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该文就是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构建泰兴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评价耕地地力等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不仅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国家粮食、农产品保障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影响巨大。因此,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农田品质评估服务项目,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估,对有效利用农田耕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数量的大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与质量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开展县域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己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总结耕地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对吴桥县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为开展县域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郊区区(县)域内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查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利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08%,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黑土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将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丽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9-11,83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政策的演变,耕地保护的政策绩效虽有所提高,但耕地减少的趋势仍没有得到遏制。结合绩溪县实际,对绩溪县耕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阿荣旗耕地质量状况及改良利用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耕地作为一种资源,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随着耕地数量的不断减少。质量的高低及其改良利用则显得更为重要。2002年,阿荣旗作为国家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试点旗县,对全旗耕地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等定级,针对不同区域耕地提出改良利用措施,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主产区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地力评价是通过对耕地资源的科学评价,了解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通过对中国大豆区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情况、不同区域大豆施肥情况以及大豆施肥技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大豆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贵阳市相关统计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耕地资源达一般可持续水平,耕地的生产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接受性可持续利用水平不同程度提高,但耕地的保护性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下降趋势.提出了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方法,对枣强县2013—2016年四期耕地等别及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平均自然等、平均利用等和平均经济等的等别分别由7.93、6.81、8.52等上升为7.89、6.78、8.49等;新增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应减少耕地向中低等别耕地过渡。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我州国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论述耕地资源对我州社会经济中重要作用和我州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州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与保护耕地资源进行了探讨,并从农业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及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非常重要,针对目前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利用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洛阳市种植小麦各类型区的立地条件、障碍因素、土壤特性、耕层养分和相关农业技术等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评价出洛阳市耕地地力的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总结出了适宜性种植区的耕地特点,提出了优化小麦生产布局及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雁  代先锋 《河南农业》2020,(12):53-55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介绍渑池县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基础上,通过监测点实地定点取土化验、数据分析及农业生产测产调查,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由此得出了渑池县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并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因农户比较收益低,浙江耕地非粮化、复种指数下降与经营模式的粗放化现象比较突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浙江耕地保护重点应从数量保护转向集约利用。提高农民耕地集约利用激励的浙江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通过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如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建设与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等,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该文以宣城市为例,基于之前各县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采用特尔斐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宣城市耕地做了整体评价。实现了宣城市耕地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消除了之前各县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最后,将市级评价结果与各县级成果做对比,分析了产生地力等级差异的地区及原因。该文的操作方法为其他市级地力评价工作及更大范围的省级地力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类型、地力状况和农业生产现状,详细分析了蒙城县耕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根据耕地地力分级和土壤养分现状及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按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规模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的发展目标,对蒙城县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既有耕地数量问题,又有耕地质量问题,而加强耕地科技创新是贯彻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的重要实施路径。耕地科技创新势重点是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基于对我国耕地现状、耕地质量问题、国内外耕地科技发展趋势及差距的综合考量,笔者团队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耕地科技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为重点,以耕地保护与利用为核心,在全国六大不同区域开展耕地监测、耕地改良、耕地培肥、耕地利用创新等系列研究,成效颇丰。  相似文献   

19.
耕地与土壤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与国民建设的基本保障,掌握和了解耕地资源的构成、营养分部与质量标准,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不当操作对土地造成的各种破坏,从而达到保护耕地,恢复土壤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最大程度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指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耕地资源,针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