓝蚜和萝卜蚜多半时间耗费在韧皮部前的刺探(C波),桃蚜在韧皮部(E1波,E2波)吸食汁液花费了更多时间. 4)萝卜蚜的产仔量最多(116头),其次为桃蚜(85头),甘蓝蚜繁殖力最弱(65头). EPG分析表明,3种蚜虫对茎瘤芥拥有各自不同的取食策略.综合而言,从取食行为来看,桃蚜对茎瘤芥的适应性最强;繁殖力实验明确了萝卜蚜具有较强的适应潜力.  相似文献   

11.
结球甘蓝又称包心菜,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春甘蓝一生经历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3个生长阶段。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受栽培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是个幼苗春化型(Green plant vernalizaion)作物。根据幼苗春化低温感应性的不同、可将我国现有甘蓝品种分成四个不同的生态类群。本文对目前甘蓝 F_1代杂交制种中,存在的双亲种株花期不迂或抽苔种株向营养生长逆转问题的原由,从品种生态上做了说明,并提出克服途径。  相似文献   

13.
酒花的新根茎芽,产生于上年根茎芽的腋芽。所以从腋芽长成新根茎芽,再发育成年苗,要经历三个生长季,有三次分化高峰,分别在当年的春季和秋季,以及形成年出的春季,每次分化可形成10个节位左右。由营养苗端转化为生殖苗端时,生殖苗端伸长,原套层数增加,形成花序生长锥,可自下而上分化具有15~20个节的花序轴,每一节上均要经历外苞形成期,内苞形成期、花被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年苗顶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茎的粗度、其内部结构,包括节数,分化程度、侧芽的大小均有差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较系统地研究了油菜蚤跳甲的生活史,各虫态发育历期,成,幼虫习性及发生与油菜播期,种植方式,油菜品种,类型,土壤质地等条件的关系,首次报道了油菜蚤跳甲成虫秋季交配产卵习性及在室内部分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六合县六城镇菜农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创造出“春番茄 反季节型”、“大棚育苗 制种型”、“大棚育苗 春栽培型”、“早萝卜 早黄瓜 丝瓜 秋青菜,或早萝卜 早黄瓜 秋红豆(或秋四季豆)型”等高效蔬菜栽培模式,1hm~2产值均在15万元以上,比当地一般田块多收80%~200%,对各种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品种间小孢子培养胚诱导率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春白菜、秋白菜和夏白菜的胚诱导率依次增高;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胚诱导率逐渐降低;包头型比直筒型大白菜的胚诱导率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肥1号蕾薹期菜薹产量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上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油肥1号秋播比春播菜薹产量增产了24.80%,但品质差异不大,播期并不影响菜薹风味和口感,鲜草产量比春播提高了34.10%,且植株养分含量略高于春播。  相似文献   

18.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Ⅰ)——抽薹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 7份抽薹特性有差异的春甘蓝自交系为试材 ,在 6 ,8,10叶龄分别进行低温处理 30 ,4 5和 6 0 d。结果表明 ,8片真叶低温处理 4 5 d为鉴定不同抽薹特性甘蓝育种材料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当前蔬菜的主要施肥模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配合喷施锌、硼、铜、钼、锰及农用稀土对小白菜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喷施微肥或稀土对小白菜的产量影响无明显规律,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春季、秋季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1%~28.2%、6.4%~43.0%,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0%~54.5%、0.0%~20.0%;春季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秋季小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6%~82.4%和3.6%~67.9%;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8.5%~69.9%,铵态氮含量提高88.2%~157.4%。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配合喷施锌肥效果较好,既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又能提高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