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哈尔滨市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关系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1995~2006年哈尔滨市耕地面积变化,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指标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问的动态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呈现不规律性,与其他典型城市存在差别.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哈尔滨市经济的合理建议,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哈尔滨市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哈尔滨市1995-2006年的耕地变化数据为依据,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等指标,分析其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哈尔滨市的特殊经济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北省1978-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经济增长过程,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耕地面积变化呈乘幂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强化耕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建设占用耕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为例,动态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体系,对影响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的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建设用地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湖南省1997-2007年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分析了各驱动影响因子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别为经济发展因子、资金投入因子、科技进步和政策驱动因子等4大类,且长期影响着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并在未来还将继续影响。其中,前3类因子使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而政策因子则对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起着双层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基于耕地面积、质量和产能3个方面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综合保护状况进行临界警戒。采用负数原则方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与产能之间为正比关系,但耕地质量与产能及面积之间均非正比关系,与耕地质量相比,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耕地面积、质量与产能是耕地保护的不同方面,集合3者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耕地保护状况进行科学预警。   相似文献   

6.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过程比其最终形成的结果更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市双城区为例,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关键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的距离变量、邻近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单元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因素等4方面14个驱动力因子,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CA)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不同情景驱动机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时空模拟,以此解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驱动力因素的响应关系。模拟结果显示:自然禀赋情景下,各地类变化趋势与现在保持一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主要由旱地和其他用地转入;在基本农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比较稳定,各地类变化趋势较为缓和;在土地利用规划情景下,各地类变化较为合理,兼顾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哈尔滨市双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近年来城镇化背景下贵州省的耕地压力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04~2013年的粮食生产变化、耕地压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最近10年贵州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都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粮食生产与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提高粮食生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贵州省的耕地压力与粮食平衡系数二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耕地压力的增大会以某种方式将其负的效应传导至粮食生产与供给平衡领域,从而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规范土地用途、加强耕地保护,探索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道路,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稳定粮食价格、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措施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以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明显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从2000年开始有所增加,人均粮食与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同质性;从2000年开始,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粮食出现缺口,耕地压力比较明显,这说明重庆市有从粮食产销平衡区转向销入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省1990—2010年的耕地统计资料,研究耕地利用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耕地资源与14个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年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经历了"缓慢减少—急速减少—相对稳定并略有上升"的变化过程。陕西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各地区耕地内部结构变化较大。农业...  相似文献   

10.
张玲  邓良基 《农机化研究》2006,(4):39-41,46
耕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耕地保护是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结合四川省雅安市土地资源特点及1959~2002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出导致雅安市耕地减少的两大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及城镇化进程;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及对策,为今后雅安市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匹配程度及其对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的而影响。通过统计2004-2013年新疆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农区水利用综合系数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处于"相对平均"的阶段,而新疆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的匹配度处于"两极分化"阶段。新疆水资源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新疆水资源和耕地面积的匹配度与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呈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新疆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新疆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匹配度之间只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生的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生态农业、包产到户等关系的争论与实践;对农业机械化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机电动力与劳力、畜力,农机与农艺,农业机械化与经济效益、规模经营、地区差别等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正确处理的原则或方针。还根据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的新特点与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自实施以来,增加了有效耕地而积,缓解了因建设占用和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此,指出了江苏省目前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习水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发展山地农业机械化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由于地形复杂、土地破碎,山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非常适合发展山地农机。因山地、经济条件、机耕道缺乏等条件的制约,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依然较慢,农业装备水平差,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地面整理也是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地整理是一个需要多项技术支持的综合工程。与水田相比,耕地的地面形状比较复杂,因此地块设计的地形数据和设计方法也繁多。耕作田块是耕作的基本单元,田块设计包括田块的方向、形状、规模等因素,在设计当中要采取智能化、简单化、精确化的算法,以便适应多种多样的地形以及地质条件。该文在田块整理设计中利用一般n次曲面方程的求解算法提出了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和整理对象要求的田块整理设计面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剖析了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递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经济利益和有关土地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并指出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