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了解上海市贝类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状况,为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中毒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测定方法,从海瓜子、文蛤、牡蛎、花蛤、竹蛏、扇贝836份贝类中分离鉴定得到224株副溶血性弧菌,贝类产品平均带菌检出率为26.8%,其中扇贝和牡蛎的带菌率较高,分别为33.33%和33.13%。结果表明贝类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波纹巴非蛤无水低温保活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波纹巴非蛤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化变化。[方法]采用低温保活的波纹巴非蛤并置于4℃条件下进行保藏,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腺苷三磷酸(ATP)及乳酸的变化。[结果]采用此法可使波纹巴非蛤保活5 d,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略有降低,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ATP变化呈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乳酸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低温无水法是保活波纹巴非蛤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波纹巴非蛤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波纹巴非蛤肉蛋白制备小分子肽,并运用响应面方法设计优化波纹巴非蛤酶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6.5、液固比为3∶1、酶含量为2.50%、酶解温度为50.4℃、酶解时间122.60 min的条件下,小分子肽的提取率最高、为63.04%。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总汞含量研究为出发点,调查北海侨港市场所售贝类水产品中汞含量并分析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方法]选取北海市侨港市场所售文蛤、菲律宾蛤仔、白贝、波纹巴非蛤、缢蛏5种常见食用贝类为研究对象,采用意大利MILESTONE DMA-80直接测汞仪检测其生物体内汞含量,然后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对各贝类的生物污染水平和食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所测5种贝类的总汞含量范围为3.01~17.39 ng/g,文蛤、菲律宾蛤仔、白贝、波纹巴非蛤、缢蛏平均汞含量分别为6.77、14.08、2.93、3.60、10.96ng/g,总汞含量最高出现在花蛤(17.39 ng/g),其次是缢蛏(12.24 ng/g),白贝中汞含量最低(2.10 ng/g),所采贝类样品中的总汞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限定值。[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市民贝类产品的消费及当地海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方法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1.9%,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8%、7.1%和1.2%;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3%,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26%,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超过FAO标准,接近或超过鸡蛋蛋白标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9%,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4%,DHA和EPA含量为4.9%,与海水鱼类较接近,远高于一般淡水鱼类。由于其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几乎为一般鱼类粗脂肪含量的两倍,所以其鲜肉中DHA和EPA的含量亦高于一般海水鱼类。与体内的脂肪块相比,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但DHA和EPA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大连地区5种常见贝类及其生长环境海水养殖用水重金属铅(Pb)、镉(Cd)的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评价该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人类食用潜在健康风险,并为合理控制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应标准。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中含量属于轻污染水平,菲律宾蛤仔、贻贝含量尚处于正常浓度值范围。各贝类对Pb、Cd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牡蛎>贻贝>菲律宾蛤仔。危害商数<1,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盐田汪子生态养殖硬壳蛤可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硬壳蛤可食部位水分含量为86.37%,干基中蛋白质、脂肪、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66.92%、6.21%、16.96%;共检出21种脂肪酸,包括10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52.88%,EPA和DHA的总量占PUFA的65.10%,占脂肪酸含量的27.18%;检测出了16种氨基酸,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约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82%,EAA/TAA为35.79%,EAA/NEAA为55.70%,且富含矿物质Na、Ca、K、Mg等。可见硬壳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松江鲈鱼的人工养殖和产品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用秦皇岛渤海湾的野生松江鲈鱼为试验样品,对其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松江鲈的蛋白质含量为17.72%,脂肪含量为1.24%,灰分含量为1.22%。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52.2%,含丰富的EPA和DHA,EPA+DHA占脂肪酸总量的23.2%。鱼肉中含17种氨基酸(色氨酸被水解未测出),其中含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氧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21%,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72%,氨基酸指数77.18。根据AAS和CS,松江鲈的第1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2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结论]与其他淡水鱼类相比,松江鲈鱼肌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淡水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年和2009年对广东、广西沿海部分海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贝类产品中镉(Cd)、铜(Cu)、铅(Pb)、锌(Zn)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贝类产品中的Cd、Cu、Zn、Pb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贝类品种的差异决定了其体内Cd、Cu、Pb、Zn含量的差异,近江牡蛎样品中Cd、Cu、Zn的含量远远高于另外4种贝类,文蛤样品中Cd、Cu、Pb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4种贝类.贝类产品中Cd、Cu、Pb、Zn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这可能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因子的季节变化有关.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贝类产品中Cd、Cu、Pb的合格率分别为65%、67.7%和100%.与其他海域贝类产品的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贝类样品Cd、Cu、Pb、Zn的含量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相比,太平洋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和文蛤的Pb、Cd的膳食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内,而近江牡蛎的Cd膳食暴露量可能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河蚬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河蚬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53.90%、8.90%和1.33%;共测到了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44%,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分(AAS)在40分以上,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色氨酸得分最高为124.00分;共分析了10种主要脂肪酸,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占7.62%和8.61%.河蚬富含钙、钠、镁、钾、铁等11种无机元素,维生素A、B含量也较丰富.对紫彩血蛤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 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占15.23%和6.45%.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为探究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发育到仔虾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对澳洲淡水龙虾前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孵化准备期受精卵及初孵仔虾的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随着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仔虾而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以初孵仔虾最高(P<0.05);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在AA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Leu,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在C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Met+Cys,前无节幼体期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复眼色素形成期之后的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Ile。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的EAAI随着受精卵发育到初孵仔虾而显著降低(P<0.05)。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和初孵仔虾共测出主要脂肪酸10种,初孵仔虾的PUFA及DHA含量显著低于受精卵(P<0.05),EPA+DHA含量却显著高于受精卵(P<0.05)。综上,澳洲淡水龙虾初孵仔虾灰分及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故在澳洲淡水龙虾仔虾开口饵料配制中可考虑适当提高磷酸二氢钙及EPA+DHA添加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评价在不同地区养殖白斑狗鱼的营养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地区引进白斑狗鱼夏花鱼种,在东北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对白斑狗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斑狗鱼的鲜样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58%、2.20%、18.36%和1.32%,肌肉干样的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为87.83%、85.70%和6.16%。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12%(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为6.07%(占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0.1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103。DHA和EP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23.74%,特别是DH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2.97%。[结论]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白斑狗鱼仍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鱼类,具有较高的开发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肌肉粗蛋白含量,A组的粗蛋白含量最低(58.9%±0.41%);各组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肌肉与肝脏的总脂肪含量,但显著影响肌肉与肝脏的脂肪酸组成。随着菜籽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肌肉中18∶3n3以及肝脏中18∶1,18∶2n6,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提高,而EPA和DHA绝对含量均显著下降。与相同水平的菜籽油替代组相比,混合植物油替代组肌肉中EPA、DHA以及肝脏中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升高,而肝脏中EPA和DHA的绝对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66.67%的菜籽油或者植物混合油替代鱼油饲养大黄鱼幼鱼6周不影响其生长但降低鱼体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鱼油乙酯的制备、纯化及其降血脂功效。[方法]以鱼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制备了鱼油乙酯,优化了条件并对其进行纯化,将产品配成饲料进行动物试验,研究其降血脂功效。[结果]试验表明,乙醇-鱼油6∶1(摩尔比),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h,碱催化剂Na OH加入量为油重的0.30%;在此条件下鱼油脂肪酸乙酯得率最高,经分子蒸馏后达95%;硝酸银最佳浓度为75%,提取得到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浓度96%~99%;高含量EPA和DHA鱼油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结论]研究可为鱼油的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相似文献   

17.
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对舟山地区60批次贝类样品开展调查,覆盖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外地在舟山市场销售的品种,包括贻贝、缢蛏、扇贝、泥蚶、毛蚶、杂色蛤和文蛤。监测指标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铅、镉、甲基汞和无机砷。结果表明,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有9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有6批次样品为阳性,60批次样品的综合评价均为合格,说明2015年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渤海辽东湾高家滩沿海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高家滩沿海共采集滩涂贝类37种,分别隶属于2纲、3亚纲、8目、19科、29属,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大竹蛏Solen grand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 5种,占滩涂贝类总现存资源量的81.75%;平均栖息密度为508.9个/m2,平均生物量为412.27 g/m2,现存量为3 021.94 t,生物量季节性变化明显;贝类生态分布特点,依不同潮间带区域呈带状分布,高潮带为马蹄螺科群落,中潮带为蛤仔-西施舌群落,低潮带为文蛤-竹蛏群落,春夏贝类主要分布于高潮带外缘至低潮带,秋冬分布于中潮带至深度基准面,迁徙趋势明显。在调查高家滩滩涂贝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增殖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