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1个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 rad、1 000 rad、2 000 rad、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后代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照处理后,岑软2号、11号的实生后代出籽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可见不同品系间油茶影响差异较大;对油茶出仁率、仁油率及鲜果含油率的影响表现为:高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了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出油率,降低了岑软11号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进行0、1000、2000、3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对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000、2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研究辐射对成年油茶植株树高和冠幅、果产量、果实形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射处理后,树高、冠幅间无显著差异,且单株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单株果产量随年份呈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岑软2号、岑软3号在2014年辐射组平均单株果产量较CK有明显提高,岑软11号的年平均单株果产量在0~3000 rad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000 r辐射使岑软11号油茶果实纵横经减小,其他辐射组岑软11号果实纵、横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岑软2号在1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岑软11号在3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而种皮厚度变化不明显,不同辐射组间岑软3号和连州1号果皮及种皮厚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SLAF-seq技术的油茶SNP位点开发及杂交后代早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大量的分子标记用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亲本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本研究采用SLAF-seq(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对9个油茶样品(包括5个亲本及其4个子代单株)进行测序并开发SNP标记。最终根据多态性SLAF标签,开发得到1 644 616个群体SNP。基于群体SNP的亲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岑软(Cenxi soft-branch C.oleifera)ZJ11为岑软2号与岑软11号的杂交后代,岑软ZJ14为岑软11号与岑软22号的杂交后代,岑软ZJ24为岑软11号与岑软24号的杂交后代,优31则是岑软11号与岑软23号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4.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对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研究辐射对成年油茶植株树高和冠幅、果产量、果实形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射处理后,树高、冠幅间无显著差异,且单株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单株果产量随年份呈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岑软2号、岑软3号在2014年辐射组平均单株果产量较CK有明显提高,岑软11号的年平均单株果产量在0~3 000 rad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 000 r辐射使岑软11号油茶果实纵横经减小,其他辐射组岑软11号果实纵、横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岑软2号在1 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岑软11号在3 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而种皮厚度变化不明显,不同辐射组间岑软3号和连州1号果皮及种皮厚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苗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对岑软2号、11号的实生苗出籽率有显著影响(P0.01),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无性系间辐照影响差异较大;3 000 rad辐射明显提高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抑制了岑软1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系区域性试验林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70号、湘林91号共8个无性系的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室内常温条件下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状况,并研究了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在室内常温、不同贮藏天数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油茶无性系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50%以上,但表现出广西产地的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比湖南产地的无性系花粉生活力高,两省区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常温贮藏的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生活力可保存7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及土壤养分限制情况,以岑软2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2)、岑软3号(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3)和香花油茶1号(Camellia osmantha 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油茶品系叶片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叶片C和P含量均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N含量表现为香花油茶1号>岑软3号>岑软2号。不同油茶品系叶片N∶P均为14~16,均受N和P的双重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N和P含量降低,土壤C∶P、N∶P增加。岑软2号、岑软3号叶片C、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相关指标多呈显著负相关,香花油茶1号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油茶品系的生长均受N、P限制;随土层深度增加,植物生长可能受P限制。  相似文献   

8.
黎凤金 《绿色科技》2024,(5):144-147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区为试验地点,设置“岑软2号”“岑软3号”“赣兴48”3个品种油茶处理,对不同品种油茶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方面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盐碱胁迫下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盐碱胁迫会导致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其中,“岑软3号”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以抵御胁迫,而“赣兴48”油茶会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赣兴48”油茶更易受到氧化胁迫,从而产生更高的MDA含量;“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盐碱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其SOD活性上升幅度最大。研究可为油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盐碱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在广东省的适生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用种方法,避免油茶良种在生产应用推广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为广东省油茶品种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良种为研究对象,在全省油茶主产区,按照统一试验要求开展区域试验,通过稳定投产期内3年...  相似文献   

10.
胡耀盛 《绿色科技》2022,(1):205-207
为掌握油茶优良无性系在南丹拉源区域适应性情况,在造林地采用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条状混交方式建立了示范林.两个油茶无性系均采用同样的抚育管理措施,定植第四年植株保存率均达96% 以上,试产期座果率100%.从抚育管护及测产结果可知:岑软3号比岑软2号受病虫危害少,其鲜果产量是岑软2号的1.25倍,对造林地的适应性及丰产...  相似文献   

11.
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双列交配设计,完成油茶(Camellia oleifera)6个无性系间的花粉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7个高配合力组合,其中以岑软3号×岑软2号为最高,座果率高达92.0%.以桂软24号为母本,分别以桂软1号、岑软3号、桂软11号和桂软22号为父本的杂交果鲜出籽率均在40%以上,品质优良;桂软22×岑软2的杂交组合所得杂交果的出籽率也较高,为43.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判断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从而为油茶产业在干旱区域的推广提供参考,以桂无1号、桂无4号、岑软2号和岑软3号共4个油茶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PEG 6000(10%,20%,30%)模拟干旱胁迫,给予持续12、24、36 h干旱胁迫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除岑软2号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中胞间CO2浓度(Ci)持续增加外,其余处理Ci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较为波动,岑软2号和岑软3号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复水后,岑软3号多个光合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4号、桂无1号。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旱高光效的油茶种质,为后续油茶耐旱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和桂无4号共4个油茶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PEG 6000(10%、20%、30%)3个干旱胁迫强度,给予12、24、36 h的胁迫处理和12 h的复水处理,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稳定;桂无1号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桂无4号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4个油茶品种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_(NPQ))均上升,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NPQ和Y_(NPQ)值较大且增幅明显,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强。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量子效率(Y_(PSⅡ))较大,且随胁迫持续逐渐升高,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_(NO))波动持平,甚至下降;桂无1号和桂无4号叶片的ETR、Y_(PSⅡ)和Y_(NO)变化与岑软2号和岑软3号相反,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复水处理后,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恢复迹象,尤其是在轻度胁迫下ETR、Y_(PSⅡ)、Y_(NO)、NPQ和Y_(NPQ)恢复至对照水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旱后恢复能力;桂无1号和桂无4号相关指标未有改善,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结论】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4个油茶品种可划分为2类,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无1号和桂无4号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按照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14.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9个广西油茶优良无性系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指标性状变异明显,果实经济性状间关系密切,9个性状指标被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8.174%,果皮厚、仁含油率、鲜出籽率占决定地位,贡献率为52.448%;各参试无性系的果实经济性状优劣依次为:岑软1号、岑软11号、岑软3号、岑软2...  相似文献   

16.
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植株,定株定枝进行观察记录,研究5年生油茶品种岑软1号、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5和湘林11、赣无1栽培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树体内部结构良好,树高和冠幅的生长比较均衡,但自然形成的树形有一定的差异性.广西品种每年抽梢4次,湘林11和赣无1抽梢3次.不同品种、分枝角度、长势及不同部位影...  相似文献   

17.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42时,11份山茶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1类为5个普通油茶的无性系,即:湘林27、桂无5号、赣190、岑软2号和岑软24号;第2类为宛田红花油茶;第3类为陆川大果和博白大果油茶;第4类为香花油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香花油茶不属于普通油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耐弱光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于2010年10月份在广西南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湖南和江西选育的普通油茶6个无性系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存在差异,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湘林86号﹥岑软24号﹥长林4号﹥岑软3号﹥赣190号﹥岑软2号,但岑软24号在早、晚光合有效辐射较低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33和4.08μmol/(m2.s),均大于其它无性系,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岑软3号。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赣190号、湘林86号、岑软24号和岑软3号,光补偿点均在20μmol/(m2.s)左右,在理想状况下利用弱光能力较强,而岑软2号和长林4号光补偿点分别为50.10和44.78μmol/(m2.s),利用弱光能力较差。6个无性系中初步筛选岑软24号和岑软3号为耐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19.
引进岑软2、岑软3、桂无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油茶品种,在种植后第4年,对树高、冠幅、单株产量、果实纵横径、果皮厚度、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桂无2号单株产量最高;桂无4号树体最高;岑软3号冠幅最大且果实内种子数最多,但出仁率最低;果实普遍是椭圆形且横径大于纵径;桂无5号出仁率高但果皮最厚;桂无1号种仁含油率最高,但种子数少。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岑软3号的潜在价值和效益最大。油茶在佛山生长情况良好,岑软系列生长比桂无系列生长更好,更适合佛山当地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产自广西的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桂无1号’(桂1)、‘桂无4号’(桂4)、‘岑软2号’(岑2)和‘岑软3号’(岑3)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对其设置10%、20%和30%共3个浓度梯度,给予持续12、24、36 h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幼苗各处理的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小于对照,其中桂1和桂4下降幅度最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胁迫处理36 h后,桂1和桂4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岑2和岑3的叶绿素含量升高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岑2和岑3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桂1和桂4明显。复水后,岑2和岑3较多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