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翠球  韩柱强  钟瑞春  唐荣华  李忠  贺梁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64-10264,10286
桂花27(原编号026/7)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粤油99作母本、天府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7年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荚果均匀、果形美观、蛋白质含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2002~2003年2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609.5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平均产量3 477.0 kg/hm2)增产1 132.5 kg/hm2,居第1位;2004~2005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平均产量4 245.0 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3 817.5 kg/hm2)增产427.5 kg/hm2,增产率11.2%。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育出高产抗病黑衣花生新品种,填补广西乃至南方花生产区黑花生优良品种空白并形成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广西及华南区域花生产业的发展,以高产抗病果形好的桂花836为母本,以组合桂花30×93-8116杂交后代中单株结果多、产量较高的黑花生品系3H-1①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出抗病富硒高产黑花生新品种桂花黑1号.桂花黑1号属珍珠豆型黑花生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特色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308.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51%;籽仁平均产量2961.3 kg/hm2,比对照增产11.99%;饱果率93.7%,双仁果率82.3%,百果重165.8 g,百仁重63.7 g,出仁率68.8%;粗脂肪含量为52.62%,蛋白质含量为25.31%,硒含量0.14 mg/kg;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黑1号是广西首个通过杂交育成的特色鲜食型富硒抗病黑花生品种,适宜在广西及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也可以在我国北方进行推广,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均能种植.  相似文献   

3.
冀花10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102为母本、87-7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油用型小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128.0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0.71%;在河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3694.2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2.60%。该品种籽仁脂肪含量为56.82%。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1品种简介 桂花27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大花生新品种,它以“粤油99”作母本、“天府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7年连续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桂审油2006003号)。  相似文献   

5.
开农36是采用开8425作母本,P37257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较矮、高产稳产、高油分,果型美观均一,高抗叶斑病和锈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含油率54.82%.在河南省花生区试中荚果平均产量3943.50kg/ 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6.78%,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290.00kg/hm2,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7.5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7.
高产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商花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花5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以豫花9414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号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为4 526.10、3 379.5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2009年为豫花14号,2010年为远杂9102)增产10.41%、9.80%;2011年生产试验的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4 261.05、3 17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远杂9102增产8.13%、6.96%.品质优,抗病性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好.该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2003,证书编号:2012040),适于河南各地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是以吉农大2号为母本,以通2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057.2 kg/hm2和8 946.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9.2%和5.8%.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特别适宜在吉林省长春、四平、通化、松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远杂9847选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杂984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花15号为母本、(豫花7号×Arachis sp.30136)F1为父本,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出的高产、高油、综合抗性好的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中,远杂9847平均荚果产量4180·88 kg/hm2,平均籽仁产量2878·58 kg/hm2;2009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中,远杂9847平均荚果产量4715·7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454·50 kg/hm2。2008-2009年全国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中,远杂9847平均荚果产量4736·7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366·75 kg/hm2;2010年全国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远杂9847平均荚果产量4373·2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226·65 kg/hm2。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55·79%,高抗网斑病,抗叶斑病、锈病、病毒病和根腐病。远杂9847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0006),于2011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1003)。该品种适于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湖北等大花生种植区推广种植。远杂9847的成功选育说明花生远缘杂交技术是实现品种突破、全面提升品种综合性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吉农大45号”水稻新品种是以“吉粳69号”为母本、“农大22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42.7 kg/hm2和8 894.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6.1%和7.3%.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域种植,特别适宜吉林、通化、松原、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徐花13号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开封KJ-1作母本、鲁花9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国区域试验2年平均荚果产量4 723.0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4%;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4 628.8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83%,居5个参加品种第一位;籽仁粗脂肪含量达56.43%,属高油品种.该品种2008年6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生产上花生死苗造成减产的难题,培育出抗青枯病、高产的花生新品种,并形成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广西及南方花生产区花生产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撑.以结荚多且集中的中间材料(粤油45×桂花17)F4代为母本、抗病品种汕油18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并经过品比、区域和生产性试验综合考察,选育出抗病、高产、稳产花生新品种桂花39.桂花39株型直立矮壮,在2014—2015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为4195.58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341.78 kg/hm2,增产率为8.89%;平均粗脂肪含量为50.62%,粗蛋白含量为26.98%;饱果率为89.86%,双仁果率为80.32%,百果质量为195.2 g,百仁质量为64.1 g,出仁率为58.51%;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39抗倒伏性强,抗青枯病,高产稳产,适宜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也能种植,特别适合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高油小花生新品种冀花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9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紫花生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小果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在河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9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3838.35 kg/hm2和4107.75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18.63%和14.8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收获、抗逆性强等特性,脂肪含量57.56%。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开农56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作母本、从国外引进资源选育的开选01-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2008、2009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600.5 kg/hm2,较对照中花4号增产12.3%.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加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88/BC2-11-1选育与高产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品种88/BC2-11-1是采用栽野杂交后代“贺粤1号×A.corren tinaF5”作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栽野杂交种,具有单株结荚多、荚果均匀、果型美观、蛋白质含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性强等优良性状。2000~2002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荚果平均产量3712.50kg/hm2,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425.70kg/hm2,增产率为12.95%。2003~2005年在合浦、贺州、桂平进行中间试验与示范推广,3年荚果平均产量3826.80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12.35%,达显著水平,累计示范推广2206.78hm2。该品种的育成对加速项目区花生品种更新换代,缓解当地花生品种退化、杂乱、品质差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宛棉10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棉10号是南阳市农科所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稳产性好,一般每hm2皮棉产量在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冀糯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以早熟、耐旱水稻品种冀粳13号为母本,以丰产、优质糯稻品种冀糯1号为父本配组,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而成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粘性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旱、早熟等特性。2004~2005年国家区试,2 a平均产量为9 252.0 kg/hm2,较对照中作93增产8.2%;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887.5 kg/hm2,较对照中作93增产16.3%。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以京411为母本,河农215为父本杂交,通过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出适合于冀东、京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唐麦6号。该品种具有抗寒、抗病、优质、高产等特性,一般产量为6000~7000kg/hm2,最高产量可超过7500kg/hm2。2003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花生品种花育20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而育成的普通型早熟小花生新品种,2002年4月2日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花育20引进西平、正阳等县,经多点试验、示范平均单产5439.2kg/hm2,高产地块6077.8kg/hm2,较白沙1016增产英果30.2%,较当地老品种增产1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