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短角异剑水蚤在盐度为34±1,温度为(24±1)℃的情况下,胚胎发育的时间为40~45 h,无节幼体发育时间为3.5~4 d,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为5~6 d,从受精卵到发育为成体累计需要11~12 d.短角异剑水蚤雌体在交配后可连续挂卵,并孵化出多胎幼体而无需再次受精.无节幼体孵出3~4 h内即可摄食.  相似文献   

2.
在孵化的第4d,鸡胚胸腺的原基发生于第Ⅲ、Ⅵ咽囊的背壁上皮。到第9d,胸腺被间充质分叶。胸腺小体发生于第13d。在第15d,胸腺的皮质与髓质开始分化。到20~21d,在封闭的微血管周围,由数层网状细胞形成典型的胸腺小体。背侧胰芽及腹侧胰芽发生于孵化的第3~4d。到第15d,外分泌部由初期的复管状腺变成复管泡状腺。胰岛细胞团在第11d发生。随着鸡胚的发育,胰岛的数目逐渐增多。生殖嵴在第3d发生。到第4d,从卵黄囊内胚层来的原性细胞,便向雌性左侧的性腺转移。初级性索仲入髓质形成间质细胞。次级性索形成卵泡细胞。第5d时,雄性的初级性索,仲入间充质内形成曲细精管及间质细胞群的原基。第8d以后,性腺的性别可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鸡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和聚集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鸡的原始生殖细胞 ( PGCs)起源于孵化前胚盘的明区 ,而后逐渐迁移至胚体的头前侧部的生殖新月区 ,并于孵化约 2 2 h时 ,大量聚集于此 ( 3 1~ 3 8个 )。随着鸡胚内、外血管的发育 ,PGCs则进入血管中 ,并顺着血管于孵化约 3 6h ( 1 0期 )时首次迁移到胚体上。孵化至 4 4~ 52 h ( 1 1~ 1 3期 )时聚集 (约 1 0 5个 )于胚体的心脏、大血管及头部间充质中。最后 ,PGCs于孵化 62 h( 1 7期 )时大量迁移至胚体后端生殖嵴处 ,迁移过程一直可持续到孵育第 4天。孵化 5d时 ,迁移入生殖嵴的 PGCs与生殖嵴一起共同组成了未分化的性腺  相似文献   

4.
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滞育蛹发育历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LD12:12时,滞育蛹第14 d开始羽化,持续86 d,平均历期39.6 d;LD15:9时第18天开始羽化,持续7 d,平均历期40.7 d.25℃时,LD12:12和LD15∶9:00时开始羽化时间相同,均为第8 d;LD12∶12时羽化持续30 d,平均历期21.9 d,LD15∶9时持续27 d,平均历期为19.8 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 h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前1 d,在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4 d,为12.8 d;断光4 h后进行2 h光脉冲处理,羽化延迟7 d,第10 d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3 d,为13.1 d.结果表明,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光照不是影响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0℃LD12:12时,滞育蛹第31天开始羽化,持续36d,平均历期46.9d;LD15:9时第37天开始羽化,持续22d,平均历期47.7d。25℃时,LD12:12开始羽化时间为第18天,持续23d,平均历期25.9d;LD15:9为第19d,持续14d,平均历期为26.4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h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推迟4d,在第19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2d,为21.8d;断光4h后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早2d,第15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9d,为18.8d。[结论]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光镜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及幼体复眼外形和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外形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到第8 d,胚胎中出现点状复眼色素;9~11 d,点状色素逐渐连成线状,厚度逐渐增加;12~13 d,色素区明显,经戊二醛固定复眼区为桔红色;第14 d,小眼开始出现,随着胚胎发育,色素区越来越明显,小眼数量也越来越多,至第1期氵蚤状幼体,复眼内小眼发育已较完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第8 d,胚胎内复眼原基区可见两层细胞,表层为眼基细胞,内部为神经细胞;9~10 d,眼基细胞开始纵向分裂,形成放射状细胞簇;第16 d,复眼内小眼结构已十分复杂,小眼由角膜、角膜细胞、晶锥、晶锥细胞、虹膜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胚垂体中生长激素细胞的发生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分别在鸡胚发育的第 3 5~ 2 0 5天采集鸡胚垂体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鸡胚垂体中生长激素细胞的发生和细胞形态、数量、在垂体中的分布特点和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 ,鸡胚发育中期第 9 5天可观察到少量的生长激素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垂体后叶 ,细胞多排列成索状或团状 ,细胞之间边界不清 ,细胞核较大。在鸡胚发育的第 12 5天以后 ,生长激素细胞的细胞浆与细胞核比值逐渐变小 ,且均匀分布于腺垂体的后叶。生长激素细胞数在鸡胚发育的第 12 5天之后显著升高 (P <0 0 1) ,在鸡胚发育的第 16 5天 ,生长激素细胞占垂体细胞总数的 9 4 %。以上结果证明鸡胚垂体中生长激素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发育的中期至出壳之前 ,而生长激素细胞的分泌功能在鸡胚发育的后期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孵化鸡胚死亡曲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2阶段增长曲线模型拟合藏鸡和2种低地鸡及其杂交种蛋在2900m(西藏林芝)和3650m(西藏拉萨)海拔的孵化胚胎死亡曲线,分析海拔高度对不同鸡种胚胎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宜拟合鸡蛋高海拔孵化时的胚胎死亡规律,拟合度高。藏鸡是高原适应品种,在2个海拔环境中胚胎死亡率均较低。在2900m海拔孵化时,各品种胚胎第l死亡高峰出现在第2.30~4.05d,第2高峰期出现在第17.20~17.68d.品种间相差不大:但藏鸡的第1高峰期持续时间相时较长,为4.04~9.92d;低地鸡和杂种鸡为2.59~3.93d。海拔从2900m升高到3650m,胚胎死亡率增加33.48%~54.12%;同时藏鸡第2高峰期死亡比例增加7.70%~15.65%;低地鸡第2高峰持续期延长13.7l~15.44d;杂交鸡第1高峰期死亡比例增加了5.55%~7.34%,持续期延长0.15~0.66d。  相似文献   

9.
将CB-HRP分别注入鸡跗部皮肤和腓肠肌外头内,逆行追踪其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位置及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证明:1、跗部皮肤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同侧 T_6~S_6脊神经节内,以 S_2节为最高峰,L_2节为1较低的峰,两峰间为1低谷。2.腓肠肌外头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同侧 T_6~S_4脊神经节内。以 S_2为最高峰,L_1有1较低的峰,两峰间在 L_3有1低谷。3.跗部皮肤的初级传入终末分布于 L_2~S_3的6个脊髓节段。横断面观,见标记的终末密集地分布于Ⅱ、Ⅲ、Ⅳ板层(Martin 氏划分法)。4.腓肠肌外头初级传入的终末分布于 T_6~S_5的11个脊髓节段。横断面观,见标记的终末主要分布于背外索核和Ⅰ层,Ⅴ层,头尾向上呈连续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
烟蚜茧蜂是寄生于桃蚜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幼虫期4龄。在19℃恒温,14h 光照,10h 黑暗,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2~3d,幼虫期6~7d(其中Ⅰ龄幼虫48~60h,Ⅱ、Ⅲ、Ⅳ龄幼虫为24~36h)预蛹期和蛹期3~4d。对烟蚜茧蜂由卵发育到成蜂的各期形态、量度大小和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这一昆虫在不同的恒温和变温组合下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试验证明无论恒温和变温,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发育完成的僵蚜于2~3℃冰箱中保存180d 后仍有30%可正常羽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2周龄健康雏鸡 ,剂量是 2头份 /只 ,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对免疫应激后第 1、 3、 5、 1 0、 1 5、 2 0d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活性B淋巴细胞和IgG、IgM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 :(a)与对照组相比 ,各器官中浆细胞、巨噬细胞 (MΦ)、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而且脾脏、盲肠扁桃体中的淋巴小结数增多。 (b)各免疫器官中活性B淋巴细胞在第 5天开始显著增多 ,并且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c)各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在应激第 1 5天达到高峰 ,呈持续增长趋势 ;IgM抗体生成细胞法氏囊在第 5天 ,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这表明在本试验的免疫应激条件下体液免疫功能未被抑制。  相似文献   

12.
雏鸡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毒株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A肉鸡雏鸡分别经口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早熟株,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检测小肠、盲肠扁桃体、脾脏中CD4^ 、CD8^ 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表明:球虫免疫鸡后,CD4^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迅速增殖,第6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8%和44%,免疫早熟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3%,而二次免疫后和对照相比很少有显著差异。CD8^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比CD4^ T增殖速度慢,第9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47%,免疫早熟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8%,二次免疫后迅速大量增殖,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9%和50%.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50%。且CD8^ T淋巴细胞总体水平比CD4^ T淋巴细胞多。盲肠扁桃体中T细胞的增殖速度比其他组织更快。免疫早熟株的鸡与免疫毒株的鸡肠道黏膜中的CD4^ 、CD8^ T淋巴细胞变化基本一致。一次免疫鸡比未免疫对照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进行二免的鸡免疫后第一、二、三周T淋巴细胞活性均比未进行二免的鸡显著升高;毒株免疫鸡T淋巴细胞活性大多与早熟株免疫鸡无8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揭示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以引起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复发。复发的主要表现为盲肠内容物的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和数量再次显著地升高;肠炎沙门氏菌在盲肠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复发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初始感染量及球虫感染时间有关。肝脏和脾脏阳性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鸡生长发育中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依莎褐蛋鸡和艾维茵肉鸡发育正常及迟缓鸡群的盲肠细菌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变化。使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结合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别对4、6、10、16、20和40周龄蛋鸡及1、2、4、6、7和8周龄肉鸡发育正常、迟缓鸡群盲肠内容物的细菌群落进行特异性引物图谱指纹和聚类分析,鉴定特异性和共性群落。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属在两品种发育正常鸡群盲肠内容物细菌的相似性均高于迟缓鸡群,两品种各周龄和发育正常、迟缓鸡群间指纹图谱平均条带数差异显著(P〈0.05)。而Bacteroides属在发育正常鸡群盲肠内容物细菌的相似性与迟缓鸡群较为相近;发育正常、迟缓鸡群间平均条带数差异显著(P〈0.05)。Clostridium属在蛋鸡20、40周龄的平均条带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肉鸡各周龄和发育正常、迟缓鸡群间的平均条带数差异显著(P〈0.05)。序列测序结果,Lactobacillus属在蛋鸡产蛋期发育正常、迟缓鸡群均定居于Lactobacillus agilis;而育雏和育成期定居于Lactobacillus aviaries和不可培养的细菌。两品种发育正常、迟缓鸡群均定居于Bacteroides属的Bacteroides acidifaciens、Uncultured bacterium,而发育正常、迟缓蛋鸡群存在Clostridium属Uncultured proteobacterium,发育正常肉鸡群定居Shigella sonnei,而两品种发育迟缓鸡群均缺乏此类菌种。结果显示,依莎褐蛋鸡和艾维茵肉鸡群各饲养阶段盲肠细菌群落差异显著,对鸡群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在21,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2只鸡,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区,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14,2日龄,日粮添加合生素处理组试验鸡盲肠DGGE条带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素组试验鸡盲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其他试验组。序列分析发现肉仔鸡盲肠中特异条带主要来源于不可培养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梭菌目细菌和其他大量种属关系未知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 IBDV 感染1日龄滨白雏鸡,在感染鸡14和28日龄或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测定了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清、泪液、气管液 HI 滴度、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丕氏斑、十二指肠、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 日龄感染 IBDV 雏鸡 ND 疫苗二次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B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肠液、胆汁的 IgA,IgM,IgG 含量均显著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二次免疫鸡。感染鸡 ND 二免后,法氏囊出现淋巴滤泡增生,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表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感染一次免疫鸡明显增高,呈现免疫增强效应。2.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的 ANAE~+T 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T 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均较感染一免鸡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 ND 二免鸡,证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较感染一免鸡显著增强。3.ND 强毒攻击后,感染二免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一免鸡,低于对照二免鸡,表明 ND 二次免疫对 IBDV 感染鸡的免疫保护力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这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盲肠微生物与肉鸡个体长势的相关性,将10周龄宁都黄鸡按体质量高低分为4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相同日龄、不同体质量笼养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4组样品获得的OTU数量及各组Alpha多样性指数Chaol值、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组间盲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性,但菌群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与肉鸡体质量呈正相关的菌群中,影响最大的是甲烷短杆菌属,其次是栖粪杆菌属,负相关菌群主要是脱硫弧菌属和互养菌属。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肉鸡个体长势显著相关,显著差异菌群可应用于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益生素对雏鸡肠道黏膜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观察益生素对雏鸡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将60只雏鸡随机分为益生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灌服益生素后1,4,7,10和18 d,采集肠液、十二指肠派伊尔结和盲肠扁桃体,观测肠道黏膜抗体生成细胞数量、T细胞数量和肠液免疫球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化,并在服用益生素后4 d对盲肠扁桃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常规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服用益生素后7 d,雏鸡肠液的IgA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P<0.01),十二指肠派伊尔结的IgG生成细胞数量在10 d、Ig M生成细胞数量在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盲肠扁桃体弥散区的IgA生成细胞数量在7~10 d、IgG生成细胞数量在7 d、Ig M生成细胞数量在4~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盲肠扁桃体的T淋巴细胞在雏鸡服用益生素后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盲肠扁桃体绒毛表面的微绒毛密度和长度在服用益生素后3 d也明显提高;随着雏鸡日龄增加,益生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可见,益生素能够提高雏鸡生长初期的肠道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